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于渔 《伯牙鼓琴》观课报告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临邑师范附小的景芸霞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一课,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堪称一节较高水平的语文课,值得学习借鉴。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有如下的具体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以及“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伯牙鼓琴》是小学高年级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学生结合注释、插图,通过读和想象完全可以读懂。所以景芸霞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开始让学生回忆曾经习得的学习文言文方法:看插图和结合注释,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读通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引导学生总结多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好的证据。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看插图、结合注释、多读三种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对于文中第二第三这两个长句子,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加以理解,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课文第四句“伯牙破琴绝弦”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伯牙与子期深厚的友情,学生缺乏真切感受,单纯通过读和想象无法达成目标。景老师便拓展教学内容,补充伯牙子期的传说故事,并朗读伯牙悼子期的诗文,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交流关于友情的诗句,使学生真切感受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从而理解课文第四句的意思,并受到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教育。其实,这是通过拓展阅读来读懂文言文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除了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景老师还特别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新课标》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景老师结合课文第三句,引导学生仿写。教师给出“巍巍泰山”“汤汤流水”“冉冉旭日”,并给出例句,学生通过思考,便下笔成文。“涓涓细流”“皎皎明月”“袅袅炊烟”“蒙蒙细雨”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词句便出现在课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