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五)
首先孙过庭从宏观方面对章法中的布局做了明确要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中和之美”的真实体现,道出了草书章法形式美的一条首要的规律:多样性的统一。布局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表现形式,布局强调外形。外形美主要强调点画粗细与方圆对比,强调结体大小及正斜对比,强调墨色上浓淡及枯润对比,强调疏密及虚实对比。首先的疏与密,草书满纸云烟,如夏云多奇峰。章法上应富于变化,有疏有密。孙过庭的草书可谓是“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清邓石如语)其次是虚实相间,不管是单字还是整篇布局,都要讲究虚实相生,使虚处有实,实处藏虚。虚实安排的关键是虚处,要将虚处安排得错落有致,才能产生强烈的节奏而使作品富有韵律感。再次是动与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要做到动静结合。《书谱》一卷,开始之时静若涓涓流水,到中间激扬跳荡,再到最后风平浪静,这其中贯穿着动与静的统一。最后是曲直与方圆;《书谱》云:“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不依尺规衡量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准则而致曲直合宜;曲与直,不仅指书法的线条,更是指章法中字行的排列。方蓄静势,圆蓄动势。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主张:“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后来,一些书家更把这种曲美的情致要求和体现在其草书章法中。所谓笔走龙蛇,更适用于形容行草书而“龙蛇”的线条,不正形象道出一种曲线美吗?《书谱》字字之间的连接线、空连则出笔锋刚劲,字字牵连的线条则少弧度,过渡的提按过程较为明显,常常出现字形大小和墨色强弱的节奏对比,给人一种铿锵有力、节奏刚强的印象。
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精辟地指出:“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大草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之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
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草书章法中还应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草书章法的处理上,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所以刘熙载说:“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显其密,妙在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怀素、徐渭的草书最为典型。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对任何一方的失控,就会使矛盾突出。太虚则疏,太实则闷。但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虚就无所谓实,反之亦然。矛盾双方都得依赖对方而存在而变化。故最终还应有所调和,使矛盾的双方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作品才会有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若能在草书章法处理上使矛盾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谓之高手。
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精辟地指出:“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大草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之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
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草书章法中还应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草书章法的处理上,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所以刘熙载说:“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显其密,妙在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怀素、徐渭的草书最为典型。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对任何一方的失控,就会使矛盾突出。太虚则疏,太实则闷。但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虚就无所谓实,反之亦然。矛盾双方都得依赖对方而存在而变化。故最终还应有所调和,使矛盾的双方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作品才会有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若能在草书章法处理上使矛盾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谓之高手。
“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孙过庭明确指出了草书在章法上应具有“骨气”与“遒丽”。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书写能使简约的书法线条衍生出丰富的气韵之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即感性的章法之气“穷变于笔端”,理性的章法之韵“合情调于纸上”。在一篇作品中,行气如何,直接决定着谋篇布局的成败。行气表现气韵。“积画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是草书组成行气的基本元素,在行气的处理上《书谱》亦有其独到之处:即缩小行间距、增大字间距,增强了章法的张力,每一笔画、每一字形皆为整个章法的一个部分,使整幅作品浑然一体。
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草书的章法具有形质美和情性美,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因此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因此他提出了章法蕴涵美总体要求:“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以严谨的风神使其凛峻,以妍媚的姿致使其温润,以枯涩的笔调使其劲健,以安闲的态势使其和雅。线条美、结构美、墨韵美、章法美是意韵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无疑是孙过庭草书在章法上的一大亮点,同时也为后人研究草书章法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