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场会议,就读懂了当下的中国
2020年已经过半。对中国来说,当下是一段特殊又关键的时期。
这大半年来,很多中国人感觉到日子似乎有些“不好过”(当然,还有一些国家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甚至是更不好过),那么,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之下,中国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寻找。从前几天召开的一场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我们就可以一窥究竟。读懂了会议中释放的那些信号,也就读懂了当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为何特殊?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那么,这场会议此时召开有何深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每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其实是一个规定动作——盘点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不过,由于今年极为特殊的背景,此次会议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半年中国遭受了新冠疫情的冲击,第一季度GDP下降6.8%,但第二季度就转正为3.2%,上升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月份的货物贸易出口、进口也双双转正……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都有不错的表现,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韧性较强。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中国的未来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从战略和政策上理清思路、整体部署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往都是制定五年规划,这样的“远景目标”还是首次。为什么是2035年?别忘了,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提到了两个“变”。
首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成为最大的外部变化。随着新冠疫情不断持续,全球性衰退也随之而来,疫情也从初期的公共卫生危机逐渐演变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
其次,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格局在发生变化。不能否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正在努力地“去中国化”,不少国家也在被迫选边站。不过,如果因此就判断“和平不存在”,那可能就把自己给毁了——和平发展依然是主题。
陈凤英进一步解释,中美关系如今已经回不到过去,但也必须清楚,特朗普当下针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是为了赢得大选,很多都是表象和阶段性行为,而其他国家依然在选边,尚无定论,中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新机遇
第一是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刚刚突破60%,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75%。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一年内城镇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是消费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
第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向高端迈进。
第四是银发经济。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与老龄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势必会迎来蓬勃发展。
第五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红利仍然有很大潜力。
新重点
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为什么这些领域尤为重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陈凤英表示,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人,制造业就是这个人的骨架,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
而之所以要力保中小微企业,是由目前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受到了极大影响,这些市场主体恰恰对拉动就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大量普通民众的就业和生存问题,中小微企业必须得到扶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建奇在之前为百通社撰写的文章中也提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小店经济构成了当下中国经济较快复苏的重要因素。
一份数据报告透露,以夫妻店为代表的个体户,在小店中占比为58%,加上已成规模的小微企业,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包含网店、街边小店、路边小摊等,可以带动3亿就业,撑起了经济半边天。
新基建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新基建”无疑是最近的一个热词,也是中国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徐洪才认为,新基建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的基础,是带动我国产业转型,特别是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支撑点。
陈凤英表示,新基建其实是新科技革命的需要。任正非曾经将5G形容为“高速路”,正如多年前发展传统基建时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要想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相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必须首先完善。
大循环
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那么“国内大循环”为什么会成为主体?对外开放的进程会放缓吗?
徐洪才认为,对大国经济来说,仅仅依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贸依存度从曾经的最高70%已经下降到如今的3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另外,在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世界经济衰退、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中国启动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促进,以内循环为主、以外循环为辅,是一个现实理性的战略选择。
陈凤英也认为,新冠疫情导致贸易中断、投资中断,国际贸易并不通畅。并且,由于当下国际形势的转变,各个国家也对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富安全的担忧上升了。这也为国际循环带来了阻碍。所以,国内大循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除了国内大循环,中国仍会继续扩大开放。
中国的市场这么大,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比如特斯拉在中国办厂,就进入了中国的大循环,进而为中国带来就业和税收;中国也在加大进口力度,比如进博会的举办等措施。外国因素进入中国,加入了中国市场的大循环,这比以前“内需拉动”的范畴更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下的大循环,全面开放下的大循环。
这场信息量很大的会议,指出了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之路。还是那句话,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觉得累,正是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
撰文 / 宁静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