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2 2024-04-29 04:40:42 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2 2.周民族的五篇史诗 《商颂》五篇可以看作是商民族的史诗,而《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五篇同样可以看作是周民族的史诗。抛开构成史诗的其它因素不谈,只凭其记载的内容便可下此断言。这五篇史诗是用来歌颂祖先的祭歌,这一点与《商颂》并无二致。它们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辉煌业绩,记录了周民族发生、发展及建国的过程,活生生就是一部周民族的创业史。 周民族的第一位伟人是后稷,《生民》便是用来歌颂后稷的。全诗可分为八章。第一章讲周的祖先始于姜嫄,姜嫄履帝足迹心有所动,孕而生后稷;第二章讲后稷安然降生,母子平安,这是神灵显圣的结果;第三章讲被丢在路上的后稷得到牛羊的哺乳,得到伐木人的救助;第四章讲后稷开始长大,增长了智慧和知识,并能够独立谋生,种植的大豆、麻、麦和瓜果等都很茂盛;第五章讲后稷从事农耕,并掌握了许多耕作的技巧,摸索到了多种植物的生长规律;第六章写后稷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准备去行大祭;第七章写丰收之后为感谢神灵,对其进行隆重的祭祀,祭品是芬芳的粟米和飘香的美酒,也祈盼来年的丰收;第八章则写祭祀的情形。 《生民》记述了周民族诞生的神话。" 生民" ,顾名思义,指第一代周人降生。关于后稷生活的时代虽有多种传说,但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周民族已经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则属无疑,这不仅反映在《生民》所记述的内容上,而且也可在"后稷" 这一名字上得到印证。" 后" 是对古代君主的尊称," 稷" 即粟,俗称谷子或小米。后稷被尊为周族的始祖和农神。 公刘是周族建国历史上第二个伟大人物。《公刘》记述了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历史。全诗可分为六章。第一章记述公刘囤粮积谷,率领周人迁徙他方;第二章记述人民对所迁徙之地非常满意,这里是一块平原,物产丰饶;第三章记述公刘居高临下,视察这片平原,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第四章记述公刘建立国家,与群臣开怀畅饮;第五章记述公刘开辟田地,组织军队;第六章记述在公刘的带领下,周民族人丁兴旺,民富国强。 《公刘》歌颂了周民族一代优秀的领袖,赞扬了公刘成功地领导人民迁徙,在新地创国立家的过程。这次迁徙在周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周民族走上了繁荣昌盛之路,因此《史记》载道:" 周道之兴自此始。" 《绵》记述了古公亶父,即太王由豳迁到歧,在歧建基立业的事迹。歧距豳地二百五十里,这里属于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全诗共九章。第一章写古公亶父率民初迁时创业之艰难;第二章至第四章记述古公亶父偕妻姜女察看周原地势,并决定于此定居;第五章至第七章记述古公亶父率周人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建造房屋;第八章写古公亶父修建道路,敌人闻风而逃;最后一章写传至文王时代,周成为西方诸侯中强大的国家。国家建立了各种制度,一切井然有序。 《绵》记载了周人历史上第二次大迁徙,歌颂了古公亶父率民迁至周原后使人民建立家园,国家奠定根基的功绩。《周书。武成》对其评价为" 太王肇其王迹," 即古公亶父奠定了周灭商立国的基础。 《皇矣》则从太王受命,太伯、虞仲让位于季历,一直记述到文王姬昌兴起及其伐密伐崇胜利。诗的一开头就写上帝君临四方,认为夏商两朝不得民心,不合上帝的旨意,因此在歧周地方,上帝选择了明德的太王作为其在下界的代理统治者。随后诗中便提到了太伯、虞仲让王位于季历的故事。传说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名太伯,次子名虞仲,幼子名季历。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据此应由长子太伯继承太王之位。据《史记。周本纪》载,太伯和虞仲获悉太王有意让幼子季历继位,便主动提出退让。这个故事歌颂了兄弟和睦、充满友爱的精神,但其实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季历是以小子继位的,为了不使长子继承制被破坏,必须对这个情况作出圆满的解释,于是诗中歌颂季历' 则友其兄' ,编造了' 兄弟让国' 的故事"。诗中大肆歌颂了季历王的品德。文王姬昌是开明的政治家,他拥有一支古代非常著名的军队" 文王之师" ,这支军队" 救民于水火" ," 无敌于天下" ,深受人民的爱戴。文王受上帝福佑,得上帝教导,德行更趋完美。诗中详细地描写了文王伐崇的经过。 《大明》是周民族的另一篇重要史诗。文王姬昌死后,其子武王姬发继承其父遗志,继续讨伐殷商。《大明》便是武王灭殷后月余之间制作的乐歌,全诗共八章。第一章表明了周人对" 天" 的看法:天命无常,唯德是祜。殷商统治者实行残暴的统治,四方之国都不拥戴," 天" 因此降立了殷之大敌——周文王。第二、三章叙述了文王父母的德行和文王的降生。第四章写上帝把" 天命" 赋予周邦,文王以德行统治四方。第五章写文王在渭水之滨迎娶大姒。第六章写天降大命,令文王改国号为周,改邑为京;武王降生,协同诸侯讨伐殷商。第七、八章写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牧野之战,即史载的" 武王伐纣"。《史记。周本纪》对这次战役进行了详细的记述,与这篇史诗的记载可谓相得益彰。 赞 (0) 相关推荐 王长华:从“水乳交融”到“泾渭分流”(一) 2019年第6期||总第269期 · 从"水乳交融"到"泾渭分流"(一) --对"文史互生"现象的历史考察 王长华 · "文史不 ... 【左传札记】周族的起源和兴起 周族早期世系 ◆十五王 从始祖后稷起,到周文王,周族共经历十五代. 一<国语·周语下>:"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后稷勤周,十五世而兴." ... 古代名著并称③「中华文化常识简介」7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六经] 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 ... 诗经*大雅*文王(10篇)大雅*生民(10篇)大雅*荡(11篇) -- 文王(10篇)<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wei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6 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6 <周南.汉广>描写了一位男子单相思的情愫.全诗采用比喻和暗示的手法,揭示了一位男子暗恋一位女郎,而她却漂荡在汉江之上的无奈.江水之宽,游之难似上青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5 5.爱情诗 爱情诗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可观,约有五十篇,占<诗经>全部三百零五篇的六分之一.爱情诗是<诗经>中最精彩.成就最高的篇章之一,这不仅因为它具有较高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4 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4 4.农事诗 农事诗在<诗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农业在周代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些农事诗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们又反过来折射出农业生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3 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3 3.所谓的" 王事" 诗 战争和徭役是阶级社会的重要内容,多数是统治者强加于人民头上的负担.在周代,战争和徭役都被视为" 王事&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1 中国上古文学之四:<诗经>1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早在西汉武帝时,<诗经>就被视为五经之一,到宋代被正式列入十三经之中.大约在公元前6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三:《商颂》 中国上古文学之三:<商颂> <商颂>是表现殷商时代所谓" 国之大事" 的祭歌,同时也是商族的史诗.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史诗,基于两点主要原因. 其一,<商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二:神话故事 中国上古文学之二:神话故事 世界历史上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他们的神话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对宇宙世界.自然乃至人自身的认识.因此,神话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要想给出一个统一的分类比较困难.关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上古文学之一:产生及早期发展 中国上古文学之一:产生及早期发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中华大地有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初期,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都是世界上 ... 《世界文学发展史》朝鲜文学之四:朴趾源 朴趾源(1737-1805 年)是李朝后期实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系列以社会改革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的作者.他的主要活动在公元18世纪后半叶,这是一个市民意识增长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旧的意识形态不断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