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作“炎症中的癌症”?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乳腺疾病,它虽然被称为“炎症”,但是一般的抗生素、消炎药是无效的,而且其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跟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又被称为“炎症中的癌症”,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但是,同心堂发现目前的女性群体当中,很少有人了解这个疾病,甚至一些基层医师也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缺乏认识。
什么是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组织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乳腺慢性炎症,主要侵犯乳腺小叶,故也常称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该病在临床并不多见,由Kessler等在1972年最先报道,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此病常见于年轻女性,疾病病程漫长,治疗不当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身心均易造成较大伤害;同时该病容易误诊误治或者治疗不当,导致迁延不愈。
目前来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其并非细菌感染,但是可能和口服避孕药、精神类疾病药物有关,同时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
总之,能够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有很多,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今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病率正在提升,这也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中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
目前现代医疗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其优势是治疗周期比较短,见效很快,但是缺点是容易复发。据统计,现如今治疗方法中传统单纯手术切除方法约占50%,复发率高达20%~30%,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复发率,那么如何降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复发率呢,同心堂认为,中医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心堂李老师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发病急骤,肿块较大,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肿而难腐,腐而难溃,溃而难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可以视为中医的“乳疽”范畴,可以根据中医的“消托补”原则进行治疗。
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内服来消散肿块,在中期依然遵循以“消”为贵的原则,力求痛疼消失,肿块减小,到了中晚期则应以“消托”为宜,即应用既有使肿块消散的药物,又有补气养血托毒外出功能的药物,力求促使毒邪移深居浅,肿块局限,使已经坏死的组织尽早液化为脓;如果触诊肿块波动应指(有脓体征)或彩超提示有脓,建议尽早切开引流、开窗减压,可减少毒邪侵犯外周组织,如果患者实在不愿手术切开引流,那就内服“透托”之方,外用拔毒提脓之剂。
治疗案例
李某41岁
主诉:左侧乳房肿痛溃烂10个多月,发病时怀孕4个多月,先后在当地县医院、郑州某院三次住院以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多次手术切开引流,肿痛溃烂反复发作,现小儿3个多月,未哺乳。
检查:左乳房通肿,肿块约15x13cm,边界不清,质地软硬间杂,乳头内则泼动应指明显,表皮可见多个切口痕迹,乳头内陷,舌淡红,苔白黄而腻,脉沉滑。
诊断:乳疽
西医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证属气血虚弱,余毒不尽,热蕴酿脓。治拟补气、和血,温阳、托毒。
吃药20付后溃破出脓稀薄,以上方去麻黄、白芥子、山甲,加炒白术、党参、’白芍,溃破处外掺红升丹、一周后掺五五丹、再一周后掺九一丹,外贴太乙膏药。45天后溃口逐渐愈合,又间断吃药25剂肿块逐渐消失。
陈某 38岁
右侧乳房疼痛,结肿块半月多。先后在某市医院,某大学一附院、肿瘤医院以乳腺肉芽肿性乳腺炎多方治疗,肿块不消,疼痛不减,劝其手术,患者不同意。患者小儿2岁半,小腿有结节性红斑史,无外伤史。
检查: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至内上象限、下至乳晕区上方,可触及一不规则肿块约12x8cm,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较硬,轻度挤压痛。舌淡红,苔黄白而腻,脉沉滑。
中医诊断:乳疽
西医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中医辨证:证属湿热内蕴,气血瘀结。
辨证论治:病人发病较快,肿块较大,质地较硬,无发热。
治以活血化瘀,补气托毒,清热利湿,稍佐温阳化痰之剂。
复诊:经吃方两周后,肿块有明显减小,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停止服药半月后,肿块又增大,故又来诊。药后半月,肿块自行溃烂,脓出较多,肿消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大毒已泄,正气亦虚,治以补气、养血、托毒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