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欲阻止陵墓被盗,生前想了一个办法,结果成为全天下人笑柄
中国古代人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事生,事亡如存”,即大家熟悉的“事死如事生”,它多用在统治阶级身上。正如此,古代人们将大量陪葬品带至地下,皇帝更是从登基那一刻就开始修建陵墓,甚至把国家财政收入大半都用于陵墓修建上。
陪葬品丰富,必然招来盗墓者。曹操、董卓、温韬等人都是古代赫赫有名的盗墓者,更别说数不胜数的不知名的盗墓贼了。为了死后灵魂得以安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曾要求彻底实行薄葬,“从今之后,宜自上导下,悉为薄葬。”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唐朝帝王陵陪葬品都奢华无比,“关中十八陵”除了乾陵都被盗掘一空,“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温韬盗掘的唐陵中,以李世民的昭陵最为奢华,
“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李世民生前已经想到,自己代入地下如此之多的陪葬品,一定会召来盗墓贼。于是,他决定想个办法,玩个文字游戏。昭陵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长孙皇后先葬入其中。
李世民在给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中写道:“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
李世民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不说倒好,一说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昭陵里埋藏着大量的财宝,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尽管长孙皇后临死前嘱托李世民可希望丧事从简,可以因山而葬,“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李世民完全视而不见,这种开凿石窟墓室的方式,工程量更大。昭陵位于陕西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距离西安70公里。昭陵建筑布局按照长安城设计,当年整座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多座,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被称为“天下名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