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请默哀

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raistlin20171小时前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01

12月13日,今天我在南京。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

每年这天,上午10点左右,凄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在南京全市长鸣,纪念在1937年那场惨案中逝去的30万名遇难同胞,而每一位南京学生老师,都要放下手中所有事低头默哀。

今年也不例外:

那场浩劫到今年,已经83个年头了。

现在很多人会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但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较真的南京同学,他一定会纠正你:

“不对,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因为大屠杀是不需要被纪念的,我们纪念的是逝去的同胞,和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伤痛。”

而在2014年之后,12月13日这天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国家公祭日”。

今天,是我们国家第七个国家公祭日。

每年今天,我都会重写重发一次本文,今年也不例外。

02

过去,在所有老一辈南京人嘴里,日本人都只有一个称呼,叫“小鬼子”,并且我们南京人说话比较俗,会在前面随意加上定语,诸如狗X的,X狗的,X日本鬼子,就不说明了。

可能和所有南京人一样,我们第一次知道这件事,都是从长辈的口中。

爷爷不是南京人,但也亲身经历过“小鬼子”的苦,小时候他会给我和弟弟说日本人来的时候有多坏,多残忍,不过他也承认有很多不是他亲眼所见,是听大人说的,他就是跟着大人到处跑,就是这样也见过同村亲友被日本人杀死的事情。

爷爷后来怀着一腔热血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军人,虽然还没来得及上战场日本人就投降了,但因为他军人的身份,听他说起日本人并不恐惧,反而是带着点自豪地的语气,但最后总是免不了啐一口:“小日本鬼子!”

在爷爷这代人这里,日本人是真实的历史。

爸爸妈妈出生在解放后,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虽然没亲眼见过小鬼子,但从小就听他们的长辈讲起日本人的邪恶与恐怖。后来经常也在饭桌上,酒局上听他们提起。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小时候嘴馋,会跟着爸爸出去跑饭局,因为我小时候浓眉大眼很可爱,那些叔叔也都挺乐意见到我。只要是那些男人比较多的饭局,十次有三次会说到日本人,一群生活可能不得志,喝的醉醺醺的大男人,在酒喝到位以后,很多都会说恨他们没早生几十年,没能上战场保卫家园。

当时有一个叔叔说:“怎么没让我生在战争年代打小鬼子呢,也比现在这样混吃等死强吧!”。

那会儿应该是千禧之交,现在想想可能是不是因为下岗潮,但当时真的觉得那叔叔挺威风的。

如果现在谁要再说,总感觉挺傻的。

还有一件事是外婆说的。

外婆家曾经是他们当地的名门望族,日本人来的时候,她爷爷是江苏一个小县城的县长。

在日本人统治的时候,日本人想要他帮日本人做事,继续做县长,但是他宁死不从,最后就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说这件事的时候,她总是会反复不断重复活活饿死四个字,说人就是要有这样的骨气,就是不能害自己的同胞。

虽然外婆没见过自己的爷爷,但能看出她对自己有这样的爷爷,是非常骄傲的。

外婆去参加她爷爷烈士的纪念仪式

资料

这种骄傲也遗传到了她身上,所以和很多现在被人诟病的老人不同,她从不占任何小便宜,也从不随意打扰别人,反而经常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从任何标准来看,都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老人。她现在年纪非常大了,依然坚持自己每年过年做一大桌子年夜饭,然后在饭桌上教育我们。

“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属于自己的,绝对不能要!”

也因为从小听这件事,我妈妈至今也无法原谅日本人,总是说

“我知道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坏的,但我还是对日本人喜欢不起来。”

并在退休前一直拒绝去日本旅游。

03

当然上面这些都和南京大屠杀没关系,属于在南京的人民,谈论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会说起的东西,真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了什么,我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说不清楚。

但从小我们就会被组织去看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料。

第一部好像是吴宇森监制的《南京1937》。

其实这电影出来的特别早,1995年,我记事前就出来过了,但后来小学又包场组织大家去看。你知道这种电影中难免有不少血腥暴力的镜头,根本是不适合小孩子看的,但那时候我们就是看了,给每个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还记得当时小学有两个一直有仇的男同学,基本属于见面必打架,不打架也吵架的状态,看完了电影两个人不约而同的说日本人太坏了,说狗日的日本鬼子。

后来还听说拍这部电影的戏的时候,有一段是说日本演员早乙女爱饰演的日籍妇女到安全区求助,遭到难民围攻,当时的群众演员里有经历过大屠杀的老人,因为激愤而动了真,推攘中把她的头发也扯掉了。这件事让早乙女爱很受刺激,影片最后一幕时怎么都不肯说出“南京”两个字,只能靠配音完成。

有时候这种拍摄花絮中的真实事件,反而比电影本身要更有血有肉。

好像还组织我们看过罗冠群导演的历史故事片《屠城血证》,演员里面还有当时还是个年轻人的陈道明,饰演一名日本军官。

现在去豆瓣上搜,什么剧照都搜不到,就只有一双被活埋,直直伸向天空的手,而画面上则是血红色的数字,300000。

后来还有很多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拉贝日记》,比如纪录片《NANKING》,都挺不错。

后来陆川的《南京!南京!》上映的时候,我喊妈妈一起去看,妈妈说他受不了这样压抑的片子,让我自己去。

我在山西路和平影院,一个挺破的小厅看的电影,在当时电影上座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整个影院坐得满满当当,我记得我旁边一对情侣,看到一半就受不了出去了,还有一个姐姐,最后一直在哭。

但是这部电影在南京的口碑不好,主要是里面有对日本士兵的美化,我记得我当时的历史老师,上课的时候直截了当的就说。

“那个《南京!南京!》什么东西?还日本士兵也有良心?日本鬼子有个屁的良心!”

我当时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后来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我已经在上海念大学了,和一个上海同学一起去看的。

那同学问我

“你们南京人是不是从小都很讨厌日本人,所有人都很恨日本人啊?”

我当时也回答说不知道。

04

其实影视作品无论怎么样,都会经过艺术加工,再怎样的影视作品,都比不上事实有说服力的。

说三件事。

前两年,我所有南京的同学,不论在不在南京,或者在不在中国,都不约而同的在转介绍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事情。

她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暴行。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有这样的片段:

“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1937年12月13日,30个日本兵来到位于南京东南部新路口5号中国人家里。他们杀死了前来开门的房东,接着杀死了跪下来求他们不要杀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当房东太太质问他们为什么杀死她的丈夫时,他们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着她1岁的婴儿藏在客厅里的一张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来。

他们剥光她的衣服并强奸了她,然后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这些士兵们还把一个香水瓶插进她的阴道,并用刺刀杀死了那个婴儿。当他们走到另一个房间时,他们发现了夏太太的父母和两个十几岁的女儿。那老奶奶为了保护两个孙女免遭强奸,被日本兵用左轮手枪打死了;那老爷爷紧紧抱住妻子的尸体,也立刻遭到枪杀。

“接着士兵们剥光这两个女孩的衣服并轮奸了她们:16岁的女孩被两三个人轮奸,14岁的女孩被3个人轮奸。之后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个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进她的阴道。那小的一个只是被刺死,这才没遭到她姐姐和她母亲遭到的暴行,”一个外国人后来写到这个场面。士兵还刺伤了另一个8岁的女孩,当时她和她的4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个4岁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时间太长,差一点被闷死。由子缺氧,她在以后的一生中一直遭受严重的脑损伤的折磨。

……

“几乎没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婴儿,活活把他们扔进开水锅里,”永富说,“他们结帮奸淫12岁到80岁的妇女,一旦她们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性要求,就把她们杀死。我砍过人头,饿死过人,也烧死过人,还活埋过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这真可怕,我简直成了动物并干了那些无人性的事。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暴行。我真是个魔鬼。”

这是永富角户,曾经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话。

张纯如在写《南京大屠杀》时,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很难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撑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

她要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写出来。

当时南京几乎人人都知道张纯如,都说这个大姑娘很好,都夸她。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成书后,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现在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她是谁了。

第二件事则是侵华日军慰安妇的问题。

其实每个南京人,从小都会在报纸上看到很多有关慰安妇的新闻。

比如这里曾经是慰安所旧址,现在只剩两所平房了。

2014年的时候,导演郭柯做了一部纪录片,叫《三十二》,是一部中国在世慰安妇现在情况的纪录片,因为导演做这部电影的时候,全国在世的慰安妇老人只有三十二人了,所以取名叫《三十二》。

过了三年,2017年的时候,导演又拍了一部纪录片,取名叫《二十二》:

纪录片里,老人在提到当年的经历,即使时隔这么多年,依然会掩面而泣:

依然会攥紧双手:

直到这部电影拍完上映,电影中提到的老人,已经只剩8位在世了。

到今年八月,这八位中又有四位老人去世:

这些老人恨不恨日本人?当然是恨的,有的老人直到现在提起,还很生气。

但这些老人,心中怀有的不只有对日本人的恨,更多的,则是对和平的渴望:

他们不想要打仗,因为只要打仗,就一定会出现更多悲剧,他们已经经历过那样的悲剧了,不想世界上再有任何悲剧。

他们想要的只有一句道歉而已,而这也是一种奢望了。

还有第三个,就是南京有一座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会为了顺口,不小心说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则会一字一顿地纠正我们:

应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是遇难同胞四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少。因为我们纪念的是遇难同胞而不是大屠杀,你们作为南京人都不注意,还指望全国人民会记得什么吗?

特别严肃,特别郑重,所以我后来碰到外地的同学说错的时候,也会一样郑重地纠正他们。

也许这就是教育吧。

纪念馆里陈列了许许多多让人心痛的史实,一次次打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脸。

纪念馆我去过三次,但那里有不少地方是禁止拍照的,所以就没拍什么照片,网上搜集了一些,给去不了的你们看。

纪念馆很大,有足足12万平米,自1985年建成至今一共有超过7000万人次参观,对公众开放的主要是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

有一排雕像陈列在纪念馆的门口。

下面的小字写着:

“1937年12月13日。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手无寸铁的平民

逃难,

是求生的唯一”

这是一个说轰炸的雕像,雕像下面写着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

“失去双亲的孤儿”

“在禽兽的杀声里”

“在尸横遍野的巷道里”

“在已经麻木了的恐惧与惊吓里...”

走过这些雕像,拐过去,会看到一个非常空旷的广场,广场的一角用暗金色的字,在黑色的墙壁上写着,旁边则是一口和平大钟。

走进内场,首先是一个满是蜡烛的地方,每一个蜡烛的明灭,都代表一条人命。

旁边这堵墙上是遇难者的名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可能是邻居旁人追忆的名字,所以会出现xx的姑姑,xxx的大伯。

接下来是许许多多史料墙,上面有很多当时的报纸,当时的照片资料,以及很多文字类的介绍。我来过三次,有一次碰到这里有一位日本大叔,对着每一处资料很恭敬地鞠躬。

看他的年龄肯定和当年犯案的老兵没关系,估计是心里觉得耻辱,一定要来。

还有一个电视墙,里面都是当时的一些资料,纪录片,每一个屏幕都有独立耳机,可以看很久很久...

有让人痛心的,模拟当时情况的展区。

还有更让人痛心的万人坑遗址。

在密密麻麻的资料墙旁边,你能听到每12秒就有一滴水滴下的声音,这意味着在南京大屠杀最黑暗的那些日子里,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惨死。

真正的,人类的浩劫。

但是这个纪念馆不是用来传递仇恨的,不是为了让人看了去恨日本人的,而是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同胞,是为了警示战争可以有多残酷的,更是为了让那些至今不承认的人,看看到现在究竟有多少资料和证据而闭嘴的。

在展馆的最后,是一个巨大的奠堂,我们都曾过去,恭恭敬敬地为亡魂鞠上一躬。

05

每一年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互联网上都有人争论,说过去的这些苦难,和我们现在有什么关系,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我写下这5600个字,就是想用这一点一点的细节,告诉你们有什么关系。

其实没什么关系,它就像南京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一个巨大伤疤,总有一天会结痂,愈合。等到某天所有经历过的人,所有接触过经历过的人的那些人,所有有经历过的那些人记忆的那些人都逝去,这件事可能有一天也会被大多数人遗忘。

但每个人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类可能也会。

无论南京大屠杀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都揭示我们人类虽然已经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了,看起来是现代国家了,但骨子里,人性还和当年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蛮荒时代没什么区别,一旦没有现代文明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就可能在几天之内倒退到一个骇人的状态里。

以史为鉴,可以认清人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并尽量避免这些惨剧的再次发生,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反正我忘不掉,我也希望你们所有人都不要忘。

在上面那个灵堂不远处,写着几个大字。是拉贝说的: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