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气温降,养生记心间
处暑表示酷热即将散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的地方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炎热向寒冷过渡,在这种节气里,养生要点一定要记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看吧。
二十四节中的处暑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至24日),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字在这里的意思是躲藏、终止,所以“处暑”就是表示炎热的暑气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与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节气不同,它是代表着天气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这是一个分界点。处暑以后,我国除了华南和西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天气就此变样。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就是说在这个节气中鹰隼开始大量捕猎其他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草木始枯;“禾乃登”中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就是说此时农作物开始成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将自然界中天气以及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养生也要以此为据,以便顺应天时。
养生知多少——
处暑之后,虽然温度有所下降,但我们也不要急于增加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我们的体温在初秋时不宜太高,否则不利于身体收敛阳气。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夜里气温较低时,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体内阳气。
医学研究发现,夜间0~4点,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为疲劳的时间。所以保证有质量的子午觉,可以让我们保持精力旺盛,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并且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年轻人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让学习、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减少“秋乏”的出现。
处暑之后,天气就不再那么炎热,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是太高就不要开空调。常开空调会导致空调病的发生,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平时可以多开开窗,使室内空气流动,让秋凉之气荡涤暑期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给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饮食与疾病往往联系十分密切,俗话说“病从口入”。处暑之后,昼夜温度变化十分明显,我们的肠胃受到忽冷忽热的刺激,很容易生病,已经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饮食不注意,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多吃一些养护脾胃的食物。
处暑后,温差大,尤其若是下了一场雨,雨前雨后的温度变化极易引发风寒或者风热感冒。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
处暑节气来临,天气渐凉,我们也要适时对身体重要部位进行防护。众所周知,“寒从脚起”“养生先养脚”,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但它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寒邪的入侵。如果防护不够,很容易引起腹泻等肠胃疾病,甚至还会导致女性的宫寒不孕。
学养生,保健康——
做法:把雪梨去皮切成丝,将大米淘洗干净;把雪梨丝放入汤锅,加2000毫升清水,煮开后放入大米,煮至米烂即可食用。
功效:梨具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而雪梨大米粥性味温和,可清热润燥,尤其适合肠胃虚弱的老人和小孩。
材料:燕麦30克,大米50克,小南瓜80克。葱花、盐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
做法:把南瓜洗净,削皮,切成小块;把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将大米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开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25分钟;然后放入南瓜块,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燕麦,继续用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入盐、葱花等调料。
功效:南瓜不但补血,而且含有丰富的果胶,可增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还能黏附和消除体内的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做法:将石斛放入锅中,加水200毫升,以小火煎20分钟,取汁约100毫升;将药汁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入冰糖搅匀。
功效:此粥可滋阴养胃,止渴生津。适用于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呃逆、干呕等。
做法: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取甘蔗汁150毫升。将粳米入砂锅,加清水300毫升左右,以小火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蔗浆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此粥可滋阴生津、润燥止渴。适用于阴津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干咳、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燥结及热性病后期津伤所致的唇舌干燥、形体消瘦等。要注意,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
做法:将松子仁用中火炒香,捣成泥状,备用。将黄酒倒入小坛,放入松子泥。将小坛置小火上煮沸,关火待冷却后,加盖密封,放阴凉处。3天后开封,用细纱布滤去渣,装干净瓶中。
用法:每餐前用开水送服30毫升。
功效:此酒能滋阴润燥、益气生津。适用于气阴亏虚所致的形消体瘦、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烦口渴、干咳少痰、心悸盗汗、皮肤干燥瘙痒、大便秘结等症。需要注意,便溏、滑精及胸闷、苔腻、咳吐痰浊量多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