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入场与出场

入场与出场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十
作者:占有兵
摄影人,如同天下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图片。为什么有时摄影师自我感觉良好的图片,观者却不认同;而同时也可能出现摄影师并不看好的图片,观者却特别喜欢。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方面,入场与出场。
观看的入场和策划的出场
拿相机记录日常生活,特别是人们的常态生活,首先需要观看。看什么?为什么看?如何看?看多久?考验的是摄影师的综合能力。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看出名堂,看到问题,看到时间的沉淀,看到人性的复杂,需要积累,需要用心观察和体悟。这种观看能力,就象微距摄影,要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放大到摄影师不曾有过的观看体验,才能从纷繁无序的社会中找到您将要策划进行专题摄影的节点。
优秀的专题图片,是被摄影师策划并付诸实施才能成就的。观看和策划,是互为作用,互相渗透的,两者之间有时具备清晰的界线,有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策划的入场及专题的出场
策划,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体。摄影师将专题付诸实施前,策划先入场,策划的内容包括专题的切入点是什么?这个切入点与社会有什么关系?切入点是不是已经有其他摄影师做过?专题的讲述方式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器材?需要多长时间?多少费用?摄影师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是什么?
策划入场,专题的方案就能出场了。这个方案,只是毛坯,就好象电影脚本,指导我们专题的进行。但随着摄影师到达现场,获取信息的增多,观看方式的深入,会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这样会不断完善方案,使专题能抵达核心。
摄影师的入场及图片的出场
摄影师到达现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元的,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包括自己的情绪、选择等,感受的方式是连贯和持续的。但拍下图片,就变成了一个个的瞬间,切断了现场。对于摄影师来说,讲述曾经的现场,只有视觉这一个因素,对于多媒体摄影师来说,或许还有另一个因素---听觉。这就要求摄影师有良好的视觉控制能力,声音采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用视觉、听觉、文字等有技巧地回放。
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摄影师,在现场总是很冷静,很职业,自身的选择屏蔽了自己的一些本能,总是用最能打动人的视觉形态记录最能表达主题的现场。并且,这些现场可能一点儿也不热闹,一点儿也不具有强烈的刺激因素。相反,一些普通的摄影师,只能看到轰轰烈烈的表相、异常引爆眼球的因素,拍摄时也只有按快门的快感,图片出场时,要加上自己更多的讲述才能让观者明白。
我曾经与玛格南摄影师张乾琦有过一次接触和交流。他拍摄时,能随时让自己在摄影者和观者之间切换,作为摄影者,要能及时记录下最有代表性的瞬间;作为观者,他能跳出现场审视自己的图片,就象一个开关可以快速地切换,异常的冷静。他随时将相机放在自己的身边,进入现场后,立即掏出测光表测光,即使暂时不拍照也保持这种状态。
图片入场及观者感受出场
图片拍摄完成后,需要传播。办展览、出书、给杂志供稿、网络展示,都是图片离开现场后再次入场。图片入场,是摄影师观点的表达,也是通过编辑和策展凸显专题,是摄影师和编辑、策展人共同努力后成果,这中间,充满了新的挑战,是舍弃和重新发现的艺术。
观者,不论通过任何一种途径,观看了入场的图片后,如果感受与摄影师的表达思想一致,说明专题的表达是合格的;如果观者的感受超过了摄影师想表达的东西,这个专题就是优秀的;如果观者看后不知所云,这个专题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月中旬在大理,和一名参展摄影师聊天,可以算作这个小文章的总结。摄影师是通过图片和观者进行沟通,摄影师就是一个信息源,拍摄图片就是对信息的编码,编辑、制作、展览等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观者的观看就是解码,观者的感受就是沟通的反馈。成功的沟通,得到的反馈与摄影师的初衷是一致的,甚至超越了摄影师的初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