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闸蟹背后的秘密,九雌十雄是真的吗?
很多人都知道,动物有不同的门类,而螃蟹属于动物中的甲壳类动物。全世界大概有4800种螃蟹,海里的、淡水里的,还有一些陆生的,实际上真正大规模食用的淡水螃蟹就是大闸蟹,它在动物学上称中华绒螯蟹。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少的种类,就是江浙一带的螃蟹,北方大概很难见到,是稻田里的比较小的螃蟹,可以拿酒来泡,也可以做酱汁来吃。
早些时候,大闸蟹还不能人工繁殖,所以每年在长江口等蟹苗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跟捞鳗鱼苗一样,大量的捞长江口的蟹苗。
螃蟹苗很多都在长江口,而长江口就是咸水和淡水混在一起的,这种条件养它比较合适,只不过蟹苗有段时间基本上可以在海水里养,当然淡水也可以,它都能适应,但它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是需要到淡水环境里生长的,它一辈子跟蝉宝宝一样,要脱很多次的壳,而每脱一次就成长一些,最后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螃蟹。
不过,有些螃蟹也不容易分清雌雄,河蟹还比较好分,而海蟹就没那么明确了,都是比较尖的。把大闸蟹翻过来看,圆的腹部的那部位就是雌的,而尖的就是公的,确实很简单,但这也仅仅只适用于河蟹。
老话说“九雌十雄”,九月份吃母的,十月份吃公的,那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大闸蟹的发育公蟹和母蟹不一样,母蟹在九月份是最新鲜的,而人们吃的黄就是吃雌蟹的卵细胞前体,吃的膏就是吃公蟹的精,也就是胶状的东西,而公蟹是需要等到十月份才算比较成熟的,所以食用它们有一定的时间差异。
母蟹要是吃的太晚,卵细胞就成熟了,口感反而不好,这就是公的和母的差异所在,因为人吃东西靠的就是口感,必须在口感最好的时候吃,而不是说等它成熟的时候再吃,所以大闸蟹实际上有个科学问题,现在科学家也把他们逐步解决了,也才使其变成餐桌上丰富的食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