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儿时的记忆如何被篡改成了“创伤”

小明讲《创伤心理学》

1

信仰、信念系统能减少心理创伤后继发的创伤性应急障碍发病率。

很多参加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老兵们意志异乎寻常的坚定,这些都属于一个人的认知因素。

所有生物都有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自己的机制,由于人类有自动的调控机制,人的认知可以对很多情绪体验和感受进行自我调控

有些调控是反向的,比如说人们有一个恐惧本来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但是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一种放大的、灾难化的、不健康的恐惧观念。

另外一方面,恐惧出于一个人自己的认知调整,同时也可能处于一种群体的传染。

比如说你在一个群体里面,大家都非常恐惧的情况下,你就有可能会习得大家的恐惧,会导致你放大自己恐惧的感受。

在一个生活环境中,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会习得他周围某些人的一些对于恐惧的反应,包括对于恐惧的预期。

对恐惧的预期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明天要考试了,或者将有什么事发生,有时候你会放大对这件事的恐惧。

对这件事情的恐惧反应就是一个预期的恐惧,如果你放大了它,可能就会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恐惧。

假如说你周围的人在你成长过程中有些人也是这样的一种认知的模式,那么你就可能从他的身上观察并且学会习得他的一些关于恐惧的预期。

那么对于恐惧的预期,如果有了不健康的一些放大的反应,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恐惧的一些泛化。

比如说你本来只是恐惧明天的考试,但如果恐惧泛化,可能会产生对周围一系列相关事物或者不相关事物的恐惧反应。

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恐惧的反应可能泛化了。

那么假如说你在这种恐惧中产生了一些回避的行为,比如说退缩和回避,这种退缩和回避的反应有可能会放大,也有可能会泛化,从而泛化成对周围不同的场景,都会产生类似的恐惧和回避。

2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非常典型的三种认知因素:

第一:消极的自我观念。我不行,我不能。

第二:消极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危险,恐惧外界。

第三:自责自罪模式。产生问题之后,都会自我追究、自责和自罪。

这三个认知上的原因,现在又被很多做心理学培训的,用来放大来访者或参加培训学员的反应。

放大他们的躯体化反应,放大他们的情感反应,什么目的呢?

第一:通过不断地在你大脑里植入某一种认知,包括消极的自我信念,从你身上不断去找很多问题、很多毛病。

第二:世界是危险的,不断的放大你小时候所经历的那个世界的危险性。

总是告诉你,原生家庭有很多病,有很多罪,有很多创伤,不断培育你产生对小时候家庭的消极观点。

第三:不断的放大你的自责模式,让你去寻找你身体上的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的认知上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的情绪上有问题的地方;寻找自己和父母关系中有问题的地方,不断的去做这样的努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激活你的创伤反应,不断的在你大脑里面,有时候甚至通过虚构的方式放大你对于小时候某一段记忆的反应。

通过不断地再次赋义,使得小时候发生的一个中性事件,被他成功的改造成了一件创伤性事件,然后引发你的创伤性反应。

3

拉康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创伤来源于三个部分:

第一:小时候发生过的某一段经验没有被赋义过,从来没有人给你做过任何解释。经过一种创伤性的赋义,不断把这个事情变成创伤。

第二:小时候发生的某一段事被赋义过,再次对这个事情进行创伤性赋义。

第三:只要发生过的事情,总会留下一个记忆的壳在那里,不用改变的,它就像结痂,结了一个疤痕留在那里。

前两个恰好就是假冒伪劣的心理学培训最喜欢的东西。

通过这两种方法,就成功的把你改造成了一个创伤性的童年。你必然就会产生一个创伤性的情感的体验。

然后就能够维持对你及你的金钱的榨取,以及诱导你产生对培训、对老师人格上的一种依附关系。

这是心理学培训最可恶的一件事,也是隐藏最深的一件事。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培训,以为得到疗愈。

恰恰相反,他不是被疗愈,而是他的童年被别人玩了一次,被别人愚弄了一次,被别人给改造了一次。

改造完之后又搞一些什么爱的疗愈。让你哭的一塌糊涂,好像你又得到一个安慰,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把你小时候那个地方打开变成创伤,然后再不断的给点安慰。

这种的培训就始终重复这个模式,因为它上瘾,就像一种精神鸦片,不断地吸引着中国心理圈里面无数的心理工作者,无数的心理学爱好者去参加这样的培训。

正确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帮来访者对本来的创伤事件进行重新赋义。而这种培训是对本来中性的事件,进行创伤性赋义。

所以培训中经常会有类似的语言,“你的心里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你要重新和小时候的自己相遇,你要重新回到小时候和你小时候的那些抚养人、父母去相遇”......

为什么总是做这样的一些设计呢?

目的就是不断把你小时候的事情抓出来,进行创伤性赋义,然后在培训中不断暗示,小时候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生。

这就是他们完整的培训设计。

(0)

相关推荐

  • 娃怕死、怕黑、怕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快速安抚?

    下面孩子"怕这怕那"的问题,来自找我咨询的三位家长: 我儿子2岁3个月,最近他晚上不敢睡觉,总说他被子里有一条蛇.我和爸爸跟他说过很多遍被子里不可能有蛇,也耐着性子掀开被子证明给他 ...

  • 津巴多心理学读书笔记4:“学习与人的后天教养”,心理与行为持续改变的过程

    已经写过前三章<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学习笔记,简要回顾如下. 第一章介绍心理学科学,知识体系涉及665,即批判性思维6问题,解释行为6视角,以及获得知识5途径.津巴多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 ...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恐惧记忆的形成可能还有肠道微生物在作怪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遭受巨大的灾难性事件或者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产生恐惧记忆并引发消极情绪,而且这种噩梦般的记忆很可能会折磨一生.近年来,随着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增多,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 ...

  •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 | 我到底该求助谁?

    小A是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小A有三个特点:家里蹲,能不出门绝不出门,每天微信步数个位数:怕见人,和人见面绝不目光对视,和陌生人擦肩如同受刑:不讲话,见到生人失去语言能力,把自己憋得脸 ...

  • 咨询四年,我所知道的心理咨询究竟在做什么

    心理咨询师小鹿2020-10-10 07:49:30 老实说,在我昨天早上突然想明白,咨询在做什么,我有一种神奇的想法,假如大家都知道咨询背后的原理机制,是否大家可以直接做自己的咨询师就可以了.因此写 ...

  • (1)心理学笔记——读《心理学与生活》

    (1)心理学笔记--读<心理学与生活>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持久的(慢性的).不可变的.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或行为模式.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 ...

  •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科学表明,人类的记忆没有被篡改

    记忆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过往,以及存在过的证据.众所周知,人的记忆会随着年龄而逐渐衰退,上了年纪之后,很少有人能想起之前的种种了,这既是一个遗憾,又令人无能为力.不过,"曼德拉 ...

  • 美食故事(音频)丨汪会芝:儿时的记忆-摊煎饼(山东平邑话)

    后来, 吃过很多美食, 可记忆中的味道, 总是无可替代的 提起山东的特色吃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煎饼卷大葱.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爱吃煎饼,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爱吃煎饼.但是,巧了,俺们就是那部 ...

  • “儿时的记忆”:瓦罐子怕拍

    瓦罐子怕拍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中,瓦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在那时,老百姓家里的坛坛罐罐中,瓦罐子并不多,多用来煨汤.熬药和野外装水,方便生活之用. 瓦罐子,一种用泥土烧制的罐子,挺粗糙的,价钱也不贵,属于 ...

  • “儿时的记忆”:泥草房怕烧

    泥草房怕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住的房子多为泥草房.山墙是用黑土加麦秸秆打成的,而房盖上铺的是高粱秸秆.巴帘子和草苫子等易燃物品. 屋里搭有南北火炕,火炕中间有烟道,直通屋外的烟囱. ...

  • “儿时的记忆”:院子土墙怕倒

    院子土墙怕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家家户户住的是泥草房.房子四周是一个很大的院套,院墙是用黑土掺上小麦秸秆一榔头.一榔头捶打出来的,墙不高, 一米左右.房子前面院墙开有小门,上面有一个用破 ...

  • “儿时的记忆”:酸菜缸怕碰

    酸菜缸怕碰 酸菜,一种在秋天时用东北大白菜腌制的食品,是东北老百姓冬天主要的蔬菜. 每年到了秋天,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可热闹了.人们从大地里收回大白菜,拉回家里放置在院子里的一角,开始晾晒,使得大白菜蔫 ...

  • “儿时的记忆”:大黑锅怕砸

    大黑锅怕砸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家里都有一口大黑锅,用来烧水.做饭.炒菜.蒸干粮.有的时候家里冬天喂猪的猪食还得用这口铁锅来加热. 对于老百姓家里来说,一口大黑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

  • “儿时的记忆”:柳罐斗子怕漏

    柳罐斗子  柳罐斗子怕漏 我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柳罐是用来从带辘轳把的土井里往上打水的工具,它是用细柳条编织而成的. 在过去那个特殊的时代,木桶不抗摔,容易破碎,铁桶当时还是很珍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