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从乐羊食子和秦西巴纵麑,审视治国理家重要品格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俊杰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天地》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论著《摘星探月——记叙文高分攻略》。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把他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

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得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以后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太子。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试题来自烟台市高三期中考试,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魏将乐羊在两军交战时为表示忠于魏国而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却因此被魏君怀疑心地残忍而不再重用。二是侍卫秦西巴不忍心母鹿的悲鸣而放还小鹿,国君因此认为他是忠厚慈善之人,后来还任命他为太傅,教育太子。这是两则对比性的材料,命题人在对比中肯定了秦西巴的仁慈,否定了乐羊的残忍。考生必须置身试题设置的情境,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锁定乐羊和秦西巴的行为展开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班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考生的写作基点是材料提供的乐羊和秦西巴的故事,写作内容要结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还必须围绕命题人“反对残忍,提倡仁爱”的命题意图。文章体式是发言稿,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在讨论场景之下,文体以议论文为宜。

3.价值判断的限制。乐羊吃儿子的肉羹是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但这显然违背了为父之道和人伦常情;忠于国家可以通过其他行为来表现,没必要非通过吃儿子肉羹的残忍做法来实践。秦西巴因不忍心母鹿的悲鸣,冒着违抗君命的危险放还小鹿,后来国君重用他正是看中了他的仁慈与善良。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即倡导忠厚、仁慈和善良,反对残忍和凶狠。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违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只要能围绕材料展开论证,结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个人见解,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均为符合题意。可以从人之常情和为父之道的角度来批判乐羊的行为,也可以从仁心善报的角度来褒扬秦西巴的行为,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立意,也可以站在今天的角度谈二者行为对后世的影响,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围绕材料展开论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从材料出发生发联想,选取吴起杀妻求将、易牙烹子侍君等历史上残忍之人的做法和宅心仁厚者终有善报的例证,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只要围绕材料,切合题意,思想健康,论证合理均可。

解题

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同时,还暗中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乐羊虽是名将,但其为表示忠心而吃儿子肉羹的做法违背人情和伦理,绝不可取,不要说一般人接受不了,就是他要效忠的国君也对他产生怀疑。秦西巴因心中不忍而违抗君命放还小鹿则显示了他的忠厚善良,这一举动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因此被任用为太傅。将二者结合起来,不难发现命题人的命题用意——倡导仁慈善良,反对残忍凶狠。考生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谈思考与认识,观点和认识要符合人情人性。另外要注意写作的文体要求,紧扣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发言这一真实情境构思作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忠厚慈善,行稳致远。

2.倡导仁爱,古今一也。

3.忠厚慈善者,可为君亲师。

4.仁以治国,善以持家。

5.积善之人,必有余庆。

……

偏题立意:

1.慧眼识珠,知人善任。(偏题,没有整体理解材料,误将立意重点放到中山君身上)

2.大义灭亲,所向无敌。(跑题,错误解读材料,没有抓住立意的核心)

3.大行不顾细谨。(跑题,错误解读材料,没有抓住立意的核心)

……

范文展示

忠厚慈善,行稳致远

濮阳外国语学校

张俊杰老师

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忠厚慈善,行稳致远”。

读了乐羊和秦西巴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乐羊面对敌人的挑衅,不惜啜食儿子的肉羹。往好了说,这一举动是为表示他的忠君之心和攻城之志,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私情之上;往坏了说,这是弃人伦亲情于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极端手段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采用残忍手段之事,史不绝书。易牙为了博得桓公的宠爱,竟然将自己的儿子烹给桓公吃。吴起为了保住统帅之位,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以明志。武则天为夺取皇后位,竟然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他们的残忍之举,天理不容,人神共愤。

孟子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照此思维来推理,在乐羊心中,战功比人伦更重要,所以可以舍人伦而就战功;在易牙心中,权势比儿子的生命更重要,所以可以烹子侍君;在吴起心中,将位比妻子更重要,所以可以杀妻求将;在武则天心中,宠位比女儿的生命更重要,所以可以掐死爱女来栽赃陷害皇后。他们为了心中之大欲,行常人所不能行。

但是结果呢,魏文侯怀疑乐羊心地残忍,不再重用他。吴起以杀妻来求得将位,最终还是被鲁君辞退,为人不齿。易牙和武则天为追求宠位伤天害理,更是落得千古骂名。“人无不爱其子,自己的儿子尚且不爱,焉能爱君。”管仲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直抵本质。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见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必然伸手拉住,不是因为认识孩子的父母,也不是为博得乡邻的赞誉,而是因为心中都有善的根苗。正是受恻隐之心的驱动,秦西巴冒险放还了国君的猎物。令人欣慰的是,国君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认为他忠厚慈善,任用他做太傅,教育太子。

古往今来,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是相通的。唐人陈子昂有诗云:“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麋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骨肉之情尚且轻薄如此,对他人岂能有真正的忠诚?对孤兽尚存恻隐之心,对人又岂能不忠?慈爱善良者,无往不受欢迎;心地残忍者,必然要被抛弃。

“读史可以明智,鉴往能够知来。”同学们,让我们从古书中汲取营养,养善德,行善事,做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成就事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