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坟",一个18岁红军的传奇故事,哭了。
据说,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辗转来到贵州遵义,有位红军卫生员了解到当地农民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无钱医治,于是这个卫生员日夜奔走在附近各个村寨,为农民治病。他待病人如亲人,医术精湛,药到病除,经他诊治过的病人个个病退康复。红军神医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百姓认定这是一位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请他诊病。一天夜晚,一个小孩子翻了十多里的山路来请神医为父亲治病,他翻山越岭的为患伤害的百姓治病,第二天看老乡好转,留下几服药就尽快的返回驻地,但返回驻地的时候,发现部队由于特殊情况紧急转移了,来不及通知他,只给老乡留了一个字条,告知转移方向。红军卫生员赶紧向部队转移的方向追去,由于落单,刚走出去不久就被反动派抓住,并残忍的杀害。
当地老百姓知道此事后,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这位红军神医收殓了,由于不知道这位卫生员姓甚名谁,只好在碑上刻上"红军坟",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小红。群众不仅深切缅怀红军卫生员,甚至相信死去的红军“神医”能保佑人们平安,能为人们消灾除病。“红菩萨”救穷人、“红菩萨”显圣等等传说不胫而走,百里之内,遐迩盛传。许多没钱看病的乡亲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到这里凭吊、祈求的人常年不断,“红军坟”香火不绝。虔诚的乡民有的甚至说坟前的香灰是治病的良药,吃了包治百病。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神奇。敌人闻讯后,害怕 ,还多次来破坏坟墓,老百姓都是冒着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自发的保护红军菩萨的坟墓不被破坏。甚至人们出门都会带一把土或一块石头垒在红军坟上。
1953年,红军坟迁入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坟迁来后,香火更旺了,云、贵、川等地都有人到红军坟进香,祈求“红军菩萨”的保佑。并根据传说中美丽善良的女红军卫生员,塑造了雕像。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原校长,老红军钟有煌1965年带队拉练到遵义,了解到红军坟的故事,回忆当时自己一起参加的长征路,二营卫生员龙思泉外出为百姓诊病没有能够及时随部队转移,后下落不明。怀着对战友的深切思念,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多方考证,终于确认了长眠在红军坟里面的战士就是当初战友龙思泉。龙思泉,广西百色人,自幼随父亲习医,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随红军长征到遵义,牺牲时年仅18岁。
18岁的孩子,现在才刚刚懂点事,但那时的他们已经革命7年了,在纪念碑的后面还有一面墙,刻着牺牲在遵义的1400多名烈士,最小 13岁,最大 50多岁。13岁,我们在干什么?想到那些稚嫩柔弱的身躯,早早就肩负起抗战胜利的重担,他们满含希望,充满信仰,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新中国的康庄大道。
当今太平盛世,早已衣食无忧,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还有少部分贫困的地区,也在这些年持续的脱贫攻坚下,大有改善。这是一片乐土,也是一片蓝天,在这里孩子茁壮成长,年轻人展翅高飞,中年人事业有成,老年人 安享晚年。这是我们曾经多少先辈梦寐以求的盛世年华,曾经无数人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缅怀那些逝去的革命先烈,就是要牢记他们的使命,牢记他们的初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回报曾经那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战士。站在烈士陵园前面,心中久久回荡着那种荡气回肠的豪迈和英勇无畏的身姿。
只有对曾经的苦难刻骨铭心,才会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报效祖国的英雄,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和平,也留给了我们后人无尽的思考。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以告慰那些曾经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新中国奋斗不息乃至牺牲的先辈。石碑无声,烈士无言,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是他们坚守的初心,为了信仰,总有牺牲,为了信仰,何惧牺牲。一个伟大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国家的英雄,英雄可以无名,但是不能被遗忘。
妙手回春,福泽百姓,
青春易逝,精神永存,
信仰感召,初心不改,
为了信仰,何惧牺牲,
石碑无声,烈士无言,
青山长伴,绿水潺潺。
我辈不才,不敢苟且,
铭记英雄,不忘初心,
紧随先辈,迈步向前。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单位或部门,部分转载均标明出处。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原创医管资讯,愿与关心医院科学管理的朋友,一道学习,共同进步,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发展。关注公众号有礼了,全套《医院管理学》课件免费送。
欢迎加入医管交流qq群 428453416(备注“姓名+单位”)。免费下载1G医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