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秦系文字发展脉络

①春秋早期:此时期的风格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风格与《虢季子白盘》相似)

代表作品:《秦公钟》、《秦公簋》

秦公钟
秦公镈
虢季子白盘

②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此时文字与春秋早期相比无太大变化,但亦有此期的特点。

代表作品及风格:

《秦公簋》笔画瘦劲而委婉,完全摆脱了早期金文笔画肥厚的特点。

《石鼓文》亦称《猎碣》、《雍邑刻石》笔画匀整,结字舒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

秦公簋
石鼓文

③战国中晚期:

a.青铜铭文:《商鞅方升》书写草率,但基本上是承袭《秦公簋》式的书风。

《新郪虎符》已是臻于成熟的小篆。

b.陶刻:《秦封宗邑瓦书》由锋锐的刻器直接刻画而成,行款错落有致,可视为《商鞅方升》和《秦诏铭文》之间的秦篆标本。

商鞅方升
新郪虎符
秦封宗邑瓦书

④总结:此时的秦系文字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西周金文过度装饰的特点,而显示出自然、朴质的艺术特征,其行款十分工整,横竖间距大体整齐,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同时,在发展的进程中秦系文字的特点风貌有别于春秋时期其它地域的装饰风气。

⑤发展脉络:

《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镈》→→《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盘刻石》→→《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由此可以看出,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小篆已是秦通行的字体。

参考书籍

黄墩《中国书法史》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