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统计《曹全碑》碑阳文字中笔画结构相同的字
一、序言《曹全碑》中重复的字,真多呀!那么,到底有多少组重复字呢?在扣除了重复性因素后,《曹全碑》中实有的“单字”(不重复字),有多少个呢?且看———二、定义重复字与单字1、重复字《曹全碑》碑阳之全部文字共有849个;这其中,有部分的字与字,在笔画结构上是相同的,在此将其称之为“重复字”。显然,重复字有许多组,每组重复字的字数大于或等于 2 。2、单字在笔画结构上,与碑文中的其他字均不相同的字,在此将其称之为“单字”。3、说明(1)就“笔画结构相同的字”举例例一、下面三句中的“曹”字(其写法为:上面是两个并排的“東”字,下面是一个“曰”字)——① 封弟叔振铎于曹国② 曹参夹辅王室③ 重亲致欢曹景完例二、下面三句中的“曹”字① 廷曺廊阁② 户曺掾秦尚③ 功曺史王颛上面每一组中的三个“曹”字,在笔画结构上是相同的,故其相互之间构成 “重复字”;而组与组中的“曹”字,彼此在笔画结构上则完全不同,相互之间不构成“重复字”,故在本文中将其视为两个不同的字。(2)就碑帖而言,上述之“笔画结构相同”,是说“基本相同”而非“绝对相同”,例如下面两句中的“泉”字,在碑帖上,其笔画结构就有所不同。① 谋若涌泉② 拜酒泉禄福长三、重复字检索(自碑文首字始,向后逐字顺序地检索)1、君(1)君讳全;(2)君童龀好学;(3)君兴师征讨;(4)同僚咸曰 君哉;(5)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6)君高升。2、景(1)字景完;(2)重亲致欢曹景完。3、完(1)字景完;(2)重亲致欢曹景完。4、敦(1)敦煌效谷人也;(2)或家敦煌。5、煌(1)敦煌效谷人也;(2)或家敦煌。6、人(1)敦煌效谷人也;(2)是以乡人为之谚曰;(3)人怀不安;(4)各获人爵之报。7、其(1)其先盖周之胄;(2)不陨其名;(3)及其从政;(4)绝其本根;(5)其辞曰。8、先(1)其先盖周之胄;(2)先意承志。9、之(1)其先盖周之胄;(2)武王秉乾之机;(3)秦汉之际;(4)子孙迁于雍州之郊;(5)贤孝之性;(6)存亡之敬;(7)是以乡人为之谚曰;(8)有兖脓之仁;(9)分醪之惠;(10)恤民之要;(11)惠政之流;(12)退於戌亥之间;(13)旧姓及修身之士;(14)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15)各获人爵之报;(16)朝觐之阶;(17)考甫之美。10、武(1)武王秉乾之机;(2)或处武都;(3)武威长史。11、王(1)武王秉乾之机;(2)曹参夹辅王室;(3)时疏勒国王和德;(4)俊艾王敞 王毕等;(5)俊艾王敞 王毕等;(6)部吏王皋 程横等;(7)门下掾王敞;(8)录事掾王毕;(9)主簿王历;(10)功曹史王颛;(11)贡王庭。12、商(1)剪伐殷商;(2)遂访故老商量。13、定(1)既定尔勋;(2)或在安定。14、福(1)福禄攸同;(2)拜酒泉禄福长。15、禄(1)福禄攸同;(2)拜酒泉禄福长。16、同(1)福禄攸同;(2)同僚服德;(3)遭同产弟忧;(4)兖豫荆杨 同时并动。17、弟(1)封弟叔振铎于曹国;(2)遭同产弟忧。18、振(1)封弟叔振铎于曹国;(2)还师振旅。19、于(1)封弟叔振铎于曹国;(2)子孙迁于雍州之郊;(3)于时 圣主咨诹。20、曹①(1)封弟叔振铎于曹国;(2)曹参夹辅王室;(3)重亲致欢曹景完。21、国(1)封弟叔振铎于曹国;(2)张掖属国都尉丞;(3)时疏勒国王和德;(4)诸国礼遗。22、秦(1)秦汉之际;(2)户曹掾秦尚。23、世(1)世宗廓土斥竟;(2)不幸早世;(3)易世载德。24、廓(1)世宗廓土斥竟;(2)廓广听事官舍。25、迁(1)子孙迁于雍州之郊;(2)迁右扶风槐里令。26、州(1)子孙迁于雍州之郊;(2)少贯名州郡;(3)仍辟凉州。27、分(1)分止右扶风;(2)枝分叶布;(3)分醪之惠。28、右(1)分止右扶风;(2)右扶风隃麋侯相;(3)历郡右职;(4)迁右扶风槐里令。29、扶(1)分止右扶风;(2)右扶风隃麋侯相;(3)迁右扶风槐里令。30、风(1)分止右扶风;(2)右扶风隃麋侯相;(3)迁右扶风槐里令;(4)风雨时节。31、或(1)或在安定;(2)或处武都;(3)或居陇西;(4)或家敦煌。32、在(1)或在安定;(2)所在为雄。33、安(1)或在安定;(2)人怀不安;(3)安殊荒。34、都(1)或处武都;(2)张掖居延都尉;(3)蜀郡西部都尉;(4)张掖属国都尉丞;(5)金城西部都尉。35、居(1)或居陇西;(2)张掖居延都尉。36、西(1)或居陇西;(2)蜀郡西部都尉;(3)金城西部都尉;(4)拜西域戊部司马。37、家(1)或家敦煌;(2)潜隐家巷七年;(3)而县民郭家等;(4)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38、布(1)枝分叶布;(2)威布烈。39、为(1)所在为雄;(2)是以乡人为之谚曰;(3)常为治中。40、高(1)君高祖父敏;(2)存慰高年;(3)君高升。41、祖(1)君高祖父敏;(2)曾祖父述;(3)祖父凤;(4)收养季祖母。42、父(1)君高祖父敏;(2)曾祖父述;(3)祖父凤;(4)父琫;(5)弑父篡位。43、举(1)君高祖父敏 举孝廉;(2)建宁二年 举孝廉;(3)光和六年 复举孝廉。44、孝(1)君高祖父敏 举孝廉;(2)曾祖父述 孝廉;(3)祖父凤 孝廉;(4)贤孝之性;(5)建宁二年 举孝廉;(6)光和六年 复举孝廉。45、廉(1)君高祖父敏 举孝廉;(2)曾祖父述 孝廉;(3)祖父凤 孝廉;(4)建宁二年 举孝廉;(5)光和六年 复举孝廉。46、威(1)武威长史;(2)远近惮威;(3)威牟诸贲;(4)威布列。47、长(1)武威长史;(2)金城长史;(3)拜酒泉禄福长。48、史(1)武威长史;(2)金城长史;(3)直慕史鱼;(4)上计掾史;(5)功曹史王颛。49、郡(1)巴郡朐忍令;(2)蜀郡西部都尉;(3)少贯名州郡;(4)历郡右职;(5)出典诸郡;(6)三郡告急。50、令(1)巴郡朐忍令;(2)夏阳令;(3)迁右扶风槐里令;(4)转拜郃阳令。51、张(1)张掖居延都尉;(2)张掖属国都尉丞;(3)訞贼张角。52、掖(1)张掖居延都尉;(2)张掖属国都尉丞。53、尉(1)张掖居延都尉;(2)蜀郡西部都尉;(3)张掖属国都尉丞;(4)金城西部都尉。54、者(1)谒者;(2)反者如云;(3)赋与有疾者;(4)庶使学者李儒 栾规 程寅等。55、金(1)金城长史;(2)金城西部都尉。56、城(1)金城长史;(2)金城西部都尉;(3)攻城野战;(4)燔烧城寺;(5)兴造城郭;(6)燔城市。57、阳(1)夏阳令;(2)转拜郃阳令。58、部(1)蜀郡西部都尉;(2)金城西部都尉;(3)拜西域戊部司马;(4)部吏王皋 程横等。59、大(1)北地大守;(2)赐癃盲、大女、桃婓等。60、名(1)少贯名州郡;(2)不陨其名。61、不(1)不幸早世;(2)是以位不副德;(3)无文不综;(4)不陨其名;(5)朱紫不谬;(6)不供职贡;(7)人怀不安;(8)官位不登;(9)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10)费不出民;(11)役不干时;(12)芟不臣。62、是(1)是以位不副德:(2)是以乡人为之谚曰;(3)是後 旧姓及修身之士 官位不登。63、以(1)是以位不副德:(2)是以乡人为之谚曰;(3)悉以簿官;(4)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5)县前以河平元年。64、位(1)是以位不副德;(2)弑父篡位;(3)官位不登。65、德(1)是以位不副德;(2)易世载德;(3)同僚服德;(4)时疏勒国王和德;(5)和德面缚归死;(6)德义章。66、学(1)君童龀好学;(2)庶使学者李儒 栾规 程寅等。67、极(1)甄极毖纬;(2)极鼎足。68、无(1)无文不综;(2)礼无遗阙。69、根(1)根生於心;(2)绝其本根。70、於(1)根生於心;(2)甚於置邮;(3)退於戌亥之间。71、心(1)根生于心;(2)贪暴洗心。72、收(1)收养季祖母;(2)收合余烬。73、母(1)收养季祖母;(2)供事继母。74、供(1)供事继母;(2)不供职贡。75、事(1)供事继母;(2)廓广听事官舍;(3)录事掾王毕。76、承(1)先意承志;(2)承望华岳。77、存(1)存亡之敬;(2)存慰高年。78、礼(1)礼无遗阙;(2)诸国礼遗。79、遗(1)礼无遗阙;(2)诸国礼遗。80、阙(1)礼无遗阙;(2)阙嵯峨。81、乡(1)是以乡人为之谚曰;(2)乡明而治;(3)乡明治。82、曰(1)是以乡人为之谚曰;(2)群僚咸曰;(3)其辞曰。83、亲(1)重亲致欢曹景完;(2)亲至离亭。84、及(1)及其从政;(2)旧姓及修身之士。85、政(1)及其从政;(2)惠政之流;(3)吏乐政。86、夷(1)清拟夷齐;(2)芟夷残迸。87、慕(1)直慕史鱼;(2)嘉慕奚斯。88、历(1)历郡右职;(2)主簿王历。89、职(1)历郡右职;(2)不供职贡。90、掾(1)上计掾史;(2)门下掾王敞;(3)录事掾王毕;(4)户曺掾秦尚。91、仍(1)仍辟凉州;(2)羽檄仍至。92、治(1)常为治中 别驾;(2)戢治廧屋;(3)乡明而治;(4)乡明治。93、中(1)常为治中 别驾;(2)建宁二年 举孝廉 除郎中;(3)七年三月 除郎中;(4)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94、纪(1)纪纲万里;(2)乃共刊石纪功;(3)赴丧纪。95、万(1)纪纲万里;(2)且二百万;(3)万民骚扰。96、里(1)纪纲万里;(2)迁右扶风槐里令;(3)临槐里。97、出(1)出典诸郡;(2)费不出民。98、诸(1)出典诸郡;(2)威牟诸贲;(3)诸国礼遗。99、僚(1)同僚服德;(2)同僚咸曰。100、宁(1)建宁二年;(2)宁黔首。101、二(1)建宁二年;(2)且二百万;(3)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102、年(1)建宁二年;(2)潜隐家巷七年;(3)光和六年;(4)七年三月;(5)存慰高年;(6)岁获丰年;(7)县前以河平元年;(8)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103、除(1)建宁二年 举孝廉 除郎中;(2)七年三月 除郎中。104、郎(1)建宁二年 举孝廉 除郎中;(2)七年三月 除郎中。105、拜(1)拜西域戊部司马;(2)拜酒泉禄福长。106、时(1)时疏勒国王和德;(2)兖豫荆杨 同时并动;(3)于时 圣主咨诹;(4)风雨时节;(5)役不干时。107、和(1)时疏勒国王和德;(2)和德面缚归死;(3)光和六年。108、贡(1)不供职贡;(2)贡王庭。109、兴(1)君兴师征讨;(2)兴造城郭。110、师(1)君兴师征讨;(2)还师振旅;(3)还师旅。111、征(1)君兴师征讨;(2)征鬼方。112、有(1)有兖脓之仁;(2)赋与有疾者。113、兖(1)有兖脓之仁;(2)兖豫荆杨。114、惠(1)分醪之惠;(2)惠政之流;(3)惠沾渥。115、泉(1)谋若涌泉;(2)拜酒泉禄福长。116、还(1)还师振旅;(2)还师旅。117、旅(1)还师振旅;(2)还师旅。118、百(1)且二百万;(2)百姓襁负;(3)百工戴恩。119、簿(1)悉以簿官;(2)主簿王历。120、官(1)悉以簿官;(2)遭同产弟忧 弃官;(3)官位不登;(4)廓广听事官舍。121、槐(1)迁右扶风槐里令;(2)临槐里。122、遭(1)遭同产弟忧;(2)遭白茅谷水灾害。123、七(1)潜隐家巷七年;(2)七年三月;(3)合七首药神明膏。124、复(1)复举孝廉;(2)复造逆乱。125、三(1)七年三月;(2)三郡告急。126、贼(1)訞贼张角;(2)嗟逆贼。127、而(1)而县民郭家等;(2)乡明而治。128、县(1)而县民郭家等;(2)县前以河平元年。129、民(1)而县民郭家等;(2)万民骚扰;(3)恤民之要;(4)费不出民;(5)民给足。130、郭(1)而县民郭家等;(2)兴造城郭。131、等(1)而县民郭家等;(2)俊艾王敞 王毕等;(3)大女桃婓等;(4)部吏王皋 程横等;(5)庶使学者李儒 栾规 程寅等;(6)功曹使王颛等。132、造(1)复造逆乱;(2)兴造城郭;(3)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133、逆(1)复造逆乱;(2)嗟逆贼。134、燔(1)燔烧城寺;(2)燔城市。135、寺(1)燔烧城寺;(2)开南寺门(3)缮官寺。136、至(1)羽檄仍至;(2)亲至离亭。137、主(1)圣主咨诹;(2)主簿王历。138、咸(1)群僚咸曰;(2)咸蒙瘳悛。139、合(1)收合余烬;(2)合七首药神明膏。140、芟(1)芟夷残迸;(2)芟不臣。141、残(1)芟夷残迸;(2)理残圮。142、敞(1)俊艾王敞 王毕等;(2)门下掾王敞。143、毕(1)俊艾王敞 王毕等;(2)录事掾王毕。144、首(1)合七首药神明膏;(2)宁黔首。145、明(1)合七首药神明膏;(2)乡明而治;(3)懿明后;(4)乡明治。146、吏(1)部吏王皋 程横等;(2)吏乐政。147、程(1)部吏王皋 程横等;(2)庶使学者李儒 栾规 程寅等。148、姓(1)百姓襁负;(2)旧姓及修身之士。149、市(1)市肆列陈;(2)燔城市。150、获(1)岁获丰年;(2)各获人爵之报。151、平(1)县前以河平元年;(2)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152、开(1)开南寺门;(2)开南门。153、南(1)开南寺门;(2)开南门。154、门(1)开南寺门;(2)门下掾王敞;(3)开南门。155、望(1)承望华岳;(2)望华山。156、华(1)承望华岳;(2)望华山。157、曹②(1)廷曹廊阁;(2)户曹掾秦尚;(3)功曹史王颛。158、升(1)升降揖让;(2)君高升。159、功(1)功曹史王颛;(2)乃共刊石纪功。160、足(1)民给足;(2)极鼎足。四、重复字与单字的字数统计1、如上面第三部分所示,全部重复字共有160组(见最后的序号——160)。2、重复字字数统计如第三部分所示,不同的重复字,其在碑文中重复的次数,或相等或不相等(该次数大于或等于2。以下简称“重复次数” )。经检索,在上述160个“重复字字组”中,“重复次数”分别有:2、3、4、5、6、8、11、12、17,即:在碑文中,有的字只重复了两次,而有的字则重复了3次、4次、5次、6次、8次、11次、12次、17次。重复字字数统计表重复次数(个)重复字的组数(组)重复字的字数(个)(注:本列=第1列×第2列)2891783341024197658406636818111111211217117合计160480如上表所示,全部重复字共有480个。3、单字字数单字字数 = 碑阳文字总数 - 全部重复字字数= 849 - 480 = 369 (个)4、扣除重复性因素后,碑阳文字中实有“单字”的字数 = 单字字数 + 重复字字组数= 369 + 160 = 529 (个)五、结束语《曹全碑》中的重复字,到这里就统计完了。叹 —— 若是没有这么多重复字、都是单字的话,该多好!那样的话,今人就可以欣赏到更多的汉字古隶;而这,对于今人在隶书的学习与创作上,就会有更多的可资借鉴之处。然而,另一方面的感想是:在临习《曹全碑》与本次统计重复字的过程中,也见识了古人在同一个重复字的书写上,并非“千篇一貌”,而是“富于变化,各具特色”,从而给人以“一字多貌”之灵动感;而这种富于变化的灵动,或许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吧。这正是:一字诸般貌,差别细细瞧。各自具风采,重复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