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不断!当前楼市行情的趋势,其实是这些...

1

佛山楼市的情况,反映了一个典型二线城市的当前状况
2019年,他一共有16块地,没有正常成交。
是2018年的3倍,2017年的8倍,2016年的2倍。
仅11月,当地挂牌7宗地,仅2宗成交
如果2线城市思维看行情,2016年一线城市楼市仍然火热,二线城市处于爆发前夜,但上半年行情非常冷淡。
而2017-2018,恰好是一线城市楼市全面锁死,购房资金外溢,降维打击,二线城市集体吃嗨药的2年。
到了2019年下半年,行情急转直下,悲观声此起彼伏,
各地楼市压力陡然变大。
就比如黄飞鸿的老家,佛山。
今年前10月,其新房成交量为9.2万套,相对于2018年,同比下跌27.4%;成交面积同比跌约9.7%。10月,较2018年同比,跌51.7%。
二手房前10月成交量近4.5万套,同比下降22.4%,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4.6%,成交量和成交面积同时创近4年来新低
按照土地财政依赖度看,佛山又是一个很明显的城市。
我们找了一张统计数据。
在2018年,一个城市卖地近900亿,依赖度高达127%
是不是感觉挺吃惊?
没错,这是真实情况。
于是,窗户边,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大郎,该起来服药了”。
尽管还是那一贴人才特效药,但他好像来得要更猛些!
尤其是在力度上,前面几个城市所谓的放松限购,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边边角角的地方搞些小动作。
all in!
一次操作到位,社保和个税缴纳时间全部取消,只留一个本科学历或「中级工」作为一个小门槛。
当地的中介这样发朋友圈:“一天干完了一年的活”,冷清的佛山楼市,迎来基情一刻。
百年前,佛山靠“能教功夫”,吸引了数万有志青年。
百年后,佛山为了吸引「人才」,大幅放宽了政策,这,或许就是与时俱进。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

2

其实,二线城市此轮房事的平静时间,大概还不到1年,如果把小阳春算上,更严格来说,只有半年时间,就开始“一顿操作猛如虎”了。
包括房子,任何商品,影响其市场行情的,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供需关系。
楼市里的“需”,是「人」,另一个“需”,则是经济大体平稳的压舱石;
这样来看,我们就能大体明白其中的逻辑。
其一,是老龄化问题。
对此,很多媒体与群众看完都表示很担忧。
就以重庆为例,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如果参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说明重庆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老年人增加,壮年人逐渐老去,意味着劳动力减少、财政负担变大、经济增长压力变大。
应对方法,要么造人,增加人口数量;要么抢人,改善人口结构。
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是1523万,比2017年减少200万。
2019年,这个数值会更少,从双11的购物数据看,天猫购物平台上的猫粮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婴幼儿奶粉
见微知著。
人们对于养育成本的担忧之高,迫使大家转而把寄托给了猫...
反应在房子上,那么自然生长的接盘侠,将越来越少。
显然,无论是人,还是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压力,是大多数城市都意识到的关键问题。
于是,对于趋势,客观上而言,我们应该这么理解:
1)第一个事实是,中国人口对楼市需求支撑的底层逻辑没有变,但已经到了转折的临界点
 
中国人依旧很多!
瑞典,人口是1018万人,丹麦,有580万人,芬兰有552万人,都是指的他们全国。
这些发达且又老龄化现象严重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一年的新生儿数量,已经超过了他们全国人口
年轻人呢?
中国90后群体约1.9亿,00后约1.4亿左右,合计约3.3亿
比美国3.2亿的总人口还多了一千万。
因此,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我们的老龄化上升明显,但离发达国家的深度老龄化,平均数和绝对值上看,还为之甚远。
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基数下,老龄化负面效应的释放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
2)城市化下的“强弱城市人口分化”,是楼市第二个需要认清的事实。
因为国家发展已经明确为“大都市圈”格局。
推进城市化的宏观战略没有变,人从小城向大城移动的规律没有变。
比如十年后,除“自然生长”以外的人口增量,会是一座城市量级的重要衡量指标,比如武汉、成都、重庆、南京、郑州、杭州这些强二线,谁能棋高一招,进一步增加吸引力,会是未来几年发生的事,当然,鹤岗还是鹤岗,北京还是北京。
变化会围绕目前政策已经明确的几个中心城市,以及部分经济殷实的富饶之地。
随着城市人口更集中,财富机会也会更集中
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将为城市不断注入活力,进而也保障了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
表面来看,各大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放松落户(购房)门槛,短期是为了平稳房事,实现土地收入,进而平稳财政。
但实际上,大家又是在风口上抢占人口优势,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准备
这步棋,很关键。
可谓,「一箭双雕」
不能单纯的认为是为了救市或卖地才有的猛操作。
这样看,趋势性机会其实是很明确的。

3

十一月一过,各家权威的数据机构就公布了房企销售排行的榜单。
我们以其中一家全国性机构为例。

来源于中指研究院(篇幅有限,这里只截取了前二十名)

如表所示,房企集中度已进一步深化!头部房企群已经形成。
同时,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其中很多家已经完成或非常接近完成年初定的小目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悲观。
可能很多营销总已经在打报告申请费用,准备1月份全体飞往巴厘岛了。
2019年部分房企全年销售目标
那我们再看一份上半年这些房企销售额情况(同一家第三方权威机构统计)。
来源于中指研究院
不看不知道。
有心的,可以做个对比,我们同样惊奇的发现,6月到11月,TMD!居然是见证奇迹的季节
销售额能够在行情趋冷的情况下,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较上半年六个月,悄悄的接近翻了个倍。
特价折扣?抵款促销?重金请中介渠道分销?
什么情况呢
兼而有之吧。
为了有一份好看的年报,大多都祭出了压箱底的“良心价”。
销售难度增加,我们普通消费者似乎看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房子更难卖了,但是实际上,在开发商几板斧下,销量,反而是增加了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只是,题外话,开发商在市场转变和业绩压力之下,固然有可能增加了工作成本,降低了销售利润,但给到的东西,也还是要讲良心才对
促销不降质,不明显简配,是当前一个重要话题。
毕竟水泥价格都涨了,各方面成本增加,同时因为市场行情卖不出更多利润,中小开发商或者那些对利润率控制过于严苛的开发商的房子,需要更加谨慎购买了。

4

今天重庆铭腾发布了一组近12个月走势。
他的数据比较权威。
我们发现,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同比2018年11月,供应量略降,成交量略升
这又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其一,重庆土地供应量迎来实质性的降低。并且十分明显的开启了「郊区化」发展趋势。
其二,较2018年,量微涨,价稳定上升,这或许是重庆没有理由进一步放宽政策的依据。在主管单位看来,目前行情,依靠开发商自身调节,是能应对的。
这两点预示着中期行情,无论是供需端,城市端,还是政策端,必然是很显性的,没有任何担心的。
无非是选筹问题
对于楼市的分析,我一向的主张,和发文倡导的,都叫做“跳开眼前看未来”。
短,则以半年趋势为微观判断周期;
长,也就是按2-3年,最长5年周期。
就像下棋,业余级别的高手,都至少能看到3步以后可能发生的所有路数,专业一点的高手,更是能以当前的局面,看到未来10来步以后可能的行走趋势。
其实细想,任何事,除了运气,当你要想要赢,无不是如此
成都“暗放”了一丢丢政策,在中介朋友集体鸡血的带动下,听说这几天放松区域已经小涨了10个百分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