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爆发的香港疫情,为什么得不到迅速而...

第四波爆发的香港疫情,为什么得不到迅速而有效的控制呢?内陆许多朋友跑来问这个问题。我在香港生活工作快两个月了,试着回答一下。原因如下:
第一、香港住房限制,“禁足”根本禁不住。港人住房之小,举世公认。港人基本都住在狭小的环境之中(极少数富人除外)。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一家四口,挤在一房一厅内。所谓的一房,也只放一张床,几平方米的厅,摆一个可折叠的沙发,需住两位读中、小学的孩子。香港还有许多的“笼屋”,只可容身一人。因此,有许多港人感慨,“人还没死,就躺在棺材里了”。根据世卫的标准,香港大约有20%的贫困人口。这个数字,有点大。因此,不少香港的年轻人,下班基本不愿意回家(那个家根本没法呆),情愿在外面晃悠。让香港人在家里”禁足“,这比关禁闭都难受。
第二、香港的饮食方式,决定餐饮业停不下来。因为住房条件的原因,相当数量的港人,不在家里做饭,或者说根本没有做饭的条件。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外面解决的。这也是香港饮食业为什么这么发达的原因之一。疫情之下,香港人依然是要吃饭的,他们自然首选去餐厅,或者堂吃或者上门拿外卖。第四波疫情未爆发之前,香港许多餐厅,容许六人同桌,后陆续减至四人和两人,直到今天,才刊宪禁止六点后堂吃(早餐午餐例外)。有一次,我去酒店门口的餐厅吃早餐,服务生竟然还会要求我与一位陌生人同桌。这种事,在内陆是不敢想象的。
第三、香港人的支付方式,现金依然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尽管,香港有一个”八达通“卡,可以用于交通工具,也可以到便利店买东西,但是,大多数的餐厅,以及不少店家, 不愿意接受八达通,他们坚持只收现金(据说是涉及税的问题)。现金交易,特别是找零的行为,大大增加了人与人接触的机率。我每次买东西,找回的现金,基本都要用酒精喷一下。可是,并非每个港人都是如此的。许多菜场,现金是唯一的支付方式。在那种环境下,人与人接触就是基本形态。香港类似的菜场(包括马路菜场),情形都差不多。
第四、香港人的出行方式,决定了较高的流动性。香港人出行,基本的方式是地铁和巴士,还有小部分老式的有轨电车(叮噹车)。到目前为止,疫情严重的状况下,地铁和巴士从来没有停止过运营,而且班次也没有减少。地铁和巴士,人流如织。比较热闹的中转站,比如中环等,几乎就是人贴人。这在内陆也是不敢想的。
第五、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相当迟缓。到目前为止,香港政府才解决了三家隔离酒店。过去,国外返港人员,都可以直接回家,或者自己到预订的酒店隔离,许多酒店甚至同普通客人混居,外人甚至可以访客。第四波疫情出现之后,政府才开始考虑集中酒店隔离的方法。香港已有部分社区大楼出现聚焦性的传播,按道理,这些楼宇,都应该立即同外界隔离。但是,政府的做法仅仅是要求大家去检测(强制性的),并要求检测者或自行前往检测、或采用深喉检测、且要求自主交还检测瓶,但仍有不少人不交或者迟交检测瓶。有医学专家呼吁,必须立即对这些楼宇采取14天的”禁足令“,但政府迟迟下不了决心。结果,这些楼宇里的港人,出现了大量”避险逃离“的现象。这也是香港为什么会出现大量源头不明病例的主要原因。
一位香港餐厅的服务员对我说,”没有办法啊,香港人太多了“。我同她说,香港只有七百万人,你知道上海有多少人吗?常住人口2600万。她很惊讶。我说,上海虽说也发生过零星的感染病例,但很快就被控制住了,上海一个小区,出现个案,结果整个社区被禁足了14天,现在已完全恢复正常了。
一位港人老大爷说,现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自求多福了。
疫情之下,自求多福,这是撞大运啊。
无语,只有无语。#今日喵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