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雍正皇帝突然在圆明园病故。他自患病到去世,只有两天时间。他遗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嗣位,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四人辅政。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日,弘历御太和殿,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布告天下,拟翌年为乾隆元年。政权顺利交接。
乾隆元年(1736)正月,乾隆帝亲诣祈谷行礼,建先农坛。二月, 祭社稷,七月,宣谕密书建储谕旨,以皇二子永琏为太子。十月,送世宗梓宫于泰陵。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敬天光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八月十三日子时、(钮祜禄氏)诞上(弘历)于雍和宫邸。上(弘历)生而神灵。天挺奇表。珠庭方广。隆准颀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
自六龄就学。受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课必兼治。进业日勤。动契夙悟。洎(到;及:[jì])康熙壬寅(1722康熙六十一年)、年十二、祗谒圣祖于圆明园之镂月开云。见即惊爱。命宫中养育。抚视周挚。备荷饴顾恩慈。亲授书课。教牖有加。偶举爱莲说以试。诵解融彻。奖悦弥至。命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肄辄擅能。精传家法。每呈彀宫门。习围南苑。闿体审机。叠发奇中。垂髫英武。观者莫不钦为天授。而神枪宝韘。准的具存。贻诲有深焉者。其年秋、随侍圣祖巡避暑山庄。赐居万壑松风、读书其中。
一日望见御舟泊晴碧亭畔。闻圣祖呼名。即趋岩壁而下。顾谓勿疾行、恐致蹉跌。爱护殊常。
狮子岭之北、为世宗藩邸扈跸时赐园。圣祖幸园中进膳。特命孝敬宪皇后率孝圣宪皇后、问安拜觐。天颜喜溢。连称有福之人。以上豫信也。木兰从狝。入永安莽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取初围获熊兆。甫上马、熊突起。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之。事毕、入武帐。顾语温惠皇贵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恩鉴之神。灼然知圣母圣子允能膺受多福。引贶方来。深信不爽者如此。
雍正元年。癸卯(1723)。春正月。次辛祈谷礼成。是为世宗登极后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养心殿。赐食一脔。意巳为他日付托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胙也。秋八月。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固。召谕诸王大臣。俾敬藏世祖章皇帝所书正大光明扁额上。使咸喻慎简元良之本怀。冬至月。届圣祖仁皇帝周忌大祭。命代谒景陵。隐然以主鬯钦承眷命所钟。勿忘自始。
五年丁未(1727)。年十七赐成大婚礼于西二所、践阼后赐名重华宫者是也。爰偕孝贤纯皇后、竭奉欢养。尽孝殚诚。问视滋谨。退居之暇。典学时懋。惟以恬静冲和、内葆明德。
八年庚戌(1730)。汇书闱所制诗文为乐善堂集告成。
十一年癸丑(1733)。春正月。世宗谕阁臣曰、皇四子素为皇考钟爱。今年岁已二十外。学识增长。朕心嘉悦。其集礼官、撰吉稽典。锡授藩封。钦定为和硕宝亲王。尔时睿虑渊深。册立不名。而为天下得人。贻以大宝。聿彰于此。每岁命代祀北郊。肃将告虔。甘泽徯应。庙荐坛祈。罔弗歆格。准噶尔之役。两朝未竟。陈师西北两路。上实亲聆运筹。黔苗不靖。继有兵事。世宗命综理军机。咨决大计。藉烛远谋。所为上下感孚。天人归与。殷怀厚望之所系属。惟上敬承斖勉。仰忆笃思者、阅数十年。盖上之福祚久长。良由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用以继绳一体。锡天下臣庶无疆之庥。尝于召皇子皇孙大臣入见、宣谕再三。终身之慕、不啻目前。依溯景缅。惓惓罔斁。谨就聪听示述所及、暨仰读御集诗文所举临御以前之实事。敬陈简端。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
八月。丁卯朔(初一日)。
○己丑(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宾天。时驾御圆明园。先是、丁亥(二十一日)。圣躬不豫。仍办事如常。上(弘历)孝思纯笃。与和硕和亲王弘昼、朝夕谨视。忧虑方深。戊子(二十二日)。戌刻(二十时)。世宗疾大渐。宣召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等、入寝宫。是日、子刻(二十四时)、世宗崩。上(弘历)趋诣御榻前。捧足大恸。号哭仆地。王大臣近侍咸举哀。
○上奉黄舆。途次哭不停声。传谕、进宫时若乘轿由乾清门入、心切不忍。可从内右门入。寅刻、上进宫。内侍将雍正元年缄藏乾清宫正大光明扁后封函、敬谨取下。捧至上前。上命待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原任大学士鄂尔泰等齐入。始启封。跪阅亲书御名。伏地大恸。庄亲王允禄等、请上止哀。钦遵大行皇帝遗命。恭宣诏旨。曰:“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藏于乾清宫最高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上恭听毕。感恸号呼良久。寻谕、皇考遗命。著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朕思鄂尔泰、系因病解任调理。今既辅政。著复任。
雍正遗诏
○命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西北两路军营、及苗疆军营、颁发遗诏事宜。寻议、恭查圣祖仁皇帝丧仪大礼记注内。称领兵之诸王大臣各官、于遗诏到日。俱摘冠缨。服素服。跪接进营。行三跪九叩礼。跪听宣读毕。兴。举哀。复行三跪九叩礼。官兵摘缨三日。至第四日、照常办事。今颁发大行皇帝遗诏。应先期行知将军大臣等、照前例行礼。得旨、依议。
○礼部奏、奉升梓宫吉时。豫陈大驾卤簿。张幕。设供。俟皇上翦发。皇太后、皇后、妃、嫔、俱翦发、成服。自亲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和硕福晋以下、三等侍卫妻室以上。及包衣佐领等男妇、俱齐集。内庭王等福晋、俱照从前大行皇帝谕旨、在内庭齐集。成服。举哀。申刻、大行皇帝大殓。上痛哭失声、擗踊无数。既殓、行奠献礼。侑食如视膳时。自夜中、迄是日日暮。上哀恸深切。哭不停声。竟日水浆不御。群臣伏地环跪。恳上节哀。上悲不自胜。左右感泣。咸弗忍仰视。
○庚寅(二十四日)。上诣乾清宫东暖阁、问皇太后安。每日如之。
○命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行三年丧。谕曰、皇考鞠育顾复深恩。昊天罔极。今忽遭大故。龙驭上宾。朕自念生平无纤毫报答。日夜号泣。痛入五中。况我皇考仰体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教养万国臣民。十三年来。旰食宵衣。苦心远虑。备极劳瘁。此朕所亲知亲见者。是以薄海内外。共享昇平之福。贻及子孙。不独朕心感切、仰报无由也。若服制一节、仍遵定例。朕心实为不忍。惟有行三年之丧。稍尽思慕之诚于万一。天下臣民、仍照定例行。著诸王大臣、即行会议具奏。
○礼部奏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并事宜。谕曰、王大臣官员齐集之处、另行降旨。过十五日后、仍用蓝印。寻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大行皇帝梓宫前供献时。王公满汉大臣等齐集举哀、俱在乾清门外。朕心欲令王公满汉大臣等、在乾清宫丹墀下。得以瞻仰梓宫、以尽诸臣哀慕之情。或分班。或俱令同进之处。著议奏。议上。请自王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文臣大学士以下、内阁学士、副都御史以上。武臣公以下、副都统以上。及蒙古台吉额驸等。各分班次。于每日供献时。随进乾清宫丹墀下。举哀行礼。从之。
○谕总理事务庄亲王等。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朕万年之后。二臣著配享太庙。今朕欲将皇考此旨、入于遗诏内颁发。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屡行固辞。朕惟知遵奉皇考圣旨。复再三降谕。而鄂尔泰、张廷玉、又恳切奏请稽古典礼。然朕以为必应入于遗诏。鄂尔泰、张廷玉、既以稽古典礼奏请。著总理事务庄亲王、果亲王、会同徐本、庆复、鄂善、魏廷珍、备查古典。详议具奏。寻以明洪武二年李善长等从祀旧典。议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应钦遵缮入遗诏。得旨、报可。
○辛卯(二十五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皇考山陵。系第一重大之事。理应朕躬亲往。敬谨办理。今朕既不能亲往。则应令和亲王前往办理。始尽我二人为子之心。但朕弟年长者、止和亲王一人。且现在料理大丧仪。应否令和亲王前往、并令大臣一员、前往协办之处。著议奏。若和亲王前往、著照朕等昔日在皇考时出门行走之例。派好大臣上三旗侍卫等随去。寻议。大行皇帝山陵工程。请于恒亲王同辈诸王内、钦定一人前往、敬谨监看。再现在料理太平峪工程之礼部侍郎留保、不谙工程。应彻回。请另派工部尚书查克丹、前往总办工作钱粮一切事件。并派太常寺卿衔兼内务府御史偏武、内务府郎中王山、随往协办。得旨、依议。
○谕内监等。尔等敬听朕旨。皇考大事。朕五内崩摧。所仰恃者、惟皇太后。著传谕侍奉太监女子、及内外一切太监等、各处执事之人。尽心竭力侍奉。务要皇太后宽心。此即尔等出力之处。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
○甲午(二十八日)。定九月初三日吉期即位。建号明年为乾隆元年。召总理事务王大臣谕曰。今日尔等启奏朕即位日期、及建元颁诏典礼。朕心倍加感动。再四思维。皇考以列祖万世之业。传付朕躬。今所奏事宜。实是国家吉庆之大典。敬惟皇考圣心。自欲朕和豫祗承。以绵福祉。用是以礼制情。酌定降旨。可将此传谕廷臣知之。
九月。丁酉朔(初一日)。日食。
○已亥(初三日)。上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分遣官、祇告天地、太庙、社稷。
是日黎明、大驾卤簿全设。各官齐集于朝。上素服、诣梓宫前、行九拜礼。祇告受。命于大行皇帝。更礼服。奉皇太后御永寿宫。上行九拜礼。出。御中和殿。内大臣、执事各官、行礼。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升座。王以下、文武各官、朝鲜等国使臣进表。行庆贺礼。不宣表。不作乐。诏示天下。
乾隆登基大典
诏曰:“惟我国家受天眷命。太祖、太宗、创垂基绪。世祖统一万邦。皇祖圣祖仁皇帝享祚久长。重熙累洽我皇考大行皇帝绍承大统。御宇十有三年。夙夜忧劳。勤求至治。用康乂我亿兆臣民。盛德丰功。炳耀寰宇。恩膏洋溢。渐被八纮。薄海时雍。中外蒙福。方期永绥隆祚。仰荷鸿禧。何意奄弃臣黎。遽升龙驭。以宗庙社稷之重。属于藐躬。朕自冲龄即蒙皇祖抚育宫中。深恩钟爱。眷睐逾常。皇考顾复恩勤。圣慈笃挚。瞻依朝夕。祇受诲言。牖迪有加。宸衷默眷。朕自惟凉德。惧弗克胜。顾念神器不可久虚。勉抑哀衷。钦遵成命。于九月初三日。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仰惟上天笃祜之隆。皇考诒谋之重。抚躬乾惕。祇绍前徽。丕布新恩。聿昭锡类。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左。
一、在京诸王以下、至九品官员以上。俱加恩赐。
一、在外诸王以下、至公等以上。俱加恩赐。
一、内外自公主以下、至格格。各加恩赐。
一、内外满汉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七品以上、封赠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
一、除五旗包衣佐领下披甲人等不赏外。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护军、披甲人、炮手、步军、各赏一月钱粮。
一、八旗出征满洲、蒙古、汉军、绿旗兵丁、及蒙古兵丁。效力行间。劳苦堪悯。所借银两。尽与豁免。
一、八旗官兵、旧日出征。少一功牌、不能得官者。皆系血战有功之人。殊可矜悯。交与该部。有少一功牌、不能得官者。著查奏。绿旗官兵、有类此者。亦著查奏。
一、旧日效力兵丁。年老退甲。无钱粮、不能养赡者。殊可矜悯。除子孙有钱粮不查外。子孙若无钱粮。作何养赡给钱粮之处。著查明议奏。
一、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真正人命。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及军机获罪。隐匿逃人。亦不赦外。其余自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昧爽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以其罪罪之。
一、五岳四渎等祀。应遣官致祭者。照旧例举行。
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监读书。
一、满洲兵丁。战功被伤。不能披甲。年老闲住者。俱加恩赉。
一、会试额数。俟礼部临期请旨广额外。乡试、大省加三十名。中省加二十名。小省加十名。
一、各直省儒学。无论府州县卫。俱于本年、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
一、各省入学额数。大学加七名。中学加五名。小学加三名。
一、凡文武官员。现在议降、议罚、及住俸、戴罪者、尽与豁免。及京官告假、告病、休致者。准其补用。
一、每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以六品顶带荣身。以备召用。务期采访真确。毋得滥举。
一、天下之本农为重。各府州县卫。果有勤于耕种。务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时加奖。以示鼓励。
一、各省民欠钱粮、系十年以上者。著该部查明具奏。候旨豁免。
一、历年驿站军兴、甚属劳苦。著名省督抚加意抚恤。
一、年老之人。自古所重。满汉八十以上。除家奴外。作何给与品级之处。该部查议具奏。
一、各处盗贼、或为饥寒所累。或为贪官所迫。实有可悯。如能改过就抚者。准赦其罪。
一、凡各省侵贪挪移应追之项。查果家产尽绝、力不能完者。概与豁免。毋得株连亲族。
一、八旗及内务府。并五旗包衣人等、凡侵贪挪移应追银两。实系本人、家产尽绝者。查明准与豁免。其分赔、代赔、以及牵连著赔者。一概豁免。
一、应追军需钱粮。除本身不准豁免外。其弟兄亲族、以及指欠、开欠、有著落追赔者。著该部旗查明具奏。候旨豁免。
一、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于戏。觐光扬烈。洁思负荷之维艰。建极绥猷。时励精勤于罔懈。诸王文武大小臣工。其共殚公忠。协心襄赞。懋图上理。祇迓洪庥。以光大我国家无疆之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庚子(初四日)。命礼臣议、恭上大行皇帝尊谥庙号。谕曰、自古圣帝明王。功德大成。必有显号徽称。所以昭垂万世。典至钜也。我皇考大行皇帝乘乾建极。抚御万邦。锡福諴民。德化翔洽。虔恭寅畏。昭事苍穹。郊祀祈年。必亲必敬。钦承祖烈。光大前猷。至孝肫诚。千古未有。当皇祖上宾时。尽制尽哀。丧仪隆备。亲送梓宫。屡谒陵寝。岁时瞻拜御容。举念常伸孺慕。继显谟之盛。推锡类之仁。宸衷祇敬、则朝乾夕惕。历久弥勤。亲政忧劳、则盛暑祁寒。未尝稍间。整纲饬纪。明目达聪。施措咸宜。德威并用。笃宗室、则立学以隆教育。惠八旗、则赐帑以备吉凶。厚臣工而加俸养廉。眷忠良而建祠赐祭。励廉能以察吏。宏荐拔以罗才。广耕田以重农桑。定品式以崇节俭。重道则经筵岁举。爱士则科目频加。隆先师五代之王封。新阙里千秋之庙貌。修明典礼。怀柔百神。厚植纲常。旗扬节孝。蠲逋减贼。不惜亿万之帑金。开垦筑堤。永享万年之乐利。备赈则广行积贮。养兵则优赡身家。律例则厘定科条。谳决则持详咨酌。广开言路。详示朱批。洞瞩群情。虑周六合。大阅以诘戎兵。训练以修武备。睿谟独运。而小丑立奏荡平。圣武布昭。而荒檄永图绥靖。开天明道。圣学高深。觉世牖民。宸章炳焕。阐圣贤之精蕴。宣心性之圆机。函盖古今。彪烁宇宙。天心协应。有感必通。德盛化神。诸瑞毕至。古帝王之良法善政。至皇祖而集其大成。我祖宗之骏烈鸿猷。逮皇考而益彰善述。眇予冲子。寅奉丕基。仰惟功德之隆。宜备尊崇之典。敬循礼制。恭上尊谥庙号。尔部详察典礼具奏。礼部寻请、谨遵旧典。集诸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详慎公议。以昭崇重。得旨、是、敬谨确议具奏。
○定庙讳字。谕曰、自古臣子之于君父。皆有讳名之义。载在礼经。著于史册。所以展哀慕而致诚敬也。雍正元年。皇考特颁谕旨。谨将圣祖仁皇帝圣讳二字。钦定避易书写。今朕绍承大位。哀恸方深。皇考圣讳。理应恭避。敬遵皇考从前钦定典制。嗣后凡内外各部院文武大小衙门、一切章奏文移。遇圣讳上一字、则书允字。圣讳下一字、则书正字。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交部敬谨遵行。
○乙已(初九日)。总理事务王大臣、率廷臣等、恭拟上大行皇帝尊谥。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奏入。上宣谕曰、诸王大臣公同议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谥曰宪皇帝。庙号世宗。于我皇考至德鸿猷。实相符合。礼称祖有功。宗有德。庙号之称祖称宗。均属尊崇之极。而象功昭德。惟期允当。方协至公。昔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身兼创守。平定逆藩。扫清朔漠。神功骏烈。自古莫与比隆。庙号定应称祖。皇考大行皇帝善继善述。敬天勤民。十三年来。宵旰忧劳。咸熙庶绩。贻万年之景福。固百代之丕基。庙号世宗。正合古宗有德之义。上配列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万世之定论。非在廷诸臣尊崇君父、敷扬称颂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隆恩、表彰盛德之私愿、所能强置一辞也。在我皇考神谟垂于宇宙。厚泽洽于臣民。即罄竭揄扬。难尽万一。今据所奏。敬拟上尊谥庙号。详慎公当足以昭示万年。朕心深为慰惬。所有应行典礼。尔部敬谨察议具奏。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之兄弟等。以名字上一字。与朕名相同。奏请更改。朕思朕与诸兄弟之名。皆皇祖圣祖仁皇帝所赐。载在玉牒。若因朕一人、而令众人改易。于心实有未安。昔年诸叔恳请改名、以避皇考御讳。皇考不许。继因恳请再四。且有皇太后祖母之旨。是以不得已而允从。厥后常以为悔。屡向朕等言之。即左右大臣、亦无不共知之也。古人之礼。二名不偏讳。若过于拘泥。则帝王之家、祖父命名之典、皆不足凭矣。朕所愿者。诸兄弟等、修德制行。为国家宣猷效力、以佐朕之不逮。斯则尊君亲上之大义。正不在此仪文末节间也。所奏更名之处、不必行。
○辛亥(十五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初祭礼。陈大行皇帝冠服于几筵。陈大驾卤簿于雍和门。陈楮币于寰宇尊亲牌坊内。王以下百官齐集。届时。上举哀。视馔。读文致祭如礼。
○乙卯(十九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大祭礼。仪与初祭同。礼成。释缟素。更素服。奉皇太后还宫。居景仁宫。上诣寿皇殿行礼。还。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上移居养心殿。
○丙辰(二十日)。谕庄亲王、果亲王、召见便殿、赐坐之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王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君臣上下。分义固所当遵。然便殿燕见之时。非朝会大典可比。礼以义起。古人所贵。朕心所未安之处。即礼之所当随宜斟酌者。嗣后如升殿朝贺。典礼攸关之处。诸王等仍遵定例行礼外。若便殿燕见时。朕亲叔辈。均不必叩拜。以昭朕敬长亲亲之意。
○丁巳(二十一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己未(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壬戌(二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甲子(二十八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冬。十月。丙寅朔(初一日)。
○丁卯(初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己巳(初四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午(初五日)。礼部会同总理事务王大臣内阁翰林院。拟定恭上皇太后尊号、曰崇庆皇太后。得旨、是。依议。
○辛未(初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癸酉(初八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乙亥(初十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丁丑(十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己卯(十四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辰(十五日)。上诣奉先殿行礼。
○辛巳(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癸未(十八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乙酉(二十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戊子(二十三)。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己丑(二十四日)。谕、从前允䄉、允禵、狂肆乖张。不知大义。罪戾种种。皆获罪皇祖之人。我皇考悉皆宽宥。因恐其在外生事。复罹重谴。不得已加以拘禁。乃委曲保全之大恩也。今朕即位。念二人收禁已经数年。定知感皇考曲全之恩。悔已身从前之过。意欲酌量宽宥。予以自新。著总理事务王大臣、宗人府、九卿、会议具奏。
○又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辛卯(二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乙未(三十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十一月。丙申朔(初一日)。
○开馆纂修世宗宪皇帝实录。
○谕王大臣等、元年元旦。升殿朝贺。关系国家大礼。不便停止。且已在百日之外。自当举行。著照所请行。朕既受廷臣朝贺。皇太后前。朕自应行。元旦之礼。著王大臣等议奏。朕思尊崇皇太后徽称典礼应于岁内举行至册封皇后典礼应俟二十七月之后著一并议奏。
○戊戍(初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子(初五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辛丑(初六日)。命甄别僧道。谕曰:四民之中、惟农夫作苦。自食其力。最为无愧。饬庀八材。以利民用。非百工莫备。士则学大人之学。故录其贤者能者。至于商贾阜通财贿。亦未尝无益于人。而古昔圣王。尚虑逐末者多。令不得衣丝乘车。推择为吏。以重抑之。今僧之中。有号为应付者。各分房头世守田宅。饮酒食肉。并无顾忌。甚者且畜妻子。道士之火居者。亦然。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多一僧道。即少一农民。乃若辈不惟不耕而食且食必精良。不惟不织而衣且衣必细美。室庐器用。玩好百物。争取华靡计上农夫三人。肉袒深耕。尚不足以给僧道一人。不亦悖乎。朕于二氏之学。皆洞悉其源流。今降此旨。并非博不尚佛老之。名也。盖见今之学佛人。岂特如佛祖者无有即如近代高僧。实能外形骸。清净超悟者亦稀。今之道士。岂特如老庄者无有。即如前世山泽之癯。实能凝神气。养怡寿命者亦稀。然苟能遵守戒律。焚修于山林寂寞之区。布衣粗食独善其身犹于民无害也。今则不事作业。甘食美衣。十百为群。农工商贾。终岁竭蹷以奉之。而荡检踰闲。于其师之说。亦毫不能守。是不独在国家为游民即绳以佛老之教。亦为败类而可听其耗民财。溷民俗乎。著直省督抚。饬各州县。按籍稽查。除名山古刹。收接十方丛林。及虽在城市。而愿受度牒。遵守戒律。闭户清修者不问外其余房头应付僧火居道士。皆集众面问愿还俗者听之。愿守寺院者亦听之但身领度牒不得招受生徒。所有赀产。如何量给还俗及守寺院者为衣食计。其余归公留为地方养济穷民之用。并道士亦给度牒之法该部详细妥议具奏。
○甲辰(初九日)。冬至。祀天于圜丘。遣显亲王衍潢恭代行礼。
○丁未(十二日)。上大行皇帝尊谥前期。遣官祗告天地。太庙、奉先殿。社稷。至日。陈卤簿于雍和门外。上素服。御太和门。阅册宝。行三拜礼。还宫。易缟素。诣雍和宫别殿祗俟。届时。上就拜位。先九拜礼。兴。跪进册宝。上行九拜礼。乃行致祭礼。奠帛、读祝、三献爵、均如仪还宫。
《清实录·高宗(乾隆)纯皇帝实录》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册文
○册文曰:至德同天。裕鸿模于万世。深恩浃地。垂骏烈于千秋。扬显号以荐徽称。考彝章而崇殷礼。光昭宝册。辉映瑶图。钦惟皇考大行皇帝。道协清宁。功隆位育。敬天而虔昭事。孚精意于郊坛法祖而笃显承。致孝忱于庙祏绍中天之景运开奕代之昌期。精一传心建大中而出治。荡平立极居至正以表邦。敷文则重道尊师。宏作人之雅化。振武则安边怀远。恢保泰之神谟。天亶聪明。坐照靡遗于庶物。性成英睿。渊衷远彻于万方。御众以宽而蠲赋省刑。共沐仁恩之浩荡示民有信。而敦化善俗咸钦毅力之甄陶。盖本大孝不匮之思。善继以成夫善述。且运至诚无息之用。实政而体以实心。乃至瑞集苞符海宇之祯祥毕致。诚输职贡。梯航之琛赆胥来。而乃谦挹弥深。忧勤益励。朝乾夕惕。弗释一二日兢兢业业之心。旰食宵衣。用成十三载荡荡巍巍之治。树百王之模范。言言宝鉴丹书。传百代之章程。事事金科玉律。有典有则。永垂裕于后昆。是训是行。敬率由于成宪。慈博询夫。公议期允惬于舆情尊谥宪皇实符盛烈载稽往籍式考礼经宗尧宗禹宗汤庙貌宗尊于有德。世道世法世则。烝尝世永于不祧殷美三宗宜肇禋宗之典。周崇世室爰开卜世之祥。配列祖于在天荐世宗之新庙合朝野佥谋而悉协。揆古今通义而交孚谨奉册宝恭上尊谥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曰世宗。惟耿光大烈之常昭。冀景福纯禧之茂介。伏乞昭格。俯赐鉴临。谨言。
○戊申(十三日)。上以圣祖仁皇帝忌辰。躬诣奉先殿行礼。复诣寿皇殿行礼。遣官祭景陵。
○已酉(十四日)。以恭上世宗宪皇帝尊谥礼成。诏示天下。诏曰。自古帝王。骏德鸿功。蟠天际地。必有显号著于当时。隆名扬于奕世。是以颂尧之勋。圣神文武。纪汤之烈。智勇宽仁。记曰。谥以尊名。又曰、大行受大名。盖追崇之典。斯独重焉。恭惟我皇考大行皇帝。秉道膺符。用中建极。睿智本乎天亶。公溥协乎舆情。以朝乾夕惕之纯衷。懋主敬存诚之实学。郊坛对越。昭事惟虔。祈谷荐馨。明禋奏假。奉烝尝于太庙。精意感孚。勤定省于寝门。孝思纯笃。当皇祖圣祖仁皇帝上宾。哀敬竭情。典仪倍肃。远道亲扶龙輴。泪洒山陵。随时瞻拜御容。怆深霜露。体是心而行是政。时切钦承。敬所尊而爱所亲。诞敷锡类经筵肇举。御论精微。成宪详稽。执中简要。尊尼山之封爵。五代增荣。建阙里之榱题。千秋永焕澄清吏治。首重贤能之书。惠保黎元。屡下蠲逋之诏。减浮粮、则动踰亿万。加禄糈、则遍及臣邻。行耤田而数广三推。诣太学而礼隆九拜。增科目、则春秋加榜。浚河渠、则南北安流。暑月释囚。免覆盆于狴犴。边庭恤士。感挟纩于戎行。眷怀旧德。录用子孙。奖励贤良。加崇庙享。答章疏而朱批周晰。饬纲纪而上谕精详。引对臣工。考言询事。刊颁律例。慎狱明刑。昭圣武于边隅。布天威于远徼。梯航悉至。讫声教于蛮陬。禾黍丰登。享昇平于泰宇。嘉祥毕集。景运弥隆。惟十三载之兢兢业业丕显丕承。实劳睿虑。致亿万年之翼翼绳绳大经大法。昭示来兹。痛龙驭之遽升。欲攀号而莫逮。普天率土。哀慕滋深。戴德铭功。徽称允协。朕缵承丕绪。嗣守鸿基。方继述之是图。讵追崇之敢后。谨命诸王贝勒大臣。文武群臣。敬考彝章。恭荐谥号。百辟卿士。佥言允符。肇举上仪。恪遵曩制。祗告天、地、宗庙、社、稷、于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敬奉册宝。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谥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曰世宗。尊亲之大义既彰。厚下之洪恩宜锡。所有事宜。开列于后。
一、各处守陵官员兵丁。俱议加恩赐。
一、闲散宗室觉罗十五岁以上者。俱加恩赐。
一、自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诏后。升职加衔。及补官者。俱照现任职衔。给与封典。
一、现在西北两路、及苗疆军营、大臣官员等。甚属劳苦。宜加恩赐。自将军以下至官员等。著赏半年俸。、
一、在京满汉文官五品以下。在外四品以下。在京在外武官三品以下。俱各加一级。
一、八旗现任大臣、官员、护军、兵丁、拜唐阿。内曾经出征。得过头等二等功牌。及头等二等战伤者。该部查明。酌议加恩。
一、各省将军、副都统、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各加恩赐。
一、凡文武各官。因公罚俸。已经扣除。未满所罚之数者。著一并豁免。
一、京城兵丁。当差效力行走。甚属可悯。著赏给一月钱粮。
一、各省侵贪那移。应追之项。家产尽绝。力不能完者。已概予豁免。其分赔代赔。指欠开欠之项。著查明一并豁免。
一、凡有叛逆、杀人、强盗、等罪。因本犯未获。牵连对质。候审监禁人犯。在狱年久。恐无辜致死。该部院直省督抚确审。如有情可矜疑者。即行奏请释放。
一、各处养济院。所有鳏寡孤独。残疾无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时养赡。勿致失所。
一、凡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真正人命、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军机获罪、隐匿逃人、亦不赦外。其余自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昧爽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以其罪罪之。于戏。帝德难名。曷罄敷扬之愿。圣功丕焕。允垂显懿之称。用慰群情。永昭隆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庚戌(十五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诣大高殿行礼。
○诣关帝庙行礼。
○辛亥(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辰(二十一日)。上孝敬皇后尊谥。前期。遣官祗告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社稷。至日、上素服。御太和门。阅册宝。行三拜礼。还宫。预诣田村享殿大门外。东边幄次祗俟。册宝至。上诣孝敬皇后梓宫前。行九拜礼兴。跪进册宝。上行九拜礼。乃行致祭礼。奠帛、读祝、三献爵、均如仪。
○戊午(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辛酉(二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甲子(二十九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百日致祭礼。
十二月。丙寅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
○癸酉 (初八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乙亥(初十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辰(十五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火神庙行礼。
○辛已(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戌(二十一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庚寅(二十五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岁暮告祭礼。
○辛卯(二十六日)。是日起。上以岁暮祫祭太庙。斋戒三日。
○癸巳(二十八日)。以岁暮祫祭。前期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
○甲午(二十九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乾隆之宝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弘历二十五岁)
春正月。丙申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奉皇太后御慈宁宫。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行礼。
○御太和殿受朝。乐设而不作。不宣表。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至观德殿。更素服。诣雍和宫行礼。
○丁酉(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戌(初三日)。是日起。上以祈谷于上帝。斋戒三日。
○辛丑(初六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壬寅(初七日)。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癸卯(初八日)。是日起。上以孟春享太庙。斋戒三日。
○丙午(十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庚戌(十五日)。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戊午(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己未(二十四日)。上以谒陵。遣官祭告奉先殿。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申(二十五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启銮谒陵。是日驻跸烟郊。
○辛酉(二十六日)。驻跸潘家庄。
○壬戌(二十七日)。谕宗人府曰。裕宪亲王等园寝。著派履亲王、和亲王、贝勒允祜、公奇通阿、都统查尔泰等。分往奠祭。其在马兰峪、黄花山等处园寝。俟景陵行礼毕。再行前往。如在他处者。于沿途就近前往。是日驻跸淋河。
○癸亥(二十八日)。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恭谒祖陵。敬瞻殿宇。规模崇整。妥侑攸昭。惟是榱题丹雘。多阅年所。似应重加藻饰。以肃观瞻。但陵寝关系重大。宜详稽典制。敬谨酌议。方可举行。朕思祖宗福祚绵长。万年垂裕。山陵庙貌。灵爽式凭。为子孙者。以时修葺。庶足以展孝思。如典制应行。则追远崇先。谊当均切。永陵、福陵、昭陵殿宇。并应一体修缮。著总理事务王大臣敬谨定议具奏。寻议、陵寝重地。关系紧要。请敕下礼工二部。并钦天监。选择谙习地理之员。详慎相度。诹吉兴工。委员敬谨办理。至永陵、福陵、昭陵。应请遣官相度。一并敬谨缮修。得旨、是。依议。
○是日上回銮。驻跸马神桥。
○甲子(二十九日 )。驻跸二百户。
乾隆元年正月谒陵路线图
二月。乙丑朔(初一日)。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是日、驻跸新庄。
○丙寅(初二日)。上诣寿皇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还宫。
○戊辰(初四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己巳(初五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子(十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丁亥(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戊子(二十四日)。清明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定世宗宪皇帝山陵名号曰泰陵。
三月。乙未朔(初一日)。上诣堂子行礼。
○丙申(初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壬寅(初八日)。是日起。上以恭上列祖列后尊谥。致祭太庙。斋戒三日。
○乙巳(十一日)。诣奉先殿行礼。
○丙午(十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壬子(十八日)。上诣奉先殿、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丁巳(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夏。四月。乙丑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丙寅(初二日)。上诣雍和官梓宫前供奠。
○丁丑(十三日)。上诣寿皇殿行礼。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丁亥(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五月。甲午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
○戊戌(初五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午(十三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
○丁未(十四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甲寅(二十一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礼部等衙门、选择本年十月十一日。皇考世宗宪皇帝梓宫。奉移山陵。明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妣孝敬宪皇后梓宫。奉移山陵。届期朕俱躬亲祇送。可豫先传谕各该衙门。敬谨办理。
○丙辰(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诣奉先殿行礼。
六月。甲子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丑(初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子(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丙戌(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秋。七月。癸巳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甲午(初二日)。上御乾清宫西暖阁。召入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谕曰。朕受皇考付托之重。践阼以来。兢兢业业。无刻不以敬天勤民为念。宵衣旰食。日理万几。务期海宇乂安。庶政咸理。仰副我皇考付托得人之圣心。以绵宗社无疆之庆。朕思宗社大计。昔如建储一事。自古帝王即位。首先举行。所以重国本而定鸿基也。朕即位已逾半载。而未经降旨者。并非不稽古典。而视此事为缓图。良以后世人心不古。往往有因建储太早。以致别生事端者。或本人恃贵骄矜。渐至失德。或左右逢迎謟媚。诱引作非。甚且有奸宄之徒。窥伺谗构以摇动之。是以皇祖当日。于建储一事。大费苦心。及授神器于我皇考时。一言而定万世之业。我皇考御极之元年。圣心即默注朕躬。不肯宣布中外。而传集诸王大臣九卿。特加训谕。亲书密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额之后。此我皇考监古宜今。宝爱玉成之妙用也。今朕当春秋方盛之时。皇子年齿、又尚冲幼。揆之事势。虽若可缓。而国本攸系。自以豫定为宜。再四思维。惟有循用皇考成式。亲书密旨。照前收藏。在我皇考神明化裁。创举于一时。而朕继志述事。踵行于今日。此乃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若夫以建储为嫌忌而不肯举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今传集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面降此旨。非谓诸臣不知朕心。必俟朕之谆谆告谕也。诚恐天下读书泥古者。以朕不早建储为疑。用是特为宣晓。如有拘牵旧制。复行奏请者。著该衙门将奏章发还。今日朕亲书密旨。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亲看宫中总管太监、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额之后。
○丙申(初四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丁未(十五日)。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遣官祭孝敬宪皇后。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乙卯(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庚申(二十八日)。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八月。壬戌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丑(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戊辰(初七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甲戌(十三日)。万寿节。停止朝贺筵宴。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诣雍和宫梓宫前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孝敬宪皇后。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辛巳(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癸未(二十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礼毕。遂居东偏书室。
○甲申(二十三日)。上诣梓宫前、行期年致祭礼。
○己丑(二十八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九月。壬辰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酉(初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戊戌(初七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十月十一日、朕亲送皇考梓宫、前往山陵。朕躬缟素。其随往之王大臣官员等、俱素服。冠摘缨纬。到陵后回銮时、各官冠缀缨纬。俱服行衣。
○又谕:尔等所议奉移皇考世宗宪皇帝梓宫、送至陵寝。照从前世宗宪皇帝、孝恭仁皇后、恭送圣祖仁皇帝梓宫之例。内称皇太后宫眷、于每日早晨先行。由别修道路、预至芦殿恭候。驻次、于朕黄幔城之右稍后等语。虽云天子行营宜居正中。但朕心实为不安。伏思皇太后恭送梓宫。宜瞻望梓宫起行后、稍间在后随行。驻次、亦应于梓宫营内。至回京时、皇太后仍由原行路回京。则既与理相合。亦不致劳民动众、修垫三道。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再议具奏。寻议、奉移世宗宪皇帝梓宫日、皇上于梓宫前祭酒三爵。皇太后于梓宫旁祭酒三爵。皇太后宫眷、皇后宫眷、瞻望梓宫起行后、由阜成门出。候梓宫过、随行。驻次、请于芦殿大营东边稍后、建立行营。设皇太后黄幔城。每日早晨、瞻望梓宫起行后、稍间随行。晚间、停止进谒。至日、由驻次所修新路、先至隆恩门西所黄幔城恭候。回銮时、仍由去时所行道路还京。从之。
○己亥(初八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派出守护泰陵之贝勒、公、大臣、官员等、于本月十一日起身。朕于十月十一日、亲送皇考梓宫、前往山陵。此次随行之兵丁、人夫、跟役等类甚多。难保无在途生事。或强买物件。扰累居民者。著各该管官员、时刻稽查。约束手下之人、遵守法度。敬谨办差。倘有生事扰民者、或经访闻。或被巡察御史纠参。除本人从重治罪外。其该管官员、亦必加以处分。著将此旨通行传谕知之。
○辛丑(初十日)。命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讷亲、户部尚书海望、刑部尚书徐本、随驾前往泰陵。果亲王、平郡王、大学士张廷玉、在京办事。
○癸卯(十二日)。谕、朕亲送皇考梓宫、前往山陵。地方官员跪迎梓宫。不必接驾。俟回銮时、照例接驾。
○丁未(十六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庚戌(十九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甲寅(二十三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丁巳(二十六日)。和硕恒亲王弘晊等、奏泰陵工程告竣。下部知之。
雍正梓宫移送泰陵路线图
冬。十月。辛酉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壬戌(初二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戊辰(初八日)。以奉移世宗宪皇帝梓宫于山陵。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命礼部堂官、前往泰陵。恭悬明楼碑亭。隆恩殿、隆恩门、御书扁额。先期。遣官祭告世宗宪皇帝几筵。
○己巳(初九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祖奠礼。攀恋哀号。悲恸切至。奉皇太后居东配殿。上居雍和宫东偏书室。诣东配殿、问皇太后安。复诣梓宫前午奠。
○庚午(初十日)。上诣梓宫前供奠二次。诣东配殿、问皇太后安。向夕。复诣梓宫前奠献。备极哀恸。是日。上居雍和宫东偏书室。
○辛未(十一日)。上诣梓宫前奠献。擗踊哀号。卯刻、奉移梓宫出昭泰门。升大昇舆。上步从。哭不辍声。至安定门外。上始乘舆。由别路先至芦殿。敬视陈设。候梓宫至。哭泣跪迎于黄布城北门外。奉安梓宫毕。行夕奠礼。皇太后皇后宫眷、俱随梓宫行。是日驻跸彰义村。
○壬申(十二日)。上诣梓宫前朝奠。跪送启行。上哀号步从一里余。群臣再三跪请。上候舁梓宫校尉换班。方乘舆。由别路先至芦殿。跪迎梓宫奉安讫。行夕奠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此番恭送皇考梓宫。随从侍卫官员。及太监、拜唐阿、兵丁、校尉等。俱应加恩赏赉。其夫役人等。虽系雇觅。且免丁差一年。但今日途中遇雨。衣履未免沾湿。亦著一体恩赏。其如何各加恩赏之处。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寻议、自侍卫以下。分别赏银有差。其五城及州县所募夫役。亦各赏银一两。从之。是日驻跸南梨园。
○癸酉(十三日)。上诣梓宫前朝奠。仍步从一里余。由别路先至芦殿。跪迎梓宫奉安讫。行夕奠礼。是日驻跸汾庄。
○甲戌(十四日)。上诣梓宫前朝奠。步从跪迎如前。奉安梓宫讫。行夕奠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此番奉移皇考梓宫前往山陵。直隶总督李卫、率领所属官员。沿途办差。甚属齐备。俱著交部议叙。是日驻跸安家村。
○乙亥(十五日)。上诣梓宫前朝奠。步从跪迎如前。奉安梓宫讫。行夕奠礼。是日驻跸谷斜村。
○丙子(十六日)。上诣梓宫前朝奠。仍步从里余。俟校尉换班毕。方由别路先至泰陵。恭阅宝城。于红门外跪迎梓宫。号恸失声。又随梓宫至隆恩门外。跪候换小轝毕。奉安享殿。陈设帏幙。奠酒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恭送皇考梓宫。敬诣泰陵。亲行周视。见规模宏整。工程完固。甚慰朕怀。总理之恒亲王、常明、海望、查克旦、俱著从优议叙。协办之德尔敏、偏武、双鼎、王山、及在工官员等。著分别议叙。
○礼部疏言。世宗宪皇帝梓宫至泰陵。安奉隆恩殿。每日三次点香烛。晡时、奠果馔一筵。守护陵寝之贝勒、公、大臣、侍卫等。分二班轮流齐集安奉地宫以前。隆恩门。令大臣侍卫等。守卫周围内外、令总管率八旗官兵、总兵率绿旗官兵、各轮班守护。每月二十三日、周月致祭。由部奏遣亲王承祭。行礼举哀如仪。得旨、允行。是日驻跸南北泉。
○丁丑(十七日)。上诣梓宫前行奉安礼。呼号哀恸。出殿门、至焚燎所。瞻恋悲号。不忍遽离。随侍王大臣等、环跪固请。始升舆行。是日驻跸桥头村。
○戊寅(十八日)。上诣水东村怡贤亲王墓前奠酒。是日驻跸长沟。
○己卯(十九日)。驻跸铁匠营。
○庚辰(二十日)。上恭奉皇太后还宫。
○丁亥(二十七日)。恭奉世宗宪皇帝神御于寿皇殿。上亲诣行礼。
十一月。庚寅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未(初六日)。上恭奉皇太后移居寿康宫。皇太后礼服升座。仪仗全设。中和乐、设而不作。上诣慈宁门、行九叩礼。
○丙午(十七日)。是日起。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己酉(二十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十二月。庚申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子(二十九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
○遣官祭太岁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