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治耳鸣医案】
干祖望(1912~2015),当代中医耳鼻喉科奠基者、创始人之一,国医大师,在中医耳鼻咽喉科界造诣颇深。干老认为心肾功能失衡与耳鸣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出“泻心火”“补肾阴”“交通心肾”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取得满意的疗效。
患者:女,38岁。12月16日。
左耳鸣响3年,伴以听力下降,白天以噪音而较轻,耳内有阻塞感,鸣盛时可泛恶呕吐,吐出物味苦而酸,对外来噪声无明显反应,一般在经期及阴雨天倍形严重。检查:舌薄苔,脉细弦。
医案:开窍于耳之肾脏亏,寄窍于耳之心火旺,证属虚实夹杂,治疗取泻离填坎之手法。
处方:生地10g,熟地10g,白茅根10g,竹叶10g,川连3g,当归10g,白芍6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桑葚子10g。7剂煎服。
二诊:12月30日。药进14剂,鸣声仍然难以低沉宁静,唯耳内堵塞感稍有通畅一些,鸣时泛恶消失。对噪声反应仍然无明显改变。检查:舌少苔,质正常而润,脉细。
医案:泻离之效已见,填坎之功未来,刻下裁方,克守原旨,唯稍稍向填坎倾斜。
处方: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泽泻6g,丹皮6g,五味子10g,当归10g,泽兰6g,白茅根10g。7剂煎服。
按:患者病程时历三载,伴听力下降,无拒噪音,经期加重,多为肾阴不足、气血亏虚所致;而耳内阻塞感,泛恶呕吐,吐出物味苦而酸,则因心火上炎、清空受扰所发。该证虚实相间,治宜补泻共济,首诊选导赤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味。方中生地、熟地共用,起到滋补肾阴兼凉血之意,茅根、竹叶、川连清泻心火、导热下行,当归、白芍补血柔肝、和胃止呕,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桑葚子补肝肾、益精血,共同起到泻心火、补肾阴之意。
二诊患者耳内阻塞感减轻,泛恶呕吐消失,心火已泻大半,肾阴仍需填补,故选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补益肾阴、清热泄浊,加用五味子滋肾生津,当归、泽兰补血活血、利水通窍,白茅根清心凉血。虚实并治,补肾泻心,阴平阳秘,耳鸣可缓。
综上所述,干老认为耳司听觉,为心肾之外窍,心主火、肾主水,水火相济是维持听觉正常的基础,故耳鸣的产生与心肾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以清心泻火为先,后期以调补肾阴为要,治疗中重视心肾交通;泻心火时兼顾养心血,补肾阴时注意泄湿浊,调阴阳水火平衡,可获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