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产业革命是欧洲崛起的关键推力——《近代欧洲的霸权》精华分享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冯雪松《好书推荐》
这是「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系列第七本——《近代欧洲的霸权》,讲述了欧洲能够在近代掌握世界霸权,有两个关键推力:产业革命的发生、民族国家的建构。产业革命带来了必然的全球化,而民族国家的生存竞争引发了帝国主义。两个因素的合力下,以欧洲霸权为核心的世界秩序在19世纪形成。本书作者福井宪彦,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校长,欧洲近现代史、法国史专家。著作有《世纪末和美好时代的文化》《时间和习俗的社会史》《近代欧洲社会史》《近代欧洲史——改变世界的19世纪》等,合著有《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地中海城市周游》等。
在近代以前,欧洲曾长期落后于亚洲。但进入近代之后,欧洲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跃居全球领先地位,随之建立了世界性霸权。为什么欧洲会在近代突然崛起呢?这本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本书提出了新的解释。
本书提出,欧洲能够在近代掌握世界霸权,有两个关键推力:产业革命的发生、民族国家的建构。产业革命带来了必然的全球化,而民族国家的生存竞争引发了帝国主义。两个因素的合力下,以欧洲霸权为核心的世界秩序在19世纪形成。
本书作者福井宪彦把19世纪称作是“欧洲世纪”。来自欧洲的物资、信息或者人群充斥在世界各地,欧洲驶出的船舶肆意驰骋于四大洋,充分展现了“欧洲的霸权”。“近代欧洲的霸权”包含两样东西——“指导性”地位与“主导性”地位。什么是“指导性”地位呢?这是指欧洲率先走向了现代社会,并制定了规则。比如现在的贸易规范、外交礼节、生活方式,都源自西方的规则。欧洲以外的地区是后来者,是学生,处于“被指导”的位置。“近代欧洲的霸权”还强调欧洲的主导性地位。为强化自己的利益,欧洲凭借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先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资源、瓜分土地、倾销商品等,建立了像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这样的殖民帝国。
欧洲霸权形成的第一个关键原因是率先发生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导致经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卷入了更大规模的资本、原料、劳动力。最终,一个以欧洲为核心的全球经济秩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欧洲获得了世界的指导性地位。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扩展到欧美各国。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内容是,机器大工业生产逐步取代家庭手工业。18世纪后期开始的产业革命,不仅影响了工业生产,还影响了各个行业。比如农业生产,比如配合工业生产进行的采矿业、交通行业,以及随后的城市化需求下配套的服务业。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产业革命会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说起。地理大发现除了为世界贸易提供了许多的贵金属,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那就是促进了欧洲劳动力的增长,而充足的劳动力是欧洲爆发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被历史学家称为“糊口经济”。也就是说,欧洲民众长期以来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操劳。粮食问题一直都是限制欧洲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直接利好。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美洲作物被引入欧洲。以马铃薯为例,由于它可以在寒冷的地带种植,并能在高温烹饪中保持维生素不会大量流失,欧洲的餐桌便迎来一次“马铃薯革命”。17世纪,爱尔兰正式开始栽培土豆,18世纪土豆种植扩展到了欧洲各国。在今天,马铃薯仍然是德国等地最主要的日常食材之一。
我们都知道,产业革命最大的特点是机器生产代替了人的生产。而福井宪彦说,英国“钟表产业为技术上的产业革命做了准备”。钟表业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机械制造行业,要想做到分秒不差,机械动能就必须要稳定、持续地传递,这对工匠的技术水准要求很高。为了保证配件生产的精准,不同的工匠可能只负责打磨某种特定的配件。明确的生产分工、对于机械装置的精益求精,直接影响了产业革命时期对合理分工、技术迭代的追求。从18世纪开始,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开始在钟表产业上展开竞争。而英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率先完成了资本积累。机械制造的发展迭代,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设备更新、厂房建设、工匠培养都需要大量的钱,干机械制造业不可能马上赢利。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资本积累,资本就不可能长期固定在机械制造业上。哪个国家有财力干这件事情呢?只有英国。英国此前先后击败了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建立起一个连接欧、亚、非、美的全球贸易网络。英国通过贸易网络获得了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积累,所以率先点燃了产业革命。
19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终于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英国社会经济方面引发了“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纺织品、机械、火车、煤炭等出口上力压其他国家。同时,工业生产的变革也推动了城市化,交通革命、通讯革命也随之发生。到这时,英国实现了明显的领先,最早占据了指导性地位。
看到英国的发展,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工业化转型。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开始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工业化。炼钢业和机械制造业在19世纪中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开始发展。不过,法国平原广阔、人口众多,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型起来比较迟缓,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
这时,法国的邻国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当中。德意志各个邦国看到英法的发展很着急。1834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十八个德意志北部的邦国组成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后来,西南各邦国也相继加入进来,一个德意志范围内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的统一为三十多年后德国政治统一打下了基础。德国起步虽然晚,但充分发挥了产业革命的后发优势。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推出增产兴业、富国强兵等政策。通过国家力量有计划地推进工业化建设,比如对国内煤炭、钢铁资源的有效调度,对国外技术、资本的大力引进。同时推动国内建立储蓄银行和实业银行,保证了资金流动。这些计划性措施被其他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俄国、北欧各国、意大利甚至日本的产业革命都受到德国影响。
当产业革命陆续在欧洲各国展开,欧洲整体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先进性就凸显出来,也就是说纷纷占据了世界发展的指导性位置,这也是欧洲发挥主导性作用,并获得霸权的基础。
当产业革命陆续在欧洲各国展开,欧洲整体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先进性就凸显出来,也就是说纷纷占据了世界发展的指导性位置,这也是欧洲发挥主导性作用,并获得霸权的基础。我们知道,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设备、工人培训、各种配套服务所需要的资金总量变得非常庞大。为了调配尽可能多的资本、原料,寻求更多的市场,欧洲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张。比如欧洲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向东亚地区正式施加打开国门进行贸易的压力,强迫建立经济关系等。19世纪中后期的中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英国正式吞并印度等事件都是这场行动的组成部分。
“民族国家”的形成,如何使欧洲占据了全球的“主导性”地位,欧洲最终是如何获得世界霸权的?欧洲中世纪的统治原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某个领地的统治者,会与实力、权威上比自己更为强大的统治者结成一种主从契约关系。以国王为顶点的多重主从关系网络构成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统治秩序。这种秩序有个问题,一旦主从关系产生裂缝,国王的有效支配范围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中世纪欧洲的国家版图变化很频繁。一次贵族叛乱、一次婚姻关系就会改变国家版图。
当国王可以有力控制国家的时候,国家的核心就不再是层层契约关系,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王作为领土的直接首领被确认下来,生活在领土上的人民就是他的臣民,接受自己统治。国家的版图也就不会因为国王和贵族的私人关系,有太大的变动,这与经济社会安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国家是最好的统治体制,而市民共同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想保障国家和社会秩序,能力强大的国王必须要立于一切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王可以肆意而为。因为国家的存续是第一位的,国王是这一事业的直接负责人,他必须要为王国存续这个目标尽职尽责。在这种认识下,欧洲大陆在18世纪中后期进入“开明君主专制”时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人群体扩大,多数国家开始出现自上而下推动的近代化改革。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法国的路易十六和拿破仑一世都是“开明君主”的代表人物。我们在上一部分提到的,法国的工业化、普鲁士与德国的现代化都是国王推动的。
激进的民族主义会在本国经济、社会产生问题的时候,将民众不满转移向外族。国家统治集团通过在外部树立替罪羊,免除了自身的责任。比如,19世纪后期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在德国,波兰裔居民遭到了社会歧视;在法国南部地区,来自意大利的劳务工人遭到了袭击。在俄国等国,犹太人等少数族群被迫害。欧洲各国之间尚且如此,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更能看到欧洲霸权淋漓尽致的展示。
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为“帝国主义”。一系列附属于欧洲霸权的殖民地建立起来:19世纪后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法国在东南亚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20世纪初,列强将非洲瓜分完毕。欧洲各国除了在全世界攫取利益以外,还通过各种途径展示优越性,比如白人身份高贵,有色人种天然落后;西方文明具有开放性、生命力,是普世的,非西方文明都是保守的、将死的。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性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世界各地被强行拉入欧洲主导的全球格局中,在欧洲霸权的支配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欧洲的霸权逐渐达到巅峰。这种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以及在殖民地的帝国主义行为,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重创,欧洲的霸权也宣告终结。满目疮痍的欧洲开始重新认识“民族国家”的问题。原来,民族国家不是完全有益的东西。要怎么避免欧洲各国之间再次出现可怕的生存竞争呢?欧洲想到的办法是,让渡一部分民族国家的权力,建立一个共同体。欧共体,以及后来的欧盟,正是这种解决方案的实践。
公众号ID:xzms20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