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二)

取先人笔法之精华,加以创新而变通。无论什么时期,先人的笔法永远都是后人创作的基石。当下书坛,书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强调的是艺术性的创新,但“千古不易”的笔法规律依然遵循。笔法在具体的作品中得以展现,在此以具体隶书作品为例来探析隶书笔法在其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起笔方式
隶书中的起笔方式在其“蚕头雁尾”的“蚕头”中表现较为明显,暂且分为藏锋逆势起笔与露锋顺势起笔两种,呈现在作品中的多数为藏锋逆势起笔,而露锋顺势起笔较少,多出现于汉简、摩崖石刻等作品中。
如下图(图3-11)出现在摩崖石刻《石门颂》碑帖中的“上”、“子”、“谷”,其主笔都属于露锋顺势起笔。以下图(图3-12)中出现在居延汉简中的“上”、“平”、“车”,其主笔属于露锋顺势起笔。
在现代隶书创作中也有对于露锋顺势起笔的借鉴与应用。例如全国第二届隶书展获奖作品里,王墉创作中出现的“聿”字(图3-13);全国第三届隶书展优秀作品里,陈山河创作中出现的“有”字(图3-14)等。
二、收笔方式
隶书中不同的收笔方式丰富了隶书笔法的表现形式,在隶书作品中,收笔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提笔上位出锋式收笔
此类收笔方式大多出现在隶书“蚕头雁尾”的“雁尾”中,如下图(图3-15)四山磨崖石刻中有较多提笔上位出锋式收笔的应用,整个笔画取按势,先按后提,以上挑式作为一笔的结尾,充实了整个笔画的笔法内容,整个字也显得活泼灵动。
当今很多书家的创作中对此类收笔方式也有所借鉴,如全国第三届隶书优秀作品中张铜峰的创作(图3-16)与上述四山摩崖石刻(图3-17)中的收笔方式基本吻合,只是出锋的角度有所变化,可以说其创作取法来源就是四山摩崖石刻。又如全国第三届隶书作品展优秀作品中贾徽的创作(图3-18)也出现了提笔上位出锋式的收笔方式。
2、提笔中位(或下位)出锋式收笔
此类收笔方式在以汉简(图3-19)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隶书作品中运用较多,主要表现在汉简的竖画中,整个笔画取按势,由重到轻提笔出锋。马王堆帛书书法第一人,马王堆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吴巍先生的创作(图(3-20)可以说是简牍帛书的缩影,直接取法汉简,其收笔方式也吸取了汉简的精髓。
3.不提按出锋式收笔
此类收笔方式较多出现在单刀石刻的撇画和捺画中,往往行笔均速,笔画粗细无较大变化,最后自然出锋,并不十分明显。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了解的位于济宁市的任城王墓,其中多数石刻属于单刀刻成,很多字的撇画和捺画的收笔方式属于不提按出锋式收笔(图3-21);
在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中,部分碑刻上的文字撇画与捺画也属于不提按出锋式收笔等(图3-22)。在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中很多书家从单刀石刻中取法,借鉴了此类收笔方式,如书家冯卫良(图3-23)、薛梅杰(图3-24)等人的作品。
三、行笔方式
隶书中的行笔方式多以中锋为主,但中锋用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所对应的行笔方式不同,线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力量通过用笔过程中不断的提按转换来实现,进而表现出的笔墨效果不同。
1.裹锋行笔
此类行笔方式在用笔过程中形成的线条多表现为柱状(图3-25),呈立体效果。隶书中的裹锋行笔方式用笔以一分至三分居多(图3-26),一至二分笔则线条轻盈秀美,如《曹全碑》;二至三分用笔则线条遒劲润泽,如《张迁碑》;各种笔道结合用笔线条富于变化,如《礼器碑》。
在创作中裹锋行笔方式运用较多,例如全国第四届隶书展中毛清民的创作(图3-27),直接取法《曹全碑》(图3-28),一分用笔居多,线条清秀隽逸;张晖的创作(图3-29)直接取法《张迁碑》(图3-30),二分至三分用笔为主,书风方劲雄浑。王东来的创作(图3-31)则取法于《礼器碑》(图3-32),各种笔道相结合,线条质感与礼器如出一辙。
2.绞锋行笔
此类方式在行笔过程中可扭转手腕或肘臂,亦可捻笔杆转动,形成的线条呈一平面(图3-33)。隶书中的绞锋行笔方式以用到笔的三分处居多。
当今很多书家习惯将绞锋行笔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图3-34),写出的线条质感老辣苍劲。
3.铺毫行笔
此类行笔方式在运笔过程中笔毫平铺于纸面(图3-35),所用笔毫长短不同线条表现不一,铺毫行笔给人以有血有肉,有骨有力之感。简书中所用铺毫行笔方式较多,现代很多隶书创作中也应用到这一行笔方式
4.拖锋行笔
拖锋也叫拖笔,多露锋行笔,笔杆在前,笔锋在后,用笔杆拉着笔锋走,顺毛而行(图3-37),表现出的线条自然松动,舒展流畅,但用笔较浮,力透纸背效果不够。

在隶书创作中,拖锋行笔方式主要运用在一些尺幅较大的作品中(图3-38),以枯笔表现居多,丰富笔墨效果的同时增加了作品的流动性。

小编微信

以下为  三位编辑老师微信号
(0)

相关推荐

  • 隶书个性的建构——谈朱海澄隶书创作的探索

    我一直在关注朱海澄的隶书创作,这种追踪式的关注,使我获得了书法家动态式的图景.朱海澄是我观察创作"个性"具有珍贵价值的个案.当代书法评论,常聚焦于作品本身的呈现,或者对业已成熟的名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三)

    编者按:唐代书法家学是唐代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唐代书法教育的繁荣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家学代代相传,身处其中的子弟自小便受到浓厚书学氛围的熏陶,其成长的条件得天独厚.文人士大夫们为维系家庭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八)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qu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七)

    篆书的章法排列除了甲骨文之外,绝大部分都具有排列匀称的特点.即行距与字距之间基本上都呈现出比较整齐的特征.特别是小篆,可谓整齐划一,纵横的行列分布都十分匀称,犹如体操队列一样. 图22-1 毛公鼎(局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六)

    对于爱好书法的人来说,把字写得好看.漂亮,可以说是最大的理想.比如有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总想把写出来的字和原帖进行比较,以此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让高手一看,还是被认为存在问题很多.那么,衡量书法好坏的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四)

    整齐划一收放疏密形成艺术变化,它影响书法艺术风格,所以章法布局(布白)是很重要的.临摹以范本作根据,也不可随意改变章法.特别是创作时,章法布局在下笔前就要经营妥当,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因此,我们必须研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三)

    积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这就叫章法.掌握章法,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前提之一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一)

        书法方笔的运用,可表现笔画的平硬"厚拙"感.康有为有言:"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厚拙中皆有异态."<说文>这样解释&qu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八)

    我们创作书法的时候,对用笔的起头.收尾很重视,相比较对转折就没那么精心了,而转折对于书法最为事关重大!不管方折还是圆转,上翻还是下折,左了还是右了,总之说白了就是拐了弯,姑且把他们称为折笔比较统一些(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六)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