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儿时的记忆如何被篡改成了“创伤”
小明讲《创伤心理学》
1
信仰、信念系统能减少心理创伤后继发的创伤性应急障碍发病率。
很多参加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老兵们意志异乎寻常的坚定,这些都属于一个人的认知因素。
所有生物都有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自己的机制,由于人类有自动的调控机制,人的认知可以对很多情绪体验和感受进行自我调控。
有些调控是反向的,比如说人们有一个恐惧本来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但是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一种放大的、灾难化的、不健康的恐惧观念。
另外一方面,恐惧出于一个人自己的认知调整,同时也可能处于一种群体的传染。
比如说你在一个群体里面,大家都非常恐惧的情况下,你就有可能会习得大家的恐惧,会导致你放大自己恐惧的感受。
在一个生活环境中,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会习得他周围某些人的一些对于恐惧的反应,包括对于恐惧的预期。
对恐惧的预期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明天要考试了,或者将有什么事发生,有时候你会放大对这件事的恐惧。
对这件事情的恐惧反应就是一个预期的恐惧,如果你放大了它,可能就会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恐惧。
假如说你周围的人在你成长过程中有些人也是这样的一种认知的模式,那么你就可能从他的身上观察并且学会习得他的一些关于恐惧的预期。
那么对于恐惧的预期,如果有了不健康的一些放大的反应,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恐惧的一些泛化。
比如说你本来只是恐惧明天的考试,但如果恐惧泛化,可能会产生对周围一系列相关事物或者不相关事物的恐惧反应。
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恐惧的反应可能泛化了。
那么假如说你在这种恐惧中产生了一些回避的行为,比如说退缩和回避,这种退缩和回避的反应有可能会放大,也有可能会泛化,从而泛化成对周围不同的场景,都会产生类似的恐惧和回避。
2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非常典型的三种认知因素:
第一:消极的自我观念。我不行,我不能。
第二:消极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危险,恐惧外界。
第三:自责自罪模式。产生问题之后,都会自我追究、自责和自罪。
这三个认知上的原因,现在又被很多做心理学培训的,用来放大来访者或参加培训学员的反应。
放大他们的躯体化反应,放大他们的情感反应,什么目的呢?
第一:通过不断地在你大脑里植入某一种认知,包括消极的自我信念,从你身上不断去找很多问题、很多毛病。
第二:世界是危险的,不断的放大你小时候所经历的那个世界的危险性。
总是告诉你,原生家庭有很多病,有很多罪,有很多创伤,不断培育你产生对小时候家庭的消极观点。
第三:不断的放大你的自责模式,让你去寻找你身体上的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的认知上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的情绪上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和父母关系中有问题的地方,不断的去做这样的努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激活你的创伤反应,不断的在你大脑里面,有时候甚至通过虚构的方式放大你对于小时候某一段记忆的反应。
通过不断地再次赋义,使得小时候发生的一个中性事件,被他成功的改造成了一件创伤性事件,然后引发你的创伤性反应。
3
拉康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创伤来源于三个部分:
第一:小时候发生过的某一段经验没有被赋义过,从来没有人给你做过任何解释。经过一种创伤性的赋义,不断把这个事情变成创伤。
第二:小时候发生的某一段事被赋义过,再次对这个事情进行创伤性赋义。
第三:只要发生过的事情,总会留下一个记忆的壳在那里,不用改变的,它就像结痂,结了一个疤痕留在那里。
前两个恰好就是假冒伪劣的心理学培训最喜欢的东西。
通过这两种方法,就成功的把你改造成了一个创伤性的童年。你必然就会产生一个创伤性的情感的体验。
然后就能够维持对你及你的金钱的榨取,以及诱导你产生对培训、对老师人格上的一种依附关系。
这是心理学培训最可恶的一件事,也是隐藏最深的一件事。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培训,以为得到疗愈。
恰恰相反,他不是被疗愈,而是他的童年被别人玩了一次,被别人愚弄了一次,被别人给改造了一次。
改造完之后又搞一些什么爱的疗愈。让你哭的一塌糊涂,好像你又得到一个安慰,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把你小时候那个地方打开变成创伤,然后再不断的给点安慰。
这种的培训就始终重复这个模式,因为它上瘾,就像一种精神鸦片,不断地吸引着中国心理圈里面无数的心理工作者,无数的心理学爱好者去参加这样的培训。
正确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帮来访者对本来的创伤事件进行重新赋义。而这种培训是对本来中性的事件,进行创伤性赋义。
所以培训中经常会有类似的语言,“你的心里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你要重新和小时候的自己相遇,你要重新回到小时候和你小时候的那些抚养人、父母去相遇”......
为什么总是做这样的一些设计呢?
目的就是不断把你小时候的事情抓出来,进行创伤性赋义,然后在培训中不断暗示,小时候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生。
这就是他们完整的培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