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南吴

国号

天复二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国号“吴”由于此。

【杨行密像】

为区别于前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杨吴。

从地理上看,由于其居于南方,而有南吴之称。

又因吴国统治者改元建制前曾为唐朝的淮南节度使和弘农王,所以又称其为“淮南”政权或“弘农”政权。


疆域

南吴为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政权,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此外还占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全据东南富庶之地。


行政区划

吴国建都广陵(今扬州),称江都府;后期又增设金陵府(今南京),为西都,江都府为东都。

吴国在全盛时期领有:江都府、金陵府、海州、楚州、泗州、润州、常州、滁州、濠州、寿州、和州、庐州、宣州、光州、池州、鄂州、舒州、黄州、歙州、蕲州、江州、饶州、信州、洪州、抚州、吉州、袁州、虔州。


政体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吴政权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但其中的差别更多体现于名分。

  • 藩镇体制:从唐景福元年(892年)到天祐十六年(919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虽已割据自立,但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朔,为唐朝藩镇,仍使用唐朝年号。
  • 王国体制:从吴武义元年(919年)到武义二年(921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为国王。
  • 帝国体制:从吴顺义元年(921年)到天祚三年(937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为帝国,统治者为皇帝。

南吴皇帝

公元919年南吴建国,杨隆演即吴王位。

  • 追尊父亲杨行密庙号太祖,哥哥杨渥继庙号烈祖。

南吴称帝是在太祖杨行密四子杨溥时期。他也是南吴最后一位皇帝。

  • 追尊杨隆演庙号高祖。

南吴太祖杨行密:杨行密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遂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逐步兼并东南各军阀。

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昭宗派江淮宣谕使李俨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

南吴烈祖杨渥:天祐二年十月十六日,杨行密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留后。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

杨行密去世后,杨行密的将佐们共同请求宣谕使李俨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

  • 公元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

南吴高祖杨隆演: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公元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

公元919年(天祐十六年)四月初一日,徐温进奉玉册、宝绶尊杨隆演即吴王位。建立宗庙、社稷,设立百官如同皇帝的制度,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大赦境内。

  • 杨隆演少年即位,政权掌握在徐氏手中,等到称王建国后,公元920年(武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杨隆演去世。

南吴睿帝杨溥:公元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公元921年,改元顺义。公元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

  • 公元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公元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