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研究第六期:“如灯取影”的临摹学习方法

作者:邓建民(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铎草书临习法帖的方法:一曰“如灯取影”;二曰“拓而为大”、“不规规摹拟 ”。

钱谦益在《王铎墓志铭》中说:

“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

“趣举一字,矢口立应”,“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这是何等精熟的程度!背临法帖,矢口立应,用笔造型都到位,不失毫发,形神兼得,这种摹古的精能足与米芾相抗手。

在王铎临书的作品中,这种“如灯取影”的方式多出现在临书长卷、扇面、册页等横式的作品中,如《草书为芳老先生临王羲之帖扇面》、《为戴岩荤临阁帖卷》、《为鲁斋义兄临阁帖卷》、《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等。在本文所附的《王铎草书作品简表》中,王铎传世的临帖长卷有21卷(不包括册页、扇面等其他横式作品),这在明朝书家群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草书为芳老先生临王羲之帖扇面》中,所临作品选自《阁帖》卷八王羲之的《蒸湿帖》、《西问帖》等五个帖,临写酷肖,似已竭尽帖中的笔意。我们可以把原作《蒸湿帖》、《西问帖》与王铎临作做个比较,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蒸湿帖》里的“此、蒸、难、人、得、示、知”等18个字,《西问帖》里的“得、西、问、耿”等5个字,形、神都临得极为酷似,真是“如灯取影”。但又把《蒸湿帖》里的“湿”、“成”、“耳”及《月末帖》里的“上”等字的行书写法改为草书写法,此估计是为统一字体而这样做的。由此可窥见王铎临帖的另一种心态。

临写时脱漏了一些字,除了《雨快帖》因扇面已满而写不下之外,其他应是背临所致。背临而精肖,可见其熟练程度。王铎五十八岁时临写的《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不但临得形神兼备,而且所临的书家众多,分别选自《阁帖》中的卷二、卷四、卷五、卷六等,洋洋洒洒的一百三十行,可见其功力极其深厚。

王铎在“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的追求中,在“如灯取影”的执着中,的确锻炼出无以伦比的用笔能力。从他早期的《草书临王羲之采菊、增慨帖轴》用笔的稍显含糊、稚拙、不灵动,到成熟期《为长正贤契临阁帖卷》的险劲沉著、苍郁雄畅,其间跨度的巨大是难以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如灯取影”的临书法,使王铎深入传统,得其三昧,在书法本体的表达上获得了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传统内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