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烘干湿气”的方子!专治湿气大,动不动就蹲厕所,请学习
一张“烘干湿气”的方子!专治湿气大,动不动就蹲厕所,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觉得,中医人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风骨。
这风骨,源于对中医学的深深信仰。
现在,我给你说一张配伍。这配伍,我在九年前看到并收集。我认为,从它身上,你能感觉到中医学该有的样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47岁,姓王。什么毛病呢?就是动不动就蹲厕所,一天最多得蹲个五六趟。
而且,他的大便,常常有不消化的食物,或者质地很稀薄,就像拉稀一样,上面还覆盖着一团黏液。严重的时候,干脆是水样便。
什么时候容易严重呢?就是着凉、劳累、情绪波动的时候。在平时,常感觉吃不下饭、腹胀、肚子里面有些隐隐的冷痛,整个人身体很倦怠。
这是什么病呢?患者到医院去检查,发现B超、便常规、肠镜等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没毛病。最后,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说白了,就是你天生肠道不好,容易犯病,就这个体质了!
这人不甘心,于是转投中医。几经辗转努力,终于坐在了中医著名临床家,施奠邦的桌案前。
施师,1924年生人,2005年去世。他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在中医内科,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全国性的影响。
刻诊,施师见患者舌淡红,苔白腻,脉象弦。上述种种现象已经持续了4年多,如今加重两个月。
患者带着哭腔说:我这么拉下去,是不是得把身体拉空了?我这肚子里头怎么全是湿气啊,拉也拉不完啊?
施师道:“你的问题很常见,属于肝郁脾虚夹湿,不是什么绝症,也不是什么难症。我为你开一个配伍,回去坚持服用。只要你有信心,结果一定是好的”。
一代大家这样劝慰,让患者心中踏实了不少。
怎个好方?但见——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炒白芍10克,陈皮6克,姜半夏6克,防风6克,羌活6克,柴胡10克,炮姜6克,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山药2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6克,草豆蔻6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一周以后,腹痛大大减轻,大便每日次数减少为2到3次
这一次,施师把炒白术的量提高到20克,患者又用了半个月。
这时,患者腹痛基本消失,大便每天1到2次,而且便型黄色发软,成条型。
此后再用20多剂,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每日一次,随访一年未曾复发。
病愈之后,患者十分高兴。他逢人便说:“是中医,是中医把我满肚子的湿气都‘烘干’了”!
其实,施师一生由于工作繁忙,未曾留下太多的临床验案和著述。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但尽管如此,学界依然有人主张对施师的经验进行总结。2011年,《辽宁中医杂志》曾经刊载文说,介绍施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我看到以后,连忙收集、珍藏。我说句老实话,上面这配伍,可以说面面俱到、合乎法度、步步为营,堪称教科书一样的经典。
而它做的,和患者所说的一样,就是把“满肚子湿气”给烘干了。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正如施师在一开始所说的,此患的问题在于肝郁脾虚夹湿。
你看啊,这个人患者,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容易发作,脉弦。说明什么?肝失疏泄,有肝郁的倾向,对不对?
肝属木,脾胃属土。肝郁气滞,克伤脾胃,所以运化失常,于是患者就腹胀、纳呆、食欲差。痰湿内蕴,下注肠间,于是腹泻、反复上厕所、大便不成形且有粘液,甚至直接拉水样便。
患者发病到就诊,历时四年。脾虚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于是周身乏力、倦怠。
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四年沉疴,令脾阳衰疲。于是,患者腹部冷痛,遇寒症状加重。
因此,这个患者就属于肝郁脾虚,寒湿内滞。疏肝、健脾、温阳、除湿,这四个方向,就是调理此病的基本路子。
所有这些,应该说是不难辨别的。
本着这思路,我们就理解医案中配伍的意义了。
因为要疏肝,所以要用柴胡和白芍。前者疏肝,后者柔肝。
因为要健脾,所以要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个是四君子的意思)、黄芪、陈皮、苍术、山药。
因为要除湿,所以要用半夏、薏苡仁、草豆蔻、羌活。上面所说的白术、茯苓、陈皮、苍术,也都有除湿之能。
因为要温阳,所以要用炮姜、益智仁。这两味药,温补脾肾,把湿气烘干。
在此基础上,用五味子、益智仁、山药、防风来止泻治标。
你看,这就是全方的意义,是不是也不难理解?
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思路,还是疏肝健脾。正因为肝脾不和,才有寒湿内生。前者是根本。
我把这个写出来,希望读者朋友能充分重视它。
老实说,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我结合自己的观察,认为证属此类肝郁脾虚、寒湿内滞的人,占了大多数。十个里头,能有五个!原因就是,当代人的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肩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少人还贪凉。我觉得,上头的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在用量和药味的加减上,每个人可能都得有不同的变化。但是它的整体思路,是非常好的。如果读者朋友,能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对其合理加减应用,应该会对改善病情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最后,回到我开篇所说的话:
中医人,应该有中医人的风骨。
这风骨,源于对中医的信仰。
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西医认为不好治,但中医认为有法可治。
中医可能在不少方面落后西医,但在有些领域,又确实能起到奇效。
如果我们连这点自信都没有,
我们也就不知不觉,成了伪中医。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