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如蝶,欢情似梦——看《蝴蝶梦》有感
文/高英
在上小学的时候,作为70后的我经常通过收音机听电影录音剪辑。其中有部电影让童年时期的我既感到紧张又感到困惑,那就是希区柯克所执导的悬疑电影《蝴蝶梦》。
直到2020年秋末,我才在网上重温了这部经典电影,并在观影后认真阅读了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译本。其实,无论电影还是原著,英文名本来都是《REBECCA》,后来译成中文,才叫《蝴蝶梦》。
无论如何,中文译名《蝴蝶梦》都让人感觉相当不错,除了很美之外,还颇具朦胧意象,令人浮想联翩。这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文译名。
REBECCA这个单词并没有蝴蝶的词义,只是一个英文女名,而无论在电影中还是在小说中直接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女主人公,也就是第二任德温特夫人,并不叫这个名字,叫这个名字的人是第一任德温特夫人,而她早已死去。
然而,不管是看完电影还是书,会让人牢牢记住丽贝卡(REBECCA的中文译名)这个名字,却想不起一直出现的活生生的女主人公第二任德温特夫人叫什么名字。也就是说,无论在电影还是小说中,真正的女主人公是第一任德温特夫人丽贝卡,而非第二任德温特夫人。的确,丽贝卡就是这样:“你我之间,她从未出现,却无处不在。”
一个早已死去的人,不仅仍然存活于生者心间,而且时常被挂在活人口中,还仿佛无处不在,正面讲是虽死犹生,负面说是阴魂不散。具体到小说中,对于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甚至还有弗兰克来说,丽贝卡是阴魂不散,而对于津津乐道丽贝卡生前往事的人们来说,丽贝卡是虽死犹生。
同一个人,为什么会在死后留给人如此截然不同的印象,丽贝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令人产生悬疑感觉的根源所在。
在觉得丽贝卡虽死犹生的人那里,丽贝卡不但美貌惊人,而且富有智慧和教养,能够获得所有人的喜爱,可是丽贝卡的丈夫迈克西姆却认为她是一个八面玲珑、虚伪放荡的女人。而第二任德温特夫人之所以害怕丽贝卡,是因为已离世的丽贝卡对自己和迈克西姆的夫妻感情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她一想到丽贝卡,就充满无法抑制的强烈自卑感,至于弗兰克,作为老实人的他只是曾被贝丽卡的勾引所吓坏,丽贝卡的轻浮举动打破了他心目中供奉的女神形象而已。
不得不说,除了丽贝卡在两性关系方面放浪形骸不值一提之外,她的确是个非常优秀的女性。首先,她非常能干,智商很高,是她把曼德利打造成了富有价值的美丽庄园,让曼德利久负盛名,成为众人向往和热爱的地方;其次,她善于交际,情商很高,既可以和上流社会的人打成一片,又能够和各种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融洽相处;还有,她富有个性,勇敢大胆,注重自我,总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譬如骑射和出海方面甚至会胜于男人,生动演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进步观点,这在当时的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表现。
最富争议也是丽贝卡最具反男权主义色彩的地方,就是丽贝卡在两性关系上的不忠不贞。显然,这既是传统道德所无法接受的地方,又是女性反抗男权专制的一条歧途,并不可取——如果女性把争取男女平等视作处处要和男性一样,甚至要模仿部分男性的放荡下流,就曲解了两性“平等”的涵义。何况,两性关系的混乱,自人类脱离原始状态以来,无论古今中外的哪个时代,都不会被奉为美德。因此,丽贝卡玩弄感情视男性为玩物的言行不过是与她的表哥费弗尔把女性视为玩物来玩弄感情的言行如出一辙,也难怪从小照顾丽贝卡长大的女管家丹弗斯夫人说他俩才是天生一对。
不过《蝴蝶梦》的最大悬疑并不是丽贝卡的为人,而是丽贝卡的死因。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情形,还是不作剧透,让感兴趣的人自己去看好了——电影和小说在处理这个情节时显然阐释的完全不同。我也草草看了苏珊.希尔所写的《蝴蝶梦》小说续集《德温特夫人》,在此书中,作者则以迈克西姆的死亡写了个所谓体现公正的结局。
抛开丽贝卡的死因不谈的话,《蝴蝶梦》就成了一部情感小说,或者说是婚姻家庭戏剧,原著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则说:“《蝴蝶梦》是关于妒忌的一项研究。”这部小说是达芙妮的成名作,据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小说走向,并且被誉为“当之无愧的跨世纪不朽名作”,深受英国读者的喜爱。
据说《蝴蝶梦》本与《简.爱》齐名,这一点我之前并不清楚,曾经一度狭隘地只把早在上初中时就喜欢读的《简.爱》当成文学名著,把之前并未读过的小说《蝴蝶梦》当成了纯粹的通俗情感小说,而不知道小说《蝴蝶梦》的作者达芙妮被誉为“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她所写的《蝴蝶梦》同样值得一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与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也被译作《丽贝卡》)的相似之处。例如,两部小说都贯穿着一个类似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贫穷且是孤儿的简.爱与第二任德温特夫人就是灰姑娘,用爱情拯救她们的王子分别是罗切斯特和迈克西姆,后者都是拥有过不幸婚姻的中年富人,都身处上流社会,都拥有豪华庄园,而这让无数人羡慕的庄园最后都被付之一炬,只剩下简.爱与罗切斯特、第二任德温特夫人与迈克西姆相依为命的简化余生。
两书的巨大差异在于,在《简.爱》中放火烧掉庄园的那类是疯女人的隐身前妻形象,化身为了小说《蝴蝶梦》也就是小说《丽贝卡》中的真正女主人公,并且气压全场,个性鲜明,有所作为,掌控全局,这彰显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另外,简.爱这个灰姑娘形象因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熠熠生辉,第二任德温特夫人这个灰姑娘形象却是因卑微懦弱地依附于男性的情感取舍而缺少光泽。
言归正传,原著《蝴蝶梦》的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项关于妒忌的研究呢?因为书中弥漫着妒忌的气息。与其说第二任德温特夫人的自卑来自于她对贝丽卡魅力四射的妒忌,不如说来自于她对迈克西姆会深爱贝丽卡的情感妒忌——这就是为什么她在知道迈克西姆痛恨丽贝卡之后顿觉释然,能够立即端起庄园女主人的架子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又何尝不充满妒忌呢?他妒忌前妻丽贝卡卖弄风情与其他男人鬼混,如果丽贝卡能够洁身自好他就能一直热烈地爱着丽贝卡,这正如丽贝卡那放荡的表哥费弗尔妒忌迈克西姆是丽贝卡的丈夫想取而代之一样。书中最可怕的妒忌来源于女管家丹弗斯夫人,她妒忌到仇恨取代丽贝卡成为德温特夫人的任何一个女性的地步,这种妒忌心的极致就是毁掉曼德利庄园,毁掉庄主迈克西姆新的婚姻生活。
应该说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被翻译成中文名《蝴蝶梦》更符合中国人的文艺审美习惯。一提起蝴蝶,就会让中国人既联想起儿童疾走追黄蝶的诗意,又会联想起梁祝化蝶的爱情传说,还有庄周梦蝶的人生哲学。当然,《蝴蝶梦》的蝴蝶恐非中国人心中富有美好意蕴的蝴蝶,虽说在花香四溢的曼德利庄园,自有蝴蝶觅香来,自有蝴蝶翩翩飞,此蝶却非彼蝶。
关于“梦”字的翻译很好理解。小说一开始就是第二任德温特夫人梦回曼德利,她在曼德利的经历就像一场梦,迈克西姆和贝丽卡的婚姻生活宛如一场梦,女管家丹弗斯夫人伏侍并陪伴贝丽卡一生的愿望也是一场梦,丽贝卡的表哥费弗尔想着自己会成为丽贝卡未来的丈夫同样是一场梦,而人们关于曼德利庄园永远是充满热闹与欢乐的圣地的向往,更是一场梦。应该说,《蝴蝶梦》的中文名中的“梦”字翻译得恰如其分。
那谁是蝴蝶,或者蝴蝶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已有多种阐释。我个人的感觉是,蝴蝶既代表花香蝶舞的曼德利庄园,又象征着贝丽卡短暂的迷乱人生,还代表着第二任德温特夫人与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心中的爱情幻景。
或者也可以说,蝴蝶就像人世的繁华景象,美丽而短暂;梦就像男女间的欢情,朦胧而缥缈。无论是原著《蝴蝶梦》还是电影《蝴蝶梦》都值得一看,看完之后,可能都会有人和我一样产生“繁华如蝶,欢情似梦”的感触,从而更加喜欢简单的生活和质朴的感情,不再羡慕繁花似锦蝴蝶纷飞的虚幻人生。
高英写于2020年11月2日,农历九月十七,周一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