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手摸青铜境有多幸福
铜镜铭文大致经历四次重大变革阶段:战国至西汉中叶,西汉末至东汉,隋唐,两宋。镜铭书体从原来的篆体或隶中带篆,演变到成熟隶书,三国、两晋沿袭,隋和唐初普遍改为楷书,南宋开始多采用宋版书体。
每一件兼艺术与工巧于一身的铜镜,都必须经过匠师们的精心构思与雕琢打磨。因此,古铜镜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能。
镜发出的声音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以及受到地下埋藏、铜的成分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仿的铜镜和老铜镜在声音上有很大区别,老铜镜普遍声音较低沉、圆润,新铜镜则声音亮脆。
长期以来汉镜以镜钮为中 心向四周放射的旋转式构图布局在东汉中晚期被打破,改为以镜钮为中 心分别上下和左右布局,出现了直行铭文镜,观察铜镜图像的角度第 一次有了明确的定点方位,这是东汉中晚期铜镜构图布局的最 大变化。铜镜发展到东汉中叶,其纹饰及铭文出现了左右“轴对称式”的新布局,打破了以前以镜钮为中 心作环绕式和上下左右对称式布局的“心对称式”布局。
铜镜在古代也称“鉴”或“照子”。春秋战国之前,铜镜是只有王公贵 族才用得起的奢 侈品,寻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样,只能端一盆水来看水中的倒影。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鉴”字,意为盛水或冰的金属容器,盛水后可以用来映照,因而“鉴”字就成为了铜镜最常见的别称,习语“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便由此出。
镜子,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而古代的铜镜,除了可以用来“正衣冠”外,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受到无数收藏者的喜爱。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手艺上的优势一直为世所公认,而古铜镜正凭着这一优势而被天下认可,除了细如发丝的优异铸造工艺外,铜镜形态雅观、图纹华美、铭文富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铜镜另一个被追捧的缘故原由就是经由长年的历史积淀,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