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又又又又要去贵州了,这次还带上了好几位男神
丨七月盛夏,好吃好玩的避暑之旅,跟我走一趟?丨
风 物 之 旅 · 遵 义 汇 川
首 发 预 告 片
🎬
- 风物君语 -
在贵州,有这样一个地方
人们对它的印象总是和“红”分不开
然而,如果暂且不看这个标签
它还是重要的川黔要道
拥有贵州第一且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
遍布街头小巷的特色小吃
花样不断的辣椒美食
……
遵义,它值得发掘的故事还有太多
2018.07.03-07.06
“风物之旅”将携超豪华男神旅行团来到贵州遵义汇川
带你感受最地道的的黔北风物
我们邀请了——
风物君的老朋友“战争史研究WHS” 阎京生
著名作家“马亲王” 马伯庸
《最强大脑》“水哥” 王昱珩
知名美食博主 美食家大雄
中国烹饪大师、中餐联合会秘书长 李奇斌
环球旅行家 北石同学
……以及多位美食大咖、旅行达人、摄影师一起出行
有颜有料超会吃的男神天团
就待出发!
▼
在中国最辣的地方,吃最辣的辣椒
▲ 遵义汇川菜市场的辣椒摊位。
说起辣,人们总想起四川、两湖、江西……有没有搞错,你们都忘记“老干妈”的故乡了吗?!
贵州,中国几大嗜辣地区,请了解一下(正经脸)。
辣椒原产于美洲,大约在明朝时传入中国。在清乾隆年间,贵州省便开始食用辣椒了。《遵义府志》更有明确记载,当时“居人顿顿之时每物必蕃椒”。
▲ 各种辣椒面。
“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遵义”。遵义,是数百年以来著名的辣椒产地。我们将会打卡汇川最大的菜市场,探秘“辣椒王国”。
最有名的虾子辣椒,有着“辣椒界的茅台”之美誉。其个头均匀、肉质饱满、鲜红柔润、口味香辣,可谓是集贵州各地辣椒的优点于一身。花溪辣椒,无名指大小,红里透亮、辣而不烈、香味有余。毕节“鸡爪辣角”,香味浓厚、辣味适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吃了这里的辣椒,才发现俗语所说的“贵州一怪,辣椒是菜”当真不是夸大。
贵州的辣椒香不可复制。它纯粹,也生猛。
当地人吃的不是简单的“辣”,而是酸辣、香辣、煳辣、油辣、麻辣……辣得大汗淋漓、张口乍舌,却也舌根生津、回味无穷。毕竟,辣椒蘸辣椒就是遵义人的日常啊!
糟辣椒、煳辣椒、糍粑辣椒、五香辣椒面、莽椒、油辣椒、酢海椒、鸡辣角、泡椒、青椒酱、干辣椒、烧辣椒、香辣脆、阴辣椒、柴火辣椒、豆豉辣椒、烙锅辣椒、肉末辣椒、手搓辣椒、香酥辣椒、鱼鳅辣椒……这里的辣椒“蘸水”,有数十种。
毋庸置疑,遵义是嗜辣者的天堂。这里的每一道菜,都会成为让你欲罢不能的舌尖诱惑。或许还要埋怨自己的胃,怎么长得这么小。
这里的辣椒,可入菜、可佐餐,也可独成一菜、甚至当作零食,都是完美的选择。
比如——遵义羊肉粉,堪称全国米粉界的黑马,还有网友称其为“小吃界的王者巅峰”。红油鲜亮、羊肉浓香、粉质软细、鲜而不腻,让人吃了以后最不想放下的就是筷子。而吃羊肉粉,绝不能少了煳辣椒带来锦上添花的一笔。
大多数遵义人的一天,便是从这碗热腾腾的羊肉粉开始。它是属于遵义人的味觉记忆,更是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习惯。
▲ 遵义豆花面。
豆花面,贵州遵义独创的传统特色小吃。在这里,豆花面馆遍及街头巷尾,家家生意红火。更有热闹非凡的小馆子,从早到晚都会挤满食客。
豆花面的精髓在于“蘸水”。选用遵义当地的优质朝天椒,辅以八角、沙仁、山奈、草果、茴香、桂皮等十几种香料,再加上大蒜、生姜,以及肉梢、花生米、豆腐皮等配料共同温火熬制而成。要多勾魂就有多勾魂!
一碗辣椒蘸水,一碗扣着嫩豆花的碱面,将面条与豆花挑入蘸水中拌开吃,柔软滑爽、又鲜又香,淡淡的豆香味在口中缠绕不散。边被辣哭边狂吃的感受,也是体会到了。
▲ 遵义汇川菜市场里让人眼花缭乱的辣椒制品。
贵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马丘比丘
▲ 图/源自网络
没有哪个地区像贵州遵义的汇川一样,发生了两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
一场发生在几百年前的遵义海龙屯,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结束了中国明代最大的土司杨氏在播州长达725年的统治。播州自此“改土归流”,被纳入中央集权范围。
▲ 图/源自网络
海龙屯遗址,是贵州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它坐落在遵义市汇川区西北方向的龙岩山上,为南宋末年为抗击蒙军而建的防御工事,同时结合了宫殿建筑。《明史》称其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它是“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播州土司最后的据守之地,后毁于战火,又在埋没400年后被考古发现,成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平播之役历时114天,兵法、权谋、诡计、忠诚、背叛轮番上演,仿佛发生在古中国的一场“冰与火之歌”。海龙屯所具有的依山设险的筑城技术、平战结合的功能设置、内外套叠的防御体系特征,都奠定了它在军事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 海龙屯飞虎关前的36级石制天梯。天梯坡度陡、步跨大,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堪比“登天”。这里也被称为“明军的坟场”,是当年明军未能攻破的地方。
有人把海龙屯比喻成中国的马丘比丘,是失落的土司王国。2012年4月23日,海龙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启动。
重新被发现的海龙屯,是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另一场则是1935年的红军娄山关大捷。
说到娄山关,世人多想到“娄山关大捷”、“红军”……其实,它还是延续至今的川黔要道、战略重地。从地图上看,娄山关坐落在遵义北边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实际上却是“北据巴蜀,南扼黔桂”的要塞,山势绵直,横蹲数百里间。
到了今天,娄山关仍旧是陆路经川进黔的重要关口。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上,途经贵州的部分进黔第一关,就是娄山关隧道;连通包头和南宁的国道途中,也需经娄山关入黔境。
▲ “苍山如海”,娄山关西风台。
相比娄山关的红色历史,以及现在的“红色旅游”,另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这里的自然环境。
娄山关坐落在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关口周围悬崖绝壁,山峰均高达1400—1600米,东西两侧为大小尖山锁峙,南北是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关上千峰万仞、峭壁绝立、重峦叠峰,置身其中,可谓“天然氧吧”。
红色旅游胜地的深山里,藏着一个“小上海”
▲ 毛石古镇,“水车王国”。
都说遵义有多“红”,没想到就在距遵义市区30来公里的山里,有这样一座古老淳朴的古镇——毛石,它曾是川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繁盛融合的地方。
这里山高水长、河流众多、泉眼无数、奇峰林立、古树环绕,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的民房建筑。在毛石弯曲平缓的山间清流中,还分布着大小水车300余架,是当之无愧的“水车王国”。
▲ 毛石老街、蒸米粑的人家。
在毛石镇的老街上悠闲散步,恍惚回到淳朴的旧日时光。
老街依山而建,两排极具黔北民居传统风格的青瓦木楼尽显古色古香。明清以来,古街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全街有商业店铺100余家,商号毗连。因此,毛石镇还曾被称为川黔古道上的“小上海”。
▲ 毛石古镇的千年金丝楠。
毛石也是珍惜植物的乐园。
这里有一棵千年的金丝楠古树,高50多米,直径近2米,居全省之首。裸露的根系蔓延交错,如雕塑一般。金丝楠木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守望着毛石古镇的静谧与繁荣。
▲ 毛石古镇的民居。
匠心之美——传承一个世纪的手工艺
藤编,取材于自然,温润坚韧,多见于云贵、广东等地。地处娄山关脚下的板桥镇,位于地球黄金线北纬30度附近。大娄山植被茂密,板桥藤编所需要的主料野生青藤,更是漫山遍野、随处可见。
大娄山的“板桥藤编”曾风靡黔北、川南地区,也是板桥镇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传统手工艺。在上世纪70年代,要是哪个遵义人家里没有藤椅,还会被说成“不够时髦”。
当地人用本地盛产的青藤与竹子完美结合,以柔韧性和可塑性较强的竹子,先制作出器型的主体。然后用藤条细细密密地缠绕、编制,附于竹子之上。
以竹子为骨架,藤条为血肉。藤条一上一下翩跹在匠人们的指间,他们用实在和诚意,固执地对抗工业化的流水线。
对很多人来说,藤编属于童年回忆。老人们爱坐的藤椅、去乡下时戴上的藤帽、挖野菜摘野果时背的藤筐、家里摆放的藤器和藤饰品……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藤编的存在?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收获舌尖美味 ☞
七月盛夏,炽热的阳光照耀在黔北的土地上,“避暑胜地”遵义汇川,正张开它郁郁葱葱的怀抱。
登古堡海龙屯,在传奇星空营地开一场篝火party,于娄山关战斗遗址体会“苍山如海”的壮美,品尝辣得尖叫的辣椒,逛灵魂气十足的菜市场,在毛石古镇和男神们一起下厨做饭,感受独具风情的手艺之美,与羊肉粉、豆花面、黄焖鸡等特色小吃来场美好的舌尖相遇……
此次风物之旅,我们还邀请了——
阎京生
《战争史研究》丛书主编、主笔,微博自媒体人,资深吃货
马伯庸
著名作家,代表作《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等
王昱珩
《最强大脑第二季》选手、《最强大脑第三季》中国队队长
美食家大雄
知名美食博主、美食专栏作家
李奇斌
中国烹饪大师、中餐联合会秘书长
北石同学
环球旅行家、旅行作家、跨界自媒体人
王攀
独立摄影师、媒体人,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阮义忠人文奖等
……
多位历史大咖、美食专家、旅行达人、摄影师,将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组建成超豪华阵容,一起寻味舌尖上的遵义汇川,探秘千年军事历史文化。
请锁定下周 07.03-07.06
连续四天精彩内容不断
好吃好玩追不停!
文丨风物君
摄影丨酱子
视频版权归“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