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

作者:王世民,来源:YouCore

1、我们生活在一个个假设之中

曾经,我们的老祖宗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中。

因此,我们的古代典籍中,有着“四方来臣”、“四海之类皆兄弟”的说法。

既然是一个方的世界,那确实是有且只有四个边,因此“四方”、“四海”就可以囊括全世界了。

但后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变了,从方的变成了圆的。

再有,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直到以刺激内需为经济主要增长点之前,勤俭节约一直都是我们宣扬的美德。

我到现在都对小学课本上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这几千年来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以勤俭为美德的世界里。

连清朝的道光皇帝都迎合这种“时尚”,在龙袍上打补丁(虽然被太监们坑了钱,一个补丁要四两银子,但主观出发点还是为了以示勤俭)。

可是,当经济的主要推力转为刺激内需之后,我们就生活在了以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时尚的一个世界里:炫耀奢侈品的网红成了偶像,月负族的年轻人成了主流,勤俭节约则成了食古不化的土包子。

因此,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客观不变的,而是一直在随着各种假设的变化而变化。

认知到这个有什么用呢?有三个价值:

价值一:不死守常识减少固执

价值二:更好地运用各种理论

价值三:跳出思维定势多创新

2、价值一:不死守常识减少固执

在网上买东西,我妈会很抗拒。

买回来的东西,稍有不如意,她就会说“你看,我说网上的东西质量不好吧”。

因此,她宁可冒着暴雨去超市买鱼买肉买菜,也不接受我们用京东到家、盒马鲜生等APP订购。

她这个固执背后的假设是:便宜无好货,网上的东西便宜,所以不是好货。

只要她“网上无好货”的这个假设不发生改变,她就会一直固执下去,不会接受移动互联网下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事实摆在她面前(你买的菜比她在超市买的更新鲜),她的观点也不会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所认为的一切“事实”都是建立在我们的假设基础上的。

假设就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个个框架。当事实与框架不符时,人们就会歪曲事实,把它硬塞在框架中。

以说服我妈接受网上买鱼为例。

如果我们在网上买回的鱼是杀好的,我妈就会说“你们买的这种鱼都是死了的,哪有我买的活的鱼新鲜”。

于是,我为了说服她,在网上订回来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而且个头比她买的鱼还大,她又会说“你买的鱼都是人工饲养的,哪有我买的野生的好”。

其实不仅我妈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会固执,任何人都会从有利于自己或约定俗成的框架诠释事物。

比如,你对一些穿得很暴露的年轻女生是怎么看待的呢?

在女权框架下,这是现代文明的彰显,代表着开放、自由。

在理学框架下,同样的“事实”却是世风日下、不守妇道。

因此,所谓的“事实”,是随着我们不同假设背后的框架而变的。

认知到这个本质之后,我们就可以变得没那么固执,以及能够更好地说服固执的人。

① 自己变得没那么固执

当我们基于常识,习惯性地想否定他人的某个想法,或者不愿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就可以先停下来问自己“我这个常识背后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在当前情境下合理吗?”

这么做之后,我们就能将自己变得没那么固执。

② 更好地说服固执的人

当你想说服某个固执的人时,不要想着去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因为你所认为的事实套入他的框架后,就会呈现为另一种“事实”。

唯有假设才能推翻假设。

你要做的是找出他固执背后的假设,然后用新假设代替他的旧假设,这样说服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高一些。

3、价值二:更好地运用各种理论

认知到一切都是假设的第二个价值是:能更好地运用各种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大力宣传之下,加上科技推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让我们普通人对科学产生了盲目的信任。

任何理论,只要加上一句“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在普通人心中就成为真理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本质都只是一个假设而已。

它是科学家对世界的真实运作规律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近似描述。

比如,人类最早的时候,凭着眼睛的观察,得出了太阳和月亮围绕着地球运动的理论,我们古代的圣人们甚至还基于这个基本假设,提出了阴阳之说,解释了很多自然现象。

但当望远镜发明后,人类在新的观察下得出了“日心说”的新理论,即地球和宇宙中的其它一切星体都围绕着太阳运动,从而解释了更多的自然现象。

随着人类观察手段的进一步提升(如射电观察),我们才发现原来整个太阳系都只是银河系猎户座旋臂上的一个偏远的小不点恒星系而已,以250千米/秒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约2.5亿年旋转一周。

在现在这个理论下,绝大多数能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得到解释了,但只要人类的观察手段再提升一步,估计这个理论就要继续修正了。

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给科学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科学皆为近似”。

一个理论,哪怕被一亿次实验证明过了,也不能被证明是真理,因为在第一亿零一次的实验中它就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科学与伪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科学可被证伪。

所以科学理论只能与真理不断靠近,却永远不可能是真理。

既然任何理论都只是特定时空下对真实世界的一个近似模拟,那么我们在运用任何科学理论的时候,就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理论的适用前提和范围。

认知到这个本质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框架和理论。

比如,利用高压监督来提高个人执行力的这个理论,就要弄清楚高压监督的适用人群。

它对神经质水平低、抗压力强的人是很有效果的,但对于神经质水平高、抗压力低的人而言只会更糟糕,因为他们在高压监督下更可能的表现是彻底崩溃。

所以,我们虽然提倡不要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重造轮子”上,而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多多运用他人已总结出来的框架,但也要知道框架背后的假设,明确框架使用的前提和范围。

4、价值三:跳出思维定势多创新

认知到一切都是假设的第二个价值是:能跳出思维定势多创新。

我在《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这本书里,有举一个例子:

现在的跳高世界纪录是2.45米,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于1993年7月27日在萨拉曼萨卡创造。

在除跳高设施外,不允许使用任何其它设备的情况下,如果要求你跳过3米高的横杆,你有多少种办法可以做到呢?

在我们正常的思维内,想到的方法可能是顺着两侧的任何一个立柱爬上去,再跳过横杆,或者将横杆拿下来,再跨过去。

可能你还会想到更多的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比正常的跳高有趣一些,但还都是被局限在已有的框架内:你处在地球上某处1G重力的平地上。

环境是我们绝大多数理论所默认的假设之一。

比如,我们说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自称是南方人或北方人,都默认带入了自己所处环境的假设。

因此,只要将这个环境假设给显性化出来,然后针对假设做改变,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想法了。

继续以跳高为例。

我们如果将跳高的地点换到月球上或地球上某个重力只有0.5G的地方,跳过3米高的横杆就是轻轻松松的事了。

或者,我们在山地或丘陵地带,站在一个3米高的石块上,这样跳过3米的横杆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只要我们将每个理论背后的假设给显性化出来,再针对假设做调整,就可以跳出框架的限制,做出曾经意想不到的各种创新。

5、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也好,我们所认为的客观也罢,都是经过我们的假设扭曲之后的。

比如,你是不是认为时间是客观存在的?

牛顿力学就是基于时间是绝对的这个假设建立的,我的时间,你的时间,所有其他人的时间,全宇宙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推翻了牛顿世界的这个假设,相对论是基于时间是相对的这个假设建立的,粗浅的理解是“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时间”。

而霍金则提出了“虚时间”的假设,这个假设基础上的宇宙(也就是霍金计算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宇宙空间),甚至没有把时间当做实际存在的东西看待。

连时间都是假设的,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不可能是假设的呢?

因此,现有的任何一切我们认识到的事物、现象、理论,我们都可以去找出它们背后的假设,并根据需要加以质疑、调整和替换。

只要你这么做了,你的开放性、你对理论的运用水平、你的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文经公众号“YouCore”授权转载。

END
(0)

相关推荐

  • 象棋系统论:从象棋艺术走向象棋科学

    象棋首先是一门艺术,一门思维的艺术.列宁曾经把国际象棋誉之为"智慧的体操".象棋又何尝不可同作此论呢?一对棋手临枰对座,看上去十分恬静文雅.却能在见方棋枰上掀起无尽波澜.激烈的搏杀 ...

  • 解决问题实用矩阵模型,让你快速抓住事物本质

    模型在手,方法我有! 一.矩阵的力量 1.跨国模型 所谓跨国,是指超越国境的意思.最好的模型是右上区域,既符合地方性,又与全球保持一惯性. 最佳案例:麦肯锡 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总部" ...

  • 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思维的三大层次,你属于第几层?

    当我们跟一些层次比自己更高的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会被对方的思维能力所折服,惊叹于对方思考问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为什么别人可以一阵见血的看到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别人可以事无巨细的想到问题的 ...

  • 为什么要洞察事物的本质?

    认知进化,思维模型.刻意练习者 正高.<认知进化> 年度日更栏目 beta 365/ 263 篇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探索事物的本质, 也越来越喜欢去找到事物的本质. 那为什么要去洞察事物的本 ...

  • 一个认知,教你洞察事物的本质!

    导读: 现有的任何一切我们认识到的事物.现象.理论,我们都可以去找出它们背后的假设,并根据需要加以质疑.调整和替换. 只要你这么做了,你的开放性.你对理论的运用水平.你的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

  • 好文重读 | 一个认知,教你洞察事物的本质

    文 / 王世民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假设之中 曾经,我们的老祖宗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中. 因此,我们的古代典籍中 ...

  •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下部

    下部 思维破局--洞察转机,做掌握命运的少数人 第三章 迁移思考· 如何用 80 到 90 个重要模型,解决 90% 的问题 第一节 思维模型--帮你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  "不均衡 ...

  • 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本质思考

    本质思考 #定义: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根本属性,看透问题根源,看懂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思考能力. 事物的本质: 第一个本质: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它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本质:问题的 ...

  •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内容简介

    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说:"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 本书正是一本专注于" ...

  • 品,《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品,《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 洞察事物本质,避免现象世界低水平重复

    在<三体>中,三体人通过智能机器"智子" 封印了人类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从而阻止人类的进步,这样三体人的科技就不会在来地球的路途中被人类超越.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一种能够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