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佣655亿,首次全年盈利,美团胜利了吗?
3月30日港股收盘后,美团点评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财报显示,美团点评2019年第四季度总收入281.58亿元,同比上涨42.4%,经调整净利润22.7亿元。
创立十年,王兴学习亚马逊,用不断的亏损,喂养着自己的无边界服务。
好像有了疗效。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团历史上第一次扭亏为盈,并连续3个季度保持盈利局面,最终实现全年盈利。2019年美团总收入97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7亿元。
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但盈利能否持续?在财报中,美团提到,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可能要重回亏损路线。
在美团的利润构成中,外卖佣金收入是绝对的主力,美团最近陷于“涨佣”舆论风暴中, 遭到重庆、四川、云南、山东等多地餐饮协会,数十万家餐饮企业的“抗议”。
根据举报信内容,部分地区商家佣金被调至20%以上,一些非美团独家合作商户的佣金扣点最高达到30%,这一扣点已经踩在了餐饮行业的利润边缘。
老对手口碑饿了么不容小觑,随着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等本地生活业务都被提至支付宝的一级入口,这意味着口碑饿了么将拥抱新的流量。据媒体报道,美团在3月12日一早就开始闭门研究支付宝改版细节。
2020年3月4日,正值美团成立10周年,王兴选择了低调度过,在全员信中写道,“新的十年,我不祝大家一帆风顺,我祝大家乘风破浪。”
经历了千团大战、外卖大战之后,创业老兵王兴,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开始拓展边界之路——横向开拓出行领域,收购摩拜、做网约车业务,但至今都是“血流成河”的局面;纵向去为商户提供更多经营服务,包括云端ERP系统、聚合支付等等,却在不久前宣布美团云关闭。
业务的进与退都是美团策略层面的决定,2020年初的商家反弹才可谓真实的“伤筋动骨”,财报显示,2019年,美团全年佣金收入655亿,其中第四季度为183.57亿元,同比下降1.2%,出现首次负增长。作为阿里、腾讯后,国内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在这样的体量下,抽佣不再是平台的唯一变现方式,但占大头的外卖佣金收入下降,这应该是个危险的信号。
全年抽佣655亿元
美团的业务板块很清晰——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新业务及其他。
但一直以来,美团都是靠餐饮外卖这一条腿走路。从历年财报来看,美团的外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16年的41%,上涨至现在的56%,最高的是时候在2017年,曾经达到62%。
从2019年全年收入来看,三块主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48亿元、223亿元、204亿元,餐饮外卖的总收入比后两项收入之和还要高出121亿元。
相悖的是,外卖业务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最高曾在2019年第二季度达到22.3%,本季度回落到17.7%。到店及酒旅的毛利率高达88%,但对营收的贡献只有22.6%,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一直被携程、飞猪所牵绊,本季度该部分收入仅上涨不到2亿元,而在前2个季度,分别增长7.5亿及9.4亿;共享单车等新业务,增长迅猛,但毛利率比外卖高不到哪里去,大部分还是亏损状态。外卖的地位不可动摇,意味着配送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不可动摇。
靠一笔笔低毛利的外卖订单来养肥自己,这成了一个短期无解的矛盾体。
美团试图提高主要利润来源的变现率,上市后,外卖业务的变现率徘徊在14%左右,也就是说,每一笔100元的订单,美团外卖能拿到14元。这比2015年刚切入外卖领域时,3%的变现率提高了不少。
不断上涨的变现率意味着美团的收入远远快于平台的交易金额。也就是说,平台上620万商家赚得就没这么多了。
从全年来看,美团2019年全年的佣金收入达到655亿,而在2018年则为470亿元,同比上涨39.4%。此前一年,美团的佣金收入涨幅为67.8%。实际上,美团的佣金收入增速在放缓,这或许是疫情期间急于上调佣金的原因。
与此同时,2019年美团平台的交易金额从5156亿,增长至6821亿元,同比上涨32.29%,此前一年这一增幅为44.3%。相对应的,在2019年第四季度,无论是交易用户还是活跃商户的增速都在放缓,上市以来,美团交易用户的涨幅从30.3%下降至本季度的12.5%;而活跃商户涨幅从最高44.3%降至本季度的7.1%。
总体来看,平台佣金与交易金额增速都在下降,但美团平台抽佣增收的速度,要远快于商家的增收速度。
外部压力,与日俱增。随着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等本地生活业务都被提至一级入口,支付宝国内9亿多用户都成了饿了么口碑新的流量。
在美团内部,也在经历着波动。1月20日,王兴在内部信中写道,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将于今年12月退出公司具体管理事务。而在3月11日,美团到家事业群又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原外卖事业部总经理韩建调任,核心外卖业务将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亲自统领。
新业务为了流量还是估值
外卖是美团的基本盘,问题是外卖业务的天花板足够高么?
美团外卖GMV 2018全年增速为65%,2019年Q1和Q2的增速为39%和36.5%,全年回落至40%左右,市场容量似乎正在见顶。
美团需要讲新的故事。
2019全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收入为204亿元,同比增长81.5%,是美团跑得最快的业务,但销售成本却达到180亿,毛利率仅为11.5%。值得注意的是,到店及酒旅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与新业务接近,均为20%左右,但前者的销售成本仅为25亿元。
在王兴的逻辑中,美团需要高频业务来驱动低频业务,例如高频外卖驱动低频的到店及酒旅,外卖之外,王兴试图寻找其他的高频业务,形成对低频业务的双驱动。共享单车及网约车是他的秘钥。
但是,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车,王兴都干得不算漂亮。
在收购摩拜的事情上,美团曾表示,摩拜单车将独立运营,且保持品牌独立,但一年不到,摩拜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有共享单车从橙色刷成了黄色,美团APP成为唯一入口。以16亿元买来的摩拜商标,直接被美团在2018年财报中计提13亿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在本年度内,美团并未明确公开该部分的具体损益。但从行业数据不难发现,共享单车正面临着总量收缩与运行报废的节点。根据北京市交通委数据,2019年上半年日均活跃车辆只占报备车辆总量的16%,周均活跃车辆仅为30%,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与此同时,很多单车已到达3年报废期。
但是,单车究竟为美团带来了多少流量驱动,还是个未知数。在曾经的摩拜职员看来,美团把收购品牌并到主品牌,只是在“扒流量”。
在美团的新业务构成中,网约车同样为业内所关注。从风风火火登陆上海,抢食滴滴的市场份额到变成聚合平台,美团的转身还算迅速,其在财报中提到,“于2019年推出‘聚合’模式后,我们对经营的亏损控制已经得到改善。”
业内一个公开的认知是,共享单车与网约车似乎同为美团为上市做大估值的表现,接下来,这两块业务如何更好地安排,对于美团来说,还是个问号。
中介之外,美团还能为商家带来什么
在王兴的计划中,美团是一家科技型公司,目的是为了赋能商户端,为商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服务。但是从美团的成本构成来看,其研发开支由2018年的71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4亿元,占收入的百分比从10.8%降至8.7%。
美团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成为一个商家做生意的“中介”,而是通过在线营销、生产及运营数字化等手段,去提高商家的经营业绩。基于这项目标,美团布局餐厅管理系统,为商家提供食品供应链及金融服务。这些能力实现的背后,需要的是对研发的持续投入,而从美团的财报来看,美团正在减少这部分的投入占比。
最近,美团宣布将于2020年5月31日停止美团云的服务,并回收资源。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依赖于美团云的商家来说,要进行数据搬家。
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业务,美团等不起,王兴也没有耐心,但是砍去云业务的美团,如何实现对商家的进一步服务?
从最近一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美团的研发收缩,2019年第四季度,其研发开支为22亿元,去年同期为20亿元,占收入的百分比也从10%降至8%。
也就是说,美团能带给商家的只有订单,而非数字化能力。事实上,疫情的突击,正在加速很多行业的数字化,其中餐饮业的数字化加速正在成为共识。但在疫情期间,美团并未表现出能够为商家提供数字化能力的服务,而是在提高佣金上与商家僵持。
创立十年,王兴的美团才刚刚进入深水区。2019年全年盈利,或许并不能代表美团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