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冤杀的“理由”,这手札给出了答案
因为对于崇文并不尚武的宋代,皇室对于翰墨文艺自然格外重视,尤其是宋徽宗本人,无论是在书法绘画,还是在瓷器烧造,甚至在书画教育上都是很有自己的理念和建树,作为皇帝,他本人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自然作为他的儿子,赵构从小就耳濡目染,写得一手好字也就十分理解了。
如果说宋徽宗是被皇帝耽误的伟大书法家,那么他儿子赵构也是一个被皇帝耽误的书法家。
赵构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有两点,一是是他杀了大英雄岳飞,另一点就是,他和他父亲宋徽宗一样,也是一个书法达人,一手毛笔字写得十分出彩。
精通诗文翰墨、精于书法的宋高宗,还亲笔赐书《付岳飞》一封,这幅诗文书法堪称一流的手札。
宋高宗赵构《付岳飞敕书》著录于《石渠宝岌》初编,并刻入《三希堂法帖》。纸本,字大寸许,墨笔,行书。无论从整体的布局上,还是从笔法的意态上,均具王羲之《兰亭序》的神韵和智永的特色,并能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家的风貌,显示出“秀异而独立”、精彩润朗的艺术风格。
宋高宗《付岳飞书》欣赏
▼
《付岳飞》全文是: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局部放大图欣赏
▼
这封手札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宋高宗对岳飞的北伐胜利,十分倚重和信任,授予岳飞有密奏专权,并对岳飞讲了“淮西兵变”的掏心窝的话,有“腹心之托”。这应该是岳飞与宋高宗君臣关系最为紧密的阶段。
但是,宋高宗的话语中,还是透露出了一些他内心的心思,比如“淮西兵变”是他的近卫部队发起的一次逼宫行动,这不能不让他对身边信任的人多加提防。所以在手札的最后一句,他说到:“如卿体国,岂待多言。”就是要岳飞体认皇帝的心思和国家的状况,要一心一心为皇帝着想,替皇帝办事。这也是想岳飞敲响了警钟,皇恩浩荡,天威不可犯!
十分要命的是,作为大将军、军事天才,岳飞不懂政治之术,一心只想到着要收复失地,要攻入敌营,迎回高宗的父亲宋微宗和哥哥宋钦宗二皇,根本不会体谅宋高宗的处境,假如二皇回来后,他这位现任皇帝要怎么办?所以手札上的最后八个字,也是岳飞风波亭被杀的伏笔。因为岳飞不“体国”,而奸佞秦桧会“体国”。在宋高宗看来岳飞必须死。
说到这幅手札贴文,到清朝时传到了乾隆爷的手里。乾隆对这幅贴文的文字内涵和书法造诣,大为赞赏,在贴文的卷首、卷尾和拼接的拖尾,盖上了“古稀天子”、“三希堂精鉴”、“宜子孙”、“乾隆鉴赏”、“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印章,还在落款处的“付岳飞”三字上方,题了一首打油诗:“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厪上流师。本来原是腹心讬,十二金牌意若何。” 以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