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这位20世纪波普艺术大师竟说出这种话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视觉形象主要是通过艺术家的画笔创造出来的。

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质生活发生了诸多改变,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电视、电影和街头随处可见的商业海报、广告这是一个由市场和商业操纵的时代,同时也激发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代艺术家的灵感。

他们不再像20世纪前半叶的画家那样,强调思想的深度,注重艺术家独特的个人意识与风格,而是直接借用流行文化,把其中符号化的形象引入到画面里来,或者是将报纸、照片加以剪贴,或者是对最有名的形象进行不断复制。

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名为波普(Pop,通俗、流行)艺术的新形式,它是美国继“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第二个有影响的艺术流派。

玛丽莲梦露双联画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是一位因为喜欢平庸和千篇一律而出名的艺术家。

在创作最为旺盛的20世纪60年代,他向人们贡献出一系列冷漠而不要求精美的“社会画像”:汤罐头、《蒙娜丽莎》复制品、可口可乐瓶、美元钞票、猫王、米老鼠、拳王阿里……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存在的最时髦的形象和话题。

画面右边的黑白照片谈不上精致、清晰,左边的彩色照片也只是相似而已,但它却使人深深记住了这张漂亮的脸,并且和在街头巷尾看到的她有种异样的感觉。

准确地说,这张画并不是画出来的。沃霍尔为了制造重复的效果,采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所谓丝网印刷是一种现代印刷方法,可以同摄影制版方法连在一起使用,产生出复杂多样的变化。

运用这种方法,画家的工作只是从摄影作品中挑选形象,然后再安排好简单的色彩,至于丝网制作的过程更多地要依靠化学反应,而最后由机器进行印刷的工作则完全可以交给助手去完成。

颜料调和的稀稠、印刷时的力量大小,都有可能使作品自然产生细微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丝网印刷绘画实际上是绘画、摄影和印刷三种媒介的结合。利用它的人不必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因为事实上它根本就用不着画,只要有照片就没问题了,这可以让画家随心所欲地选取现成的题材进行表现。

同时,如果配置好一套丝网,它可以被上百次地印刷,也就是说,独一无二的原作的概念不存在了,艺术品本身也成为了批量生产的商品。

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

安迪·沃霍尔

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

这种未经艺术家干预和处理的“直接性”正是沃霍尔想要的,他的一句名言是“我想成为一台机器”,他的工作室也以“工厂”命名,他的所有作品都以不带个人风格的机器复制特征显示着。艺术家不再是天才的个人,而是文化工业中的生产者之一。“如果你想了解沃霍尔,只要看一下我的绘画、电影以及我本人的表面就够了,这就是我,表面背后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