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在盐碱地改良方面潜力巨大,必将为盐碱区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土壤盐碱化是威胁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盐碱地面积达到了9914万公顷,排名世界第三位。我国的东部沿海,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及新疆青海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盐碱区。
在粮食安全生产的大背景下,挖掘盐碱地区、开发盐碱地区的生产潜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工程措施改良等方法,希望彻底解决盐碱化难题,但是各个方法都显得很无力。
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按照生态选择,在要盐碱地上种植适合盐碱地环境的耐盐碱植物,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破解盐碱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就如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的盐碱水稻一样,在近海地种植海水稻,来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同样,在西北干旱内陆地区,非常有必要寻找一种营养价值高,还能当粮食吃的植物。
经过科学家的大量对比科学研究,惊奇的发现,藜麦的耐酸碱范围为4.8—9.5,表现出较强的耐酸碱性。科学家Wilson等也发现藜麦在盐胁迫浓度达到11dS/m这个阈值前,盐胁迫对藜麦的株高、叶面积和植株鲜重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在11dS/m 条件下,藜麦的叶面积和植株干重比对照(3dS/m)都有所增加,所以,一定盐浓度可以促进藜麦生长,这个浓度被确定为适宜藜麦生长的盐胁迫阈值。
因此,精心选育具有高强抗性的藜麦新品种,进一步促进盐碱地生物改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都有小规模的藜麦种植,藜麦的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和加工利用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之中,有些种植大户的销量也不容乐观。据调查,主要原因是藜麦市场宣传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藜麦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藜麦的市场销售定价偏贵,普通消费者就是知道也不愿意高价钱尝试吃。
藜麦是含优质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性全营养食物,营养价值与肉类有得一比,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唯一单体植物。它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抗病虫害等诸多优良特性,其良好的抗逆特性越来越多的引起专家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
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土壤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盐碱地也是未来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盐碱地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生产潜力,通过调整盐碱地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藜麦,让藜麦不仅改良盐碱地,而且让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同时,加速选育藜麦新品种,全力推动藜麦消费,尽可能的让普通老百姓的饭碗里也盛上香香的藜麦,让每个人营养全面,身体健康。真真切切的使藜麦担负起改良盐碱地、利用盐碱地的使命,让藜麦真正成为盐碱地区域内粮食安全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