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还是坚持? ——高三语文联考作文评点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不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无声的中国》
1:本题延续江苏省命题的风格:提醒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关注和思考
2:本则材料采用中心句加举例说明的形式
本次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中国人性情中有“调和折中的技点。第二部分通过“开窗”这一事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说明。因此立意的依据在第一句,即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
附:心理学上对此有一个术语——拆屋效应:先提出较高的要求,接着再提出的较低要求,这样,较低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基本立意方向
1反对: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
2赞成
(1)这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调节矛盾、促进和谐
(2)这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更快地达成目标
能对“中国人的兴趣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的进行判断,并符合基本立意方向的,即可认定为审题准确,为四类卷基本条件。如果有清新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三类卷基本要求。如果能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一、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如果忽略中心句“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只关注“无声”等非关键词则视为五类卷,与材料无关、文体混乱且思想低俗的视为六类卷。
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依提利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是否能进行理性分,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得体等情况进行评判。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一个评分等级;有三个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两个评分等级:四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三个评分等级。
记叙文要看是否将主旨蕴含于故事的叙述之中,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叙事波澜等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运用是否贴切自然。
鼓励文体多样,感性表达和理性分析并重,对于故事设计合理、描写饱满细腻者,可鼓励;对于文体创新应该鼓励,对于宿构、套作,文化类散文结构混乱、无病呻吟者,可严控判分。坚决制止胡编乱造、内容空洞、情感虚浮的不艮文风。
“作揖主义”与中庸之道
鲁迅先生以开窗与拆屋顶的故事,辛辣讽刺了国人的爱折中的性情。同样,巴金笔下的觉新也因其“作揖主义”而遭到兄弟的嘲讽,时代的淘汰。可见,现代智慧的中国人对“作揖主义”深恶痛绝。
【点评:开宗明义,指出国人对折中和作揖都是否定的。】
这种厌弃是因为“作揖主义”的巨大危害。“作揖主义”是一种毫无原则的退让妥协,它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将会引发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剧。《家》中的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为了调和大家族的矛盾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与爱情。但他的牺牲只换来了更大的悲剧——妻子瑞珏难产而亡,高家分崩离析,走向没落。假如觉新能像觉民、觉慧一样奋起反抗,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假如更多人早日摒弃“作揖主义”,或许旧中国就可早日摆脱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压迫。
【点评:对《家》里觉新的作揖主义进行批评,指出危害。】
可悲可叹的是,总有一些顽固派甘心为僵死之旧中国而坐以待毙,甚至搬出圣人孔子的“中庸之道”为自己粉饰。孰不知,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可以说,“乡愿”就是个奉行“作揖主义”的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孔子是反对这种妥协与逢迎的。那么,中庸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孔子的中庸最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是对“仁”“礼”学说的补充,“仁”与“礼”的调和、并存就是一种中庸。可惜,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代,该政治主张未得到施行。
【点评:对中庸之道进行批驳,指出这是没有完整理解孔子学说的理论。】
而在古代希腊,梭伦的改革却体现出了中庸的智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到了后期,这中庸之道的光辉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作揖主义”,最终导致了梭伦的出走与改革的失败。
可见,“作揖主义”是中庸之道越界发展的“副产品”,但因为它超越了原则底线,其本质已不同。
【点评:再论中庸在国外也不得促进社会进步。】
反观当下,激进分子横行,“乡愿”者泛滥,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中庸之道呢?
在我看来,适度奉行中庸之道必不可少。往小处说,它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一门深奥的处世哲学。往大处说,它可以减少政治改革的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处理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贯彻中庸之道。
【点评:一问一答,论述比较全面,指出中庸要运用得当。】
在一定范围内奉行中庸之道,反对无原则的“作揖主义”,我相信这对为人处事与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点评:结尾有取有舍,观点鲜明。】
作文总评:
只是一篇取舍有度,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作者论述事理,很有分寸,开门见山,指出中庸和作揖的不对,然后论述作揖是无原则的退让妥协,而中庸之道造成不良影响,没有国界,也需要合理使用于社会。
文章最大优点,举中外古今事例,论述分条离析,取舍得当,正反有度,分析有条理,论事有方法。
作为学生,能够论述到这样,难得。一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