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刺绣,不是国画,绝了!
◆ ◆ ◆
“太美了!根本看不出来是刺绣,
还以为是江南水墨画!”
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下面这几张图,气质安静恬淡,
一如中国水墨画的风格,
但是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来是刺绣吗?
这是小桥流水人家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3MTQvMjI1MTIzNjcxXzJfMjAyMTA2MjcwMjQwNTEzNDI=.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3MTQvMjI1MTIzNjcxXzNfMjAyMTA2MjcwMjQwNTE1NTM=.jpg)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江南,也是苏绣。
以上的几幅刺绣,
是苏州刺绣世家姚惠芬的作品。
很多人看到这几幅画的时候,
都难以相信这是刺绣,而误认为这是水墨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传统的刺绣,
审美风格偏向大红大绿,
不适合烟雨江南,
所以姚惠芬创新了江南水墨绣法。
“江南的烟雨朦胧,白墙黑瓦,
不一定非要用墨来表达,用针也可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她手里,
针线可做笔墨,织布可做宣纸,
水墨画也可以用针刺出来。
看这挥毫泼墨的功底,
谁能看出来是刺绣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针线,
不仅可以绣水墨画
国画对于姚惠芬来说,
也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高超的刺绣作品,
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让人惊叹,原来一针一线,
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巅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看水墨画和国画,
完全看不出来刺绣痕迹,
但是这几张彩色刺绣,
就可以看出来细致紧密的针脚。
这每一点的颜色变化,
都是姚惠芬用不同色彩的针线,
一点一滴刺出来的结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泼彩荷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写意太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精卫填海》
姚惠芬的刺绣技术高超,
其实,这跟她的家庭脱不开关系。
她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
自幼学习刺绣,
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是刺绣世家,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从事刺绣行业。
我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的时候,
我们的玩具是泥巴和洋娃娃,
姚惠芬的玩具就是针线。
姚惠芬,
是伴着针线长大的人。
但是真正让姚惠芬喜欢上刺绣的,
则是一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刺绣图。
“16岁的时候,跟父亲去苏州吴县刺绣厂,
看到一位师傅,
正在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那一刻我就心动了,
想着要是哪天,
我也能绣出这样的作品多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时候的姚惠芬,
便下决定要当一名绣娘。
这一心动,
成就了姚惠芬的刺绣之路。
她不仅重新绣了蒙娜丽莎,
还绣了张大千和贝多芬等人的肖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姚惠芬苏绣作品《张大千肖像》
作品一出,惊艳了无数人,
谁也没想到,
一针一线不仅仅是刺绣,是水墨,是国画,
还可以做出惟妙惟肖的油画效果……
真是颠覆认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姚惠芬苏绣作品《贝聿铭肖像》
铅笔简笔画,
是姚惠芬的特色之一。
武汉发生肺炎之后,
姚惠芬立刻就绣了一组简笔画,
声援武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不是姚惠芬第一次,
用针线刺简笔画了,
之前的几张,曾引起无数人赞叹。
针线这种东西,
总感觉很难描绘出自然的曲线,
可是你看姚惠芬的针线图,
每一根发须,都弯曲地恰到好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怕是用铅笔画,都画不出这个效果。
更别提针线了!
这个绣法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
是姚惠芬独创的“简针绣”刺绣技艺,
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过,姚惠芬最出名的,
还是中国古典工笔画刺绣。
中国工笔画,
讲究“有巧密而精细者”,
工笔画刺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
等工笔画常见的元素,
在姚惠芬的刺绣中,全部都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工笔画的魅力,
在她的针下全部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展示。
图片的传神程度,
让人根本意识不到这是刺绣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样的刺绣技艺,
可谓是巧夺天工,
代表了中国刺绣的最高水平。
2017年,凭借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
接到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邀请,
带着34 幅当代苏绣作品,
前往威尼斯,
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技艺之美。
其中的一幅《骷髅幻戏图》,
引起了很多国外友人的驻足。
《骷髅幻戏图》,
其实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一幅名作,
姚惠芬不仅绣了出来,更是绣了多个版本。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就展出了四种不同的针法,
她这样做的原因,
是为了从中寻找更合适的针法,
同时也是对传统针法的一种创新和升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一次的双年展,
是中国刺绣第一次参加的双年展,
因这个国际展览,
姚惠芬也奠定了自己刺绣领军人的地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姚惠芬的作品,
还被英国“大英博物馆”、
“伦敦大学美术馆”、“苏州博物馆”
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
及美国总统小布什、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名人收藏。
只要是看过姚惠芬的刺绣作品的人,
都赞不绝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很多人都知道,
刺绣,
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因为刺绣的艰难,
很多苏州地区的老人,
都不再传承这门技术了。
我们现在所见的刺绣作品,
大多是机器完成的。
但是姚慧芬却接过了这个重任,
还把中国刺绣,
送上了威尼斯双年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谈起来刺绣,
姚慧芬的表情显得很放松。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她坦言道。
在学习刺绣的道路上,
她并非因为是刺绣世家而少吃苦,
相反,
为了精进技艺,她曾经到处拜访名师。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
就在苏州市区租房,
白天在十来平米的房子里刺绣,
晚上把画稿贴在床头,
一遍遍地回想白天的针法,
思考针法该如何改进。
“很难很难的时候眼泪也会掉下来,
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热爱刺绣,它就是我的生活”
“拿起针线,就有了让一切静下来的理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最开始学习刺绣的时候,
支撑着姚慧芬的,
是热爱。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改变了她的想法。
“在苏州的一次展览中,
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绣娘,
一直围着我的两幅作品看,
看了半个多小时还不肯走。
我问她是做什么的,她说她也是做刺绣的,
但是做了几十年这些针法她都不会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彼时姚慧芬感受到,
她对刺绣不止有热爱,
还有一种责任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姚惠芬将绣好的作品安装上绷架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传统技术,
但是这个行业不仅需要人来传承,
也需要人来创新。
“用新的针法,唤醒刺绣古老的生命,
让它们又再一次活过来,
我感觉我要做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苏绣,是一种心灵艺术。”
生于江南的姚慧芬,
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苏绣技法,
并且梦想用刺绣的方式,
把江南的美丽带给世界。
“有巧密而精细者”
尽精微而致广大”
这是苏绣的要领,
也是姚慧芬想带给世界的一种精神价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发现美是一瞬间,
制造美却要很长时间”
但姚慧芬的野心,
就是要用针线制造,
江南水墨画一般恬淡的美丽。
让人们从一根银针中,
窥见一场江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