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与伏羲,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女娲与伏羲,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发布时间:12-1023:57优质创作者

女娲是神!少有的上古之神。

我很少讲神,不是不想讲,而是不好讲,一讲就破,神的外衣会被拔下来,但女娲不同,她的确就是一个神。

最早记载女娲的书是《山海经》,但《山海经》里涉及到女娲的仅有一句,还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对这句话的意思我不是很有把握,就不露怯了,但也不认同现存的所有解释,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女娲之肠”是神,从《山海经·大荒经》的叙述顺序来看,这个女娲之肠所在的栗广之野应该是在西北地区,也就是说,女娲神话很可能是诞生于西北,有一个沿渭水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而诞生女娲神话的那个氏族可能就是女娲氏,也就是说,女娲是神,但诞生女娲神话的那个女娲氏是人,准确地说是氏族。

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出现得也比较早,至少在《天问》成文之前就已经有了。

《天问》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既然人是女娲造的,那么女娲又是谁造的呢?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这里关注的是王逸的注释,这个王逸是东汉人,他对《楚辞》的注疏有很大的影响力,关于这一问,王逸注曰:“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

而这句话就是我们可以查到的最早说女娲是“人头蛇身”的材料,王逸讲的传言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了,但应该不会早于西汉,因为淮南子同样讲女娲,但却是按上古氏族来讲的。

《淮南子·览冥训》有:“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这段话所表达的思想显然是受《庄子》的影响,而这里讲的伏戏和女娲显然是上古的氏族,是伏戏氏、女娲氏的简写,这也是我们可以查到的最早的伏羲和女娲同框,但这时候的他们还不产生关系。

同样是《淮南子·览冥训》,还记载了一个与女娲有关的神话。

《淮南子·览冥训》有:“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就是女娲补天神话的最早出处,此外,《淮南子·说林训》还讲了关于女娲的另一个事情。

《淮南子·说林训》有:“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这应该就是王逸的“一日七十化其体”说法的出处,总之,这时候还没有女娲是“人头蛇身”的说法。

总结一下就是:《天问》讲了女娲造人,《淮南子·览冥训》讲了女娲补天,《淮南子·说林训》讲了女娲“七十化”,王逸在注解《天问》的时候讲女娲“人头蛇身”,至此,伏羲和女娲发生过一次同框,但也只是在列举上古氏族,并没有提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到了西晋,女娲同伏羲开始靠近,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把女娲氏说成是伏羲的继任者。

《帝王世纪》有:“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唐代之前伏羲和女娲还相安无事,到了唐代,李亢撰写了一本《独异志》,至此,女娲结婚了。

《独异志》有:“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但这里也只是说女娲与其兄结为夫妻,并没有说她的兄就是伏羲。另外,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记载伏羲也是“人头蛇身”,因为伏羲不是神,而是一个上古氏族。

事实上,女娲同伏羲结合是非常非常晚才出现的,而且可能同一幅画有关,画的名字就是《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类绘画通常都是发现于新疆地区的唐代墓葬里,与此主题类似的还有汉代的壁画。

重庆璧山蛮洞坡崖墓

事实上,说这个图案是《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不对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当下所有的解读都是附会,这并不是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而是《山海经》里记载的“延维”。

《山海经·海内经》有:“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这个“延维”是上古苗民的一种信仰,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先秦时期就有了,甚至可以追逐到更早的上古,而苗民有一支被迁往了三危山,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与新疆的交界地带,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之,女娲同伏羲成为夫妻要晚于唐代的,甚至是近代的产物,这与东汉,甚至是更早就存在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不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