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本质

写在前面:9月1号,儿时记忆里的开学日。欧陆思想联萌想邀大家一起来上课。熟悉的夏莹老师舒服的十分钟阅读时长;碎片机动的课堂;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构图。30天30讲;每天早晨8点想试试每天都来留言里打个卡吗?提提意见、谈谈感受、或者就一句:嗨,我又来了!都行。你敢坚持,我们就敢给惊喜。月底见喽各位!
——黄竞欧

文|夏莹

存在先于本质

1940年以后,那曾经痴迷过胡塞尔现象学的萨特,成为了一颗学术界璀璨的新星,所到之处,已经开始有记者追随。他与波伏娃的独特的先锋爱情也成为了当代整个法国社会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时尚话题。萨特在此时有了自己的刊物《现代》,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左翼思想家。

在当时的法国,没有一个思想家没有经受过马克思的洗礼,但却只有萨特堪称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这不仅表现在他坚定不移的左翼立场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我看来,整个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问题域在萨特这里得到了系统的表达。这个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呢?说来很复杂,因为法国思想家们的思想表现得色彩斑斓,个性鲜明,但仔细看来,也并非毫无相似之处。特别是他们对待马克思的态度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首先,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从最早进入法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拉法格开始,法国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社会运动家。他们总是活跃在罢工的第一线。因此马克思与法国思想中那种激进的浪漫主义情怀有着高度的契合度。但直到1930年代,好像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才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的认真对待。原因与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个俄裔法国思想家科耶夫的黑格尔研讨班分不开。在其中马克思披着黑格尔外衣悄然进入了法国思想界。马克思对于现实生活中贫苦之人的关心以及对人类的绝对平等的关照,都最大程度的迎合了法国青年一代知识分子内心对当时沉闷学界的反抗。于是马克思对于萨特这一代法国学人而言,其哲学的基本形态或可被概括为一种哲学人类学。马克思的哲学于是变成了一个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哲学,不仅关注人们的当下,而且关注于人们的未来。用哲学的话语来表达,即意味着它不仅关注人的既成性,又关注他们的生成性。于是,那个曾经作为慷慨激昂的革命家形象的马克思,突然转变为一个温文尔雅的关注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哲学家形象的马克思,他成为了沙龙的主角,成为了一种当时摆放在书架上光怪陆离的诸多哲学之一——一种叫做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概括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也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同时在萨特眼中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原则。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个命题呢?

这一命题是在萨特的名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当中被首先提出的。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他的存在主义的本质。它的理论力量在于对普遍人性之规定的颠覆当中。我们都知道,在西方哲学的历史上,很多思想家趋之若鹜地对“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话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最有名的命题如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界定实际上影响了2000年哲学家对于人之本质的基本界定,强调了人之规定的理性面向。近代,马克思也曾尝试提出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则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的面向。直至当代,法国哲学家科耶夫也曾说“人的本质是欲望着他者的欲望”等等,则强调了人的感性欲求的面向。但不管这些思想家从什么方面来展开这一讨论,有一个共同点不知大家是否已经发现了,那就是他们都给了人一个普遍的规定性,其中道理也很好理解,毕竟能够称得上本质规定的东西总是具有普遍性的。但这也就成为了萨特对西方哲学前辈极为不满的地方。如果按照他们的看法,人在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被规定好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种情形,这就如同一个算命先生对还未成年的你说,你的未来注定是一个哲学家,注定是一个科学家,或者注定一事无成,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你绝对相信这份命中注定,那么你将从此什么都不愿意做,不管是积极的行动还是消极的行动,你都不愿意,因为在你看来,这份努力完全是一种徒劳。萨特将西方哲学的这一命中注定在哲学上概括为一种“本质先于存在”式的讨论方式,而他要做一个颠倒,让“存在”先于“本质”。不要去问你将来可能会成为什么,你是谁,你的本质规定是什么,一切依赖于你被抛入这个世界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你的努力,你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将塑造你之为你的一切规定性。这是一个直面未知,向未来敞开的哲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先验的本质规定性,一切的本质都在生成中。

这是独属于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独属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尽管其中的很多术语大多源自于1930年代在欧洲逐渐受到追捧的海德格尔哲学,但海德格尔却似乎并不这样认为。而同样在萨特骨子里,他或许认为他与海德格尔同时完成了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因此两者是平起平坐的。所以1940年曾有一位法国学者试图寻找机会让两个人做一次对谈,萨特竟然因为日程太满,始终没有挤出时间来给海德格尔,当然海德格尔那个时候也已经是大哲学家了,所以,他也自然不会主动去迎合萨特的时间,于是两个生活在同一时代,并对德法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竟然最终并没有机会见个面。但海德格尔却显然对于萨特借助于马克思的哲学来对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所进行的“宣传”并不买账,以至于最终在1946年写了一封给萨特的公开信,题目为《关于人道主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海德格尔公开指出,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他的存在论哲学不是一回事,同时,甚至还未能真正参透马克思哲学的真谛,因此别说发展了马克思,他的哲学还未能达到与马克思哲学对话的层次呢。

海德格尔批判萨特的关键点也在萨特的这个核心命题,所谓“存在先于本质”,虽然看起来是对本质先于存在的一种颠倒,但在海德格尔看来,两者却根本上是一回事儿。这个批评也不难理解,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头足倒置的人,即便被颠倒过来,其实还是一个人,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要萨特还在试图给出“人是什么”这一问题以答案,那么不管这一回答方式是如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未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本质哲学。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在这一点上其实比萨特走地更远,因为他在深入到人的劳动异化,发现了人在遭遇私有制的时候,更为根本地触及到了现实的个人真实的存在样态,而不是如萨特那样,仅仅抽象的将所有人指认为一个朝向未来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批判切中要害?萨特终其一生并没有做出公开的回应。哲学家常常做的事情是将对手片面化,以便凸显自身理论的重要意义。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哲学命题,我们的确也无需在对错之间做一个选择。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经过了海德格尔的批判,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却一下子从人本主义的迷蒙中惊醒过来,马克思主义在法国自此发生了一个360度的大逆转——从人本主义走向反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另一位重量级的法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就此诞生了,这就是路易·阿尔都塞。

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竞欧1九76

进入激萌活动群 | 赞赏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