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丨这世上没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
11人的《冈仁波齐》,所有人的冈仁波齐
风物君语
影片《冈仁波齐》中,从芒康到冈仁波齐,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导演没有着力刻画这条“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甚至邦达七十二拐、林芝、然乌湖都没有过多的风光镜头。
整部影片就平实地讲述“朝圣”这一件事:11位藏族百姓用磕长头的方式,步行2500公里到冈仁波齐转山。没有戏剧冲突,平淡的有些像纪录片。
可是,这样一部小众的电影,为何有人称它震撼心灵?
风物君征集了十三位看过电影的朋友,请他们来讲述影片中最打动TA的瞬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也不相同。
瞬间 01
☞ 回放 11个朝圣者一起出发,走到村口。送行者只有一句简单的“一路平安”, 连多几句寒喧和叮嘱都没有。没有仪式,没有口令,朝圣者就那么突兀又自然地扣上手掌的木板,身体直直扑出去,趴倒,额头抵住地面,磕下了漫长朝圣路上的第一个长头。
一位没有去过西藏的90后姑娘:
我之前只在书里看过磕长头的描写,不知道磕长头是这样的。总以为会有锣鼓喧天的欢送仪式,总以为会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恋恋不舍,总以为会有无语凝噎的千叮万嘱。可是什么情绪外放都没有,我不知道藏族人是不是都这样不善于表达,还是他们觉得这件事太过平常而不值当。
瞬间 02
☞ 回放 村里的屠夫,觉得自己杀了很多牛,业障深重,于是戒酒,加入朝圣的队伍。 在过泥泞的山路时,他忽然停下趴在地上良久,因为要让眼前一只蚂蚁先走过去。
一位在西藏呆过半年的女生:
看着这一幕,想起我在西藏时候,跟着一位小尼姑学藏文。某次上课的时候,有只小虫子飞进来,落在我衣服上,我本能地想一巴掌拍死它,小尼姑抢先我一步,从我身上抓走那只虫子,放在自己另一只掌心,手托着虫子伸出窗外,让那只虫子自己飞走了。这就是最简单地对生命的尊重,不需要用“放生”这类词来扣帽子。
瞬间 03
☞ 回放 路上他们累了,停下来休整,在清澈的小河边支起帐篷,喝着酥油茶,在开满黄色格桑花的草地上跳起欢快的锅庄。
一位骑行过318国道的男生:
每当我骑得快要死过去的时候,看见藏族人在路边歇脚喝茶,都打心眼里羡慕。他们不急于赶路,累了就休息,睡醒就上路,时间观念没有那么强,一切都在遵循内心。
瞬间 04
☞ 回放 队伍中的孕妇生完小孩,几天后就跟随着同伴一起磕头,孩子哭了,就爬上拖拉机的货箱里喂奶。
一位新手辣妈:
知道西方人没有“做月子”一说,但没想到藏族人也把生孩子这么不当回事。反过来想想,本来生孩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动干戈也没必要。
瞬间 05
☞ 回放 晚上的黑帐篷里,为了保护女孩被石头砸了脚的男人抱怨老天不公,他强调着自己家族的虔诚。他之所以走上朝圣之路,是为了亡者祈福,因为去年家里建房子的时候,死了两个人。这句话他絮叨过多次,连他自己都怀疑,这个世界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吗?帐篷里的人们沉默着,给不出答案。老人打破沉默,说“我们开始念经吧!”于是,这一天同往常一样,在诵经声中结束。
一位嫁给康巴汉子的汉族姑娘:
藏族人就是这样,也许犹豫过,也许怀疑过,这是人性,但依然会单纯而坚定地走下去。对他们来说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修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瞬间 06
☞ 回放 他们的拖拉机被躲避大卡车的轿车撞翻,倒在路边的护坡下。轿车车主说,我车上有个病人,需要尽快赶到拉萨去。他们就那么淡然地接受了轿车司机的说辞,没有索要任何赔偿,让轿车司机开着车走了。
一位有着“堵车狂躁症”的男司机:
我第一反应是肇事司机为了逃避责任在说谎。为什么他们就那么信任他人?为什么不索赔?他们为什么能在预知没有车的后果时,仍然能那么轻易把肇事司机放走?想想我们在路上遇上一点剐蹭就能争论半天,等交警来处理时,后方已经严重拥堵了。
瞬间 07
☞ 回放 他们丢下被撞坏的车头,几个男人拉着装有全部物资的车斗向前走,停下,又折返回到起点,拿起自己的手板,拜天,拜地然后五体投地,认真磕下去,一步都不敷衍。快走到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口时,男人们已经耗尽力气,女人和老人都上手帮忙推车,最终所有人一起唱着歌,脚步越来越轻盈而坚定。
一位开车走过5条进藏路的老男人:
进藏路上总能看到朝圣者,每次远远看到前方有朝圣者,我总会放慢车速,这是我对他们表示的敬重。当车祸后,他们需要自己推车、拉车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妥协了。但是到点一停,他们马上很自然地就折回开始拉车的地方接着补磕长头,反复折返,男人比女人孩子和老人多走出一倍的距离,这是一种极致的自律。当所有人齐心合力把车推上垭口,我还是动容了。这到底是宗教的力量,还是团结的力量?抑或走到最后,只是不加思考地为了单一目标而盲目的坚持?似乎说不清楚。
瞬间 08
☞ 回放 在经过一片水域的时候,大家商量后决定照样磕头,脱掉厚重的外套,手掌扣上木板,身体直直扑到水里,身旁溅起水花,每个人都没有退缩,尤其是九岁的扎扎,小女孩脸上充满欢乐。
一位80后妈妈:
周围人总是讨论说自己的孩子现在课业多么重,大家在那里谴责制度,学校和教师。我说,孩子总要长大面对TA的世界,我们能够做到的,不过是永远和孩子并肩战斗。小女孩看见大人的坚持,一步步坚持了下来 ,我相信这种意志品质,是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
瞬间 09
☞ 回放 遇到一对拉车带着毛驴的朝圣者夫妻,他们请他们过来吃些东西,问为什么是夫人拉车而不用驴子,磕头的丈夫说,她舍不得,只有在上坡的时候才用驴子。
一位90后猫奴:
他们对驴子比我对猫还好!
瞬间 10
☞ 回放 路遇老人,说他们有些人磕头走的步子太多,磕头没有碰到地上不对,他们虚心接受,留下来为老人耕地,因为老人的孩子也去朝圣了。老人感叹年轻人耕地“太快太急”,但无奈他们才会使用机器,也只好作罢。
一位天天挤地铁的普通上班族:
早晚高峰的地铁里的都是步履匆忙的年轻人,在人群中的时候不觉得,看着新闻里的地铁照片时,却觉得自己这样“快”也挺可怜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瞬间 11
☞ 回放 他们到达拉萨以后,钱用完了没办法去冈仁波齐,于是决定留下来打工挣路费,住的店老板娘身体不好,无法去神山朝圣,说你们能替我磕一万个长头,住店钱就省了,于是他们白天去建筑工地扛活,给人擦车洗车,晚上去大昭寺一起给那位老板娘磕足十万个长头,走的时候,老板娘和蔼的问,你们工钱都拿到了吗?他们憨憨地回答,拿到了,继续上路 。
一位多次入藏的资深旅行者:
信仰和生存,都是生活,都是修行。令他们害怕的,不是生活的苦行,而是:自己在死之前也不能完成朝圣的梦想。为什么朝圣?有些人为了救赎;有些人却是为了逃离;还有一些人为了父母;更多的人却是为了众生。他们带着那些不能朝圣的人的心愿,在虔诚的仪式里走向心中的圣地。
瞬间 12
☞ 回放 队伍中的老人因体力衰竭,在抵达冈仁波齐后离开了人世,大家请了喇嘛为他念经,又在山头为他堆起一座玛尼石堆。
一位漂在拉萨多年的人:
马年转山的时候,有藏民告诉我,有不少人抵御不了超高的海拔和极端恶劣的天气,转着转着去世了,但他也告诉我,死在神山脚下,是幸运的。生和死都是朝圣路上的一种常态。
瞬间 13
☞ 回放 转山结束后,在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上,他们继续匍匐地向前,向着回家的方向……
风物君:
看着影片结尾这一幕,脑海里回想着他们在翻米拉山口时,唱的那首歌: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在雪花与我约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们都有同一个母亲,但是命运却不一样。
命好的那个做了喇嘛,命不好我走向远方……”
你可以说这里面有不甘、有羡慕、有嫉妒、有感叹命运的不公。但在影片开头,11个人凑在一起,是不断地答应,我跟你一起去,好,能去就好,全是应允,全是听从,一路上遇到艰难险阻也没有退缩,没有放弃。
登山界有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用来表达登山的决心与意志。藏族人心中对冈仁波齐也是一样:山,就在那里。
如果说传统好莱坞式的电影故事是通过把人放在极端环境下表现英雄主义,那《冈仁波齐》就是在最日常最普通的环境下表现人性。
电影的幕后花絮里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文/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