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有几个轻易不说的秘密绝招!看看你都会几招

歌唱家们常说,唱歌就是全身运动,它需要全身心的运动与协调的过程,所以弄懂下列方法和道理真的很重要哦!

一、气息与共鸣互动

真正做到了丹田用气,同时喉头开启,上下有一根管道,共鸣从喉部通到胸腔、口咽腔、鼻咽腔。有了丹田用气,获得了三个主要共鸣腔组成的混合共鸣,反过来促进了气息的运动与流通。吸足了气,在丹田主导下,充分地将气呼出来,用均匀、持续、有力的气推动共鸣。

二、气需更流畅

有些学员唱较高的音阶时,气息的流通、压力还不如中声区时,应懂得高声区的气息只是比中声区略强一点,甚至相差无几,需要的是更通畅,声带的张力需提高,部分振动或边缘振动,过强的气息,使声带挡气的负担过重,会引起喉部的紧张。

三、下颚放下、舌头放松

下颚充分地放下、后缩,舌头跟着放下、放平,软口盖抬起,牙关放松,头部适当抬起,不让下颚压喉头,练a(啊)音,气息十分流通,声音振动感强,无停顿的感觉,口咽腔前后部都有共鸣。

四、像说话、像呼唤

唱歌的“唱”字,不像说话那样随意、简单,是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一种技艺,有的人是无意中学的,依靠听广播自学,有的人专门跟专业老师学,快的仅几次或几个月,慢的需几年。用气唱、用共鸣唱,放开唱、放下来唱,既要象说话那样自然,又要象呼唤那样有激情。

五、共鸣在管道内形成

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腰部四周等都好像分别置入一个皮球,从下到上连接起来变成一根比人体还雄壮的管道。共鸣在管道内形成、发展。民族唱法总是偏重于口咽腔的共鸣;中洋结合的唱法: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取民族唱法的风格,声音的回旋空间、力度变化、起伏更大些。

六、口鼻同时吸气

口鼻同时吸气,是大师们常用的,一种吸气快,吸得满,吸气深的一种行之很有效的吸气方法。吸气时,保持微笑状态,能很好的使后咽壁立起来,上软口盖抬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