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为何要随父姓?年轻妈妈给孩子冠母姓,存在哪些弊端?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妇女解放运动不断兴起,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却多了很多所谓的“女权组织”,在强调女性独立自由的同时,已经背离了当初妇女组织成立的初衷。
微博截图
比如女网红Papi酱,因为在给孩子上户口时随了孩子爸爸的姓,被一些女权组织成员辱骂为“婚驴”,而她当初“独立女性”的标签,也被一干女性给踩到脚底。为何“独立女性”孩子就一定要随母姓?难道“女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与男性对抗么?恕爆史君无法认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孩子出生后随父姓的缘由,以及年轻妈妈给孩子冠母姓的弊端。
女权网友留言
孩子随父姓的缘由
姓氏的起源,最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以女字打底,比如“姬”、“姚”、“赢”等。《说文》记载:“姓,人所生也。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而所谓的“人所生”,就是指女人所生的子女。
母系氏族社会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所区分的。姓主要是用来区别族群的不同,防止同姓之人因近亲结婚而导致胎儿畸形,成活率不高。而氏则是姓的分支,相当于一个大部落中的小家族。氏名来源多样,有人以邑为氏,有人以谥为氏,有人以官为氏。所以同姓之人,会有不同的氏。比如秦始皇就是赢姓赵氏,还有人是赢姓黄氏、赢姓江氏,赢姓这一大群体下,共有十四氏。其他姓也是如此。
母系氏族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姓与氏合并,统称为“姓”。而事实上,很多人的姓,是当初的“氏”。话说回来,在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导致父亲这一角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失。当时的男人也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只在乎孩子是否属于同一族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男人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凸显,开始占据社会的主体地位。这时候,人们出现了“私有制”的意识,而表现在婚姻制度上,便是相对固定的婚配制度。如果孩子随父姓,显然更能得到父亲的关注和保护,母亲也乐意看到这样。所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出生的孩子大多都随父姓。
父系氏族
进入封建社会后,女性地位降低,男性地位进一步抬高。不仅孩子要随父姓,一些出嫁的女子也要随夫姓,比如大家在影视剧中见到的“赵何氏”、“张王氏”等。而根据科学研究,在人体的染色体中,染色体x并不包含特殊的遗传密码,只有男性体内特有的染色体y,才含有特殊的遗传密码。这一发现与中国古代父系继嗣群的继承制度相契合,因为在古代社会,外姓是没有资格继承家族财产的。
孩子冠母姓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女性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独立女性”处处要与男性争高下。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就是给孩子冠母姓。其实对于孩子的姓氏,我国法律说得很明确,孩子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以“给孩子冠母姓”作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标志,这就有点偏离社会规范和法律的初衷了。
母亲生育孩子
而且当“给孩子冠母姓”作为一种风气在社会蔓延时,将会造成很大的弊端。具体有哪些弊端呢?
首先,不利于孩子认祖归宗,有可能在数代以后有近亲结婚的事情发生。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王明和李梅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李梅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要求儿子跟她姓,所以给孩子取名为李哲。李哲长大后与刘玉结婚,这刘玉也是新时代的女性,所以也要求儿子姓刘,给孩子取名为刘君。
百家姓
这祖孙三代就是三个姓,再往后,子孙又会是不同的姓,如何才能找到始祖呢?而且由于家族姓氏一直在变,即使是五服之内的亲属可能见面也不认识。到时真的会出现近亲恋爱结婚的狗血剧。
其次,不利于家庭团结。很多年轻夫妻,在生了二胎后,通常都是老大跟爸爸姓,老二跟妈妈姓。结果由于姓氏的问题,爷爷奶奶只偏向姓自己姓氏的长孙,将次孙当外人。姥姥姥爷则时常将老二接到家中玩,对老大关心明显不足。本来好好的兄弟俩,在无形间产生了隔阂。
孩子姓氏争夺
最后,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在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随父姓,只有在女强男弱或上门女婿的情况下,孩子才会随女方姓。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因父亲的存在感弱,产生自卑心理。而且对于一个家庭的兄弟俩或兄妹等情况,不明真相的外人,会认为二人是父母离异后的重组家庭。而且日后涉及到财产纠纷,不同姓氏对于家产继承也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总体来说,不管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每个家庭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更多的还是要为孩子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