西方的入侵让印加文明迅速垮塌,这就是文明的演进要付出的代价?
源于秘鲁的印加文明,像尘埃一般散落在历史长河中。它的存在或许只有少数人知道。是什么让这个号称“南美洲的波斯”的大帝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迅速瓦解,其背后折射出哪些历史规律,都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一窥地球另一端的文明瑰宝。
一、帝国建立
印加帝国是11至16世纪南美洲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帝国。印加与玛雅、阿兹特克并称“南美洲三大文明”,印加帝国也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印加同样如此。印加文明建立在安第斯地区古文明的基础之上。13世纪时,印加从一个小部落逐步崛起,变成强大的部落联盟。15世纪中叶,印加征服了强大的契穆王国,继而完成了对安第斯地区的征服,发展成为印加帝国。16世纪初,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这时的印加已然是一个实力强盛、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瓦里人雕塑
“大地的震颤者”印加国王帕查库提在帝国的建立上做出极大贡献。他在国内推行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强对政治和宗教方面的集权统治,兴建太阳神庙,巩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帕查库提对外实行军事征服,于1438年成功击退昌卡部落,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帕查库提统治期间,印加帝国的版图扩展到智利地区,成为南美洲最强大的帝国。
太阳神殿与圣多明我修道院
二、帝国辉煌
库斯科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就信仰太阳神的印加人而言,库斯科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或者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印加帝国位于安第斯山脉深处,其多山的环境不利于农业生产。然而印加人却化不利环境为有利条件,在山上修筑梯田,在地下修筑输水管,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出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强大的帝国背后,势必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力运行体系。印加帝国采用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印加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其下设苏尤里克掌管四大行政区,机制严谨,权力集中。
印加梯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印加帝国没有文字遗存,他们用一种名为“奇普”的结绳方法记事。印加人在绳子上用不同方式打结,结的数量及形状代表不同的数目,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然而在西班牙入侵后,这种独特的文化也为之封存,至今仍未破解。
奇普
三、帝国陨落
印加文明缓慢发展了几千年,繁荣了几百年,又在几十年间迅速垮塌,令人唏嘘不已。1532年,西班牙侵略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170余人的队伍竟然打败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皮萨罗抓住印加国内王位纷争的时机,设下“鸿门宴”活捉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并提出用装满黄金的囚室来作为交换条件。然而皮萨罗没有遵守诺言,以杀兄的罪名处死了阿塔瓦尔帕。
皮萨罗
西班牙侵略者残忍杀害印加人,摧毁了印加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只留下马丘比丘这座安第斯山脉的“失落之城”,歌唱着属于印加文明的悲歌。16世纪时,印加帝国还处于“青铜时代”,面对西班牙人的火枪弹药,印加人无所防卫。文明先进程度的巨大差异终是让这个帝国无力回天。从欧洲传来的瘟疫和天花无疑也给印加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疾病的肆虐,国内政治局势的混乱,强敌的入侵,帝国就这样像流星般陨落了。
萨帕·印卡·阿塔瓦尔帕之死
四、古城重现
1911年6月,海勒姆·宾厄姆教授在维尔卡班巴山上发现了印加帝国最后的圣地——马丘比丘。古城建于险峻的山脊,陡峭的地形和浓密的山林为马丘比丘遮上了神秘的面纱。安第斯山脉的深处藏匿着一个古城,近400年来未曾有人发现。这也许是印加人的智慧,天然的屏障是古城的最佳庇护所。古城内部分工明确,南部是开垦出的农业区,北部是居住的市镇。马丘比丘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但多次的火山地震未曾摧毁这座坚固的城池,印加人的智慧真令世人惊叹。关于马丘比丘的来源众说纷纭,但可以这么说,它如“世外桃源”一般,是印加人专属的居住地,难以被外界知晓。马丘比丘的重现让后人领会到一个神秘帝国的迷人魅力。印加帝国的辉煌理应为世人记住,被灭亡的或许是落后,但是这些文明确实存在,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后代看到。一次征服改变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印加文明的神秘面纱仍等待未来揭开。
拴日石
文史君说
入侵征服自古以来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而言,西班牙人的入侵是血腥的,他们残暴蛮横,让印加文明消逝于天地。印加文明的消逝我们为之痛心,印加帝国的衰落我们为之悲慨。如果古老的文明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那么我们凭何去铭记,去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讲,殖民入侵会为落后地区带来福音,客观上有利于落后地区进步。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一切事物都在向前发展,文明的更替是一种历史现象。西班牙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发展,然而,文明的演进固然重要,但落后的文明就必然要经历先进文明的捶打吗?守护文明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付娜:《神话中的国度印加》,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陆春祥:《印加帝国陨落的隐喻》,《天涯》2019年第5期。
凯迪:《的的喀喀湖,印加的前世》,《看世界》2019年第15期。
刘安沐:《探寻神秘之国秘鲁》,《中国地名》2020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