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盼》(指板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围绕“盼”写了哪几件事?

生:作者围绕“盼”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件事。其中盼穿雨衣这部分又从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这几件小事具体写出“盼”这一中心意思。师板书。

二、新课

师:说得好,正是这样。作者选取了不同的事例突出了“盼”这一中心,那作者又是怎样将“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读全篇课文,画出具体描写出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做好适当的批注,写出你的感受,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内交流。

下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生3:我画的是这句“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是一段心理描写,我从“每天想”这个词中感受到自从作者有了新雨衣,天天都在想,都在盼下雨天,盼望能够有机会穿上新雨衣。

师:不止一天想,不止一天盼,而是天天想,天天盼。

天气预报是晴是雨,到底与作者是否有雨衣有关系吗?(没有)那她为什么觉得是因为她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才总是晴的呢?

生:是因为作者太盼着能下雨了,天天盼下雨,结果天气预报天天是晴天,她就觉得是因为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才变成“晴天”的,是在和她故意作对呢。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越是盼着一件事,越是事与愿违,就觉得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才会这样的?比如早上等公交,越是着急越等不来,这时就会觉得怎么一到我坐公交,公交就不爱来呢。对啊,其实作者也是这样的,正是由于这份期盼,这份焦急,才会有每天是晴是雨的关注才会觉得是因为我有了新雨衣才不下雨的。就这段话还有补充吗?你还画了哪句话?

生2:我画的是这句话“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一直安安静静写出了一直不下雨,自己的雨衣无用武之地那种急切的心情。。

师:会不会显得过于啰嗦?

课件出示:我的雨衣躺在盒子里,盒子躺在衣柜里。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比较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生:还是第二种表述方式好,一直安安静静更能体现出作者那颗不安的心,更能突出作者急于穿雨衣的那种盼望与迫切。

师:“一直安安静静”的是盒子里的雨衣,雨衣越是安静,内心就越是着急啊。所以这两个一直安安静静更能凸显出作者对下雨天的急切盼望。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雨衣呢?让作者这么急于穿上它?

生汇报: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同学们见过斗篷式的雨衣吗?图片,看这就是斗篷式的雨衣。作者铁凝生于1957年,那时新中国刚成立,物质还比较匮乏,大多人穿的都是这种斗篷式的雨衣,穿这种雨衣,行动上还是有很多限制的。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新雨衣。有什么不一样?

谁来读读这段文字。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作者对新雨衣的喜爱。

师:不仅款式新颖,设计还合理,穿起来还方便。怎能不让作者爱不释手啊?

看看前两段文字,还有那句话也写出来作者对新雨衣的喜爱?

1 我画的是这句话“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我是从“走来走去”“戴上””抖抖”这几个动词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这件新雨衣,不舍得脱下来。

师:行由心生,人的言行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几个动作就把作者得到新雨衣的那份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源于作者对这件雨衣的喜爱,才引出了后文的盼下雨,盼穿雨衣啊。继续往后汇报,你还画了哪些体现出“盼”的语句。

生:“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下雨时,别人想的是快点走,别让雨淋湿了,可我却放慢脚步,还认为,雨点打在头上才是最美的事,从最美的事也能看出作者对下雨的期盼。

师:快下雨时,如果你在路上会怎么做?如果你躲闪不及被雨淋湿了,你会怎么想?但作者却放慢脚步,觉得是最美的事。反常的举动,鲜明的对比,足以看出作者对下雨的渴盼。这段话还有补充吗?

生:“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从甩打大步跑这两个个动作体会到作者即将穿上雨衣的开心和激动。

师:盼来雨的激动兴奋溢于言表。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几个动词就让我们的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急于穿雨衣的画面感。

小结:前几段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作者内心对下雨的期盼,5-14自然段是母女间的一段对话,快速浏览,看看从她们的对话中,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生:嚷奔体会到下雨了兴奋。那这句妈妈应该怎么喊?

生:嘟囔,写出内心的不满。敢怒却不敢言。那该怎么读?

生: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嘴上小声嘟囔,内心却在无声呐喊。

生: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很担心雨停了,没机会穿雨衣。

师:雨越下穿雨衣的愿望就越强烈。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咱们分角色读一下,试着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的心情。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作者情绪的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

生:开始发现下雨是兴奋的,后来找借口买酱油外出,央求妈妈,妈妈不准,她不甘心就撒谎,可是最后仍没如愿,十分失望。

师:对话虽短,却生动地呈现出作者情绪的变化,从兴奋到失落,从央求到不甘,跌宕的心情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形象。作者手法之高,堪称典范,让人回味无穷啊!继续汇报。

生:“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作者很担心今天雨下完了,明天没雨可下,这样我就没机会穿雨衣了。

师:无论是前文的盼下雨,还是如今的盼雨停,都是因为什么啊?(作者想要穿雨衣)多么本真多么独特的孩童心理啊!还有想汇报的语句吗?

生:“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从一心能看出作者还在想穿雨衣的事。心心念念的就是穿雨衣。

师: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穿雨衣的盼望了,为什么这段话还要写雨后的景色的?谁来读一读这段环境描写,想想这段话对表达盼这一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生:雨后的景色是美好的,但在作者心中雨点淋在淡绿色雨衣上的样子要比路灯下的小杨树更美丽,更漂亮。看着这样的雨后美景,穿雨衣的愿望更强烈了,可见作者心心念念地都是穿雨衣,满脑子都是穿着雨衣淋雨的样子。

师:即使景色再美,也没有雨点淋在雨衣上的样子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作者就是在以景物衬托盼望穿雨衣的急切心情。这种写法叫什么?有知道的吗?“借景抒情。”好的文章就是这样以情动人,以技服人!

师:作者最后到底穿上雨衣了吗?(穿上了)我们关注穿上雨衣这部分18到20段,找出作者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生:“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很兴奋,激动,很开心。终于能穿上雨衣了。

师:那些动词最能体现出作者这种心情?

生: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得意的神情。

生: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梦想成真的开心与快乐。

师:这一系列的举动,描写出盼来下雨,穿上雨衣愿望实现的喜悦和兴奋。

师:一件雨衣,在大人眼中不过是一件遮雨的工具,为什么作者却如此期盼?你有没有特别盼一件事的时候?

生:过生日啊,运动会啊,春游啊都是我们所期盼的。

师:孩子们,这正是你们独有的童真啊,能穿上一件期盼已久的雨衣,能看上一场期盼已久的电影,能吃上一顿期盼已久的大餐,就会让你们心满意足,就能让你们心花怒放。正因如此,童年才让人如此怀念,才显得如此可贵,才会让而立之年的琦君依然难忘儿时的摇花乐。才会让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写道:“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同年却一去不复返。”童年终究会过去,孩子注定要成长,时间注定是最不可抗力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守护那份难能可贵的纯真吧!

写法归纳:课文到这儿就要结束了,作者围绕“盼”这一中心,依次选取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事例来写,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盼穿雨衣”这部分又写了“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 窗前看雨 雨后看景 ”几件小事。在描写这几件事时,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详细具体地写出“盼”这一心理活动,表达了自己那份发自肺腑的盼,一份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将盼穿雨衣这部分详细写呢?可以到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因为这个事例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最能体现课文的中心意思——“盼”。

师:对。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就要将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从以下题目中选一个主题,想一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方面来写。

好斗的公鸡   都是淘气惹的祸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

你选的哪个主题,你都想写什么?你们觉得他们的选材行吗?为什么?

师:对,选择事例必需是最能突出中心意思的才行。正如萧统所云“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今后在习作中,我们也要这样,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通过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生动,老师期待你们的佳作。

得到雨衣           每天想 (心理)

放学下雨  大步跑 (动作)

16.盼    盼穿雨衣  借故外出  买酱油 (语言)  童真

窗前看雨

雨后看景  像珍珠 (环境)

穿上雨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