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尾”是“古风之句式”

“三平尾”是“古风之句式”

邓旺林

古典诗歌中,若一句诗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被称作“三平尾”、“尾三平”或“三平调”(下面我们采用“三平尾”的提法)。王力教授曾指出它是“古风之句式”,【1】是“古风的特点”,并告诫读者“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2】其实,“三平尾”是“古风的特点”,这并不是王力教授的新发现,更不是他个人的臆想;而是对赵执信【3】等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的相关理论的传承。

赵执信的《声调谱》是我国古代诗律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收入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时,《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4】等曾在关于该书的“提要”中说:“其例古体诗五言重第三字,七言重第五字,而以上下二字消息之,大抵以三平为正格。”纪昀等人还给予赵执信的《声调谱》高度评价,称“其说颇为精密”

赵执信《声调谱》中引用的二十首古诗(详见附录一,只记篇目)都有不少“三平尾”诗句。而在十二首律诗(详见附录二,只记篇目)中则只有杜甫《望岳》中有一句(“诸峯罗立如儿孙”)是“三平尾”(“平平平仄平平平”),而且杜甫这首七律是“前四句抝,后四句谐正体”的“抝律”或说“拗律诗”(见赵执信《声调谱》)。可见“古体诗”确是“大抵以三平为正格”的。这在王士祯编缉的《两家诗选》(此书也已收入《四库全书》)中也得到证明。

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5】也曾说过:古体诗“五言则对句之三四五字,七言则对句之五六七字,自必以纯用三平为正调”【6】

《两家诗选》收录的是明代著名诗人徐祯卿和高叔嗣二人【7】的部分诗作。我们来看看明代这两位诗人在诗中运用“三平尾”的情况。

《两家诗选》收入徐祯卿的诗一共112首。王士祯将其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两部分。其中“古体诗”部分38首,“今体诗”部分74首。实际上,在“今体诗”部分,至少有7首应归入“古体诗”部分(详见附录三)。因此,《两家诗选》中徐祯卿的诗,属“古体诗”的是45首,而属“今体诗”的只有67首。在这45首古体诗中,除开只用仄韵的9首(见附录四)外,剩下的36首(主要是押平韵,有5首是平仄转韵的)中有12首诗共有23句(只计用韵的诗句。下同)是“三平尾”(详见附录五);而在67首“今体诗”中,最多只有6首共6句属“三平尾”(因为其中2首中各1句是否“三平尾”尚有可疑)(详见附录六)。由此看来,徐祯卿有“三平尾”诗句的诗,在不含只用仄韵的古体诗中的占比为33.3%,而在“今体诗”中还不到9%。

高叔嗣的诗在《两家诗选》的下卷,全是五言诗,共67首。其中古体诗24首,近体诗43首(五律38首,五言排律3首,五绝2首)。24首古体诗中,除开9首只用仄韵的以外,15首都是采用平韵的。在这15首五古中有3首共6句是“三平尾”,而43首近体诗中也只有5首律诗共用了6句“三平尾”。(详见附录七)。由此可见,在高叔嗣的这些诗中,有“三平尾”诗句的诗,在不含只用仄韵的古体诗中的占比为20%,而在“今体诗”中则不到11.63%。

从《两家诗选》的诗歌来看,“三平尾”在近体诗中确是比在古体诗中用得少很多。但因为《两家诗选》的诗歌毕竟为数不多,又只有两位作者,因此,我们对其所作的分析无论再怎样细致、精确,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即“三平尾”是否近体诗写作之忌)而言,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三平尾不是律诗的大忌》【8】(见)作者说:“本文用大量例句,证明王力先生的三平尾是律诗的大忌说法是不确的。”“限于篇幅,本文选诗五十首左右。从笔者查找的经验看,有时间可以找出很多很多。”作者举了五十例,但有11例并非“三平尾”,而纯是“三仄尾”的例子。另外,有两例(例40与例36)属于重复(仅作者与诗题不同而已)应删去其中之一;有的属于拗律,最明显的是例28(唐·陆龟蒙的《早春雪中作吴体寄袭美》),诗题中已标明写的是“吴体”诗【9】;例24(唐·羅隱的《曲江春感》)首联(江頭日暖花又開,江東行客心悠哉)、次联(高陽酒徒半彫落,終南山色空崔嵬)都失对,也是拗律无疑。这样七除八扣下来,最多就只剩下37例。即使50例都可用上,相对于几万首律诗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即使再加多几个50例,也无法证明其关于“三平尾不是律诗的大忌”的观点。

有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来肯定或否定关于“三平尾”是“古风之句式”、“古风的特点”这一观点呢?我们认为,至迟在201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的两位博士诸雨辰和胡韧奋【10】所作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后就已经有了。

诸雨辰和胡韧奋曾共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15290首律诗(不含排律)【11】使用拗句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15290首律诗中五言诗9297首(占60.8%),七言诗5993首(占39.2%)。经“探测”发现:在这15290首律诗中的拗句共有13683句,占总句数(122320句)的11.19%;其中五言拗句10024句,占拗句总数的73.26%(占五律总句数74376的13.48%),七言拗句3659句占拗句总数的26.74%(占七律总句数47944的7.63%)。而“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有116个,“(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有37个。(详见诸雨辰、胡韧奋《清人“拗救”说再审视——以《全唐诗》15290首律诗为样本》一文)【12】

就五律而言,“仄仄平平平”句116个,占五言拗句总数(10024句)的近1.16%,占五律总数(9297首)的近1.25%。当然,五言的“三平尾”句总数肯定不止116个,因为除“仄仄平平平”句型外,还有“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三种。但它们中的任何一种的句数都不可能达到116个,最多就是各115个,否则就会登记到诸雨辰、胡韧奋二博士设置的表格中。我们假定这三种“三平尾”句都各有115句,那么,所有“三平尾”句(包括“仄仄平平平”句型在内)的总数就是463句,则其占五律总数(9297首)的比例就会从近1.25%上升到将近5%。【13】就按5%这个比例数来算,在100首五律中也就只有5首诗有“三平尾”句。如此低的占比,哪能否定得了前人关于古体诗“大抵以三平为正格”的论断呢?

赵执信说过“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那么,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种律联,若上句第三字改用仄声字后,按赵执信的这一说法,则下联的第三字应改用平声字。这样一来,原来的诗联就会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了。律诗是排斥“三平尾”的,这样的对句拗救显然是行不通的。赵执信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说:“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诸雨辰、胡韧奋的研究也证明了赵执信后面这个说法。他们发现,出句“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拗为“仄”变成“平平仄仄仄”时,对句由“(仄)仄仄平平”改为“(仄)仄平平平”的,在所考察的《全唐诗》中只出现20次。而对句仍用原式(即出句虽拗,而对句并不施救)的却有1382次之多。这显然与有意识地回避“三平尾”不无关系。

行文至此,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唐代诗人在写作近体诗时,确是尽量少用“三平尾”的。这也就说明,赵执信通过“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而得出“三平尾”是古风诗之“正格”的结论,王力教授传承其说,将“三平尾”视为“古风之句式”,作为近体诗写作之忌,这是符合唐代诗人的写作实际的,是有道理的。

我们认为,写古体诗并非一定要用“三平尾”,只是用了它会更具古体诗的特色。正如写古体诗并不排斥律句一样,写近体诗也并不完全排斥“三平尾”。王力教授说写近体诗时“最好”不要用它,还是值得我们听取的。

【注】

1.见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第一章(“近体诗“)第八节(“拗救”)。该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79年11月出版(属“新2版“),1982年5月第7次印刷

2.见王力《诗词格律十讲》之第六讲《平仄的变格》。该书196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按:王力教授这里说的“绝句”是指近体绝句(即律绝),而不是指古绝。

3.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清代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书法家。赵执信出生于康熙元年。十七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次年连捷中康熙己未科二甲第六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后升任右春坊右赞善。曾充任《明史》纂修官兼预修《清会典》等。

4.纪昀(1724~1805):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二甲第四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及《四库全书》总纂官。

5.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翁方纲是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

6.见翁方纲《石洲诗话》卷第十。

7.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清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徐祯卿是明代诗坛“前七子”之一(另六人是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梦阳为首),又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合称“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有“吴中诗冠”之称。高叔嗣(1501~1537),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祥符区)人。明朝明朝官员、诗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其诗清新婉约,著有《苏门集》8卷。

8.作者网名“一鹗飞”。2021-4-16发表于“中华诗词论坛”之“诗社展台诗艺创研”。http://www.zhsc.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5223&extra=page%3D2

9.吴体诗是“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大体相对,唯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者。(详见“百度百科”)

10. 诸雨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胡韧奋:女,博士,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讲师。

11.诸、胡二人在研究中所选律诗,从合律方面而言具有典型性。“删去属于《乐府杂曲》《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卷的乐府诗。”“删去题为《战城南》、《巫山高》等乐府诗。”“对其中因作者归属存在争议而重复的诗进行去重处理”“假设诗中若有五句以上(含)不符合基本格律,可视为古体或拗体,这类诗不纳入本研究的讨论范围,亦从样本资料中删除。”

12.发表于《中国诗歌研究》2019年第1期。

13.如果研究者将初唐时期(近体诗尚未成熟之前)的诗人的诗作排除在外,那么,“三平尾”诗句占五律诗总量的比例有可能降低;有的五律诗中也可能不止一句“三平尾”,这也会造成“三平尾”句数占五律诗总量的比例相应减少。

2021.06.20

【附录一】

(一)五言古诗

1、于鹄《秦越人洞中咏》

2、羊士谔《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

3、岑参《与髙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

4、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青溪》

5、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

(二)七言古诗

1、苏轼《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次前韵为谢》、《和蒋夔寄茶》

2、李白《扶风豪士歌》、《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梦逰天姥吟留别》

3、杜甫《乐逰园歌》、《渼陂行》、《丹青引》(《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寄韩諌议注》

4、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石鼓歌》、《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5、李商隐《韩碑》

【附录二】

(一)五律

1、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2、李商隐《落花》

3、杜甫《月夜》、《春宿左省》、《送远》

4、王维《登裴秀才小台作》

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广陵逢薛八》

(二)七律

杜甫《望岳》、《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所思》、《寒食舟中作》

【说明】附录一、二中所记诗歌篇目均按《声调谱》中顺序排列。

【附录三】

1、《江南乐二首》:押仄韵。两首首联均失对(“人言江南乐,江南信自乐”,“江南道里长,荆襄在何处。”

2、《陇头流水歌三叠》:第一首押仄韵,首联失对(陇水呜咽流,各自东西下)。第二首虽用平韵,但首联失对(下陇磨剪刀,刀涩指爪柔)第二句也明显是古诗句式(平仄仄仄平)。第三首押仄韵,次联失对(出门不见人,肝肠断絶汝)。

3、《香圃》:押仄韵,首联失对(露华散平林,月明在寥廓)第三句“三平尾”(时有天风来)

4、《古意》:押仄韵。首联失对(我有木兰舟,欲作三湘客)

【附录四】

1、《舟怀》(林永\劳岭\斗鲠\栖逞\灭静\间景\遇屏\僧顶)[小括号内记各联末字。下同]

2、《吴江桥亭游眺》(山水\浮起\城市\梁沚\构祀\明里\樯耔\阔靡\极滓\人子)

3、《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其一(滋碧\生场\思役\违惜\心隔)

4、《江南乐二首》其一(乐乐\丝着)

5、《江南乐二首》其二(长处\语去)

6、《陇头流水歌三叠》其一(流下\堂野)

7、《陇头流水歌三叠》其三(止语\人汝)

8、《香圃》(林廓\来落)

9、《古意》(舟客\深石)

(4—9原列“今体诗”部分)

【附录五】

1\行不来归奈之何,心伤悲(杂言15句,《榆台行》

2\复有虞人弦(一作“”)、忽毙青云端、肉腊黄金盘(五言十六句,《鹞雀行》)

3\妻为囚 (杂言,11句《杂謡》

4\将子城之隅、河水何弥弥、嫋嫋何差差(五言十八句,《留别邉子》)

5\暧暧关门祠、先与秋风期、恨矣予当辞(五言十二句,《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其一)

6\玩月西江湄(五言6句,《对月有懐》)

7\借问穷何方、南往浮荆湘(五言12句《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之二)

8\瀑布洒入千峰寒(杂言40句,《唐生将卜筑桃花之坞,谋家无赀,贻书见让,寄此解嘲》) 

9\魂离离。(杂言12句《诵陆厥李夫人歌效其体》)

10\西望襄阳堤、淋漓七泽翻波涛、竹林枫树悬江皋、回首岁月成荒丘(五七言,22句,《从吴学士侄奎观摹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识》)

11\觉来失却巴陵湖、侧知王事难蹉跎。(七言16句,《送王诞敷之官长沙》)

12\那用东西流(五绝《陇头流水歌三叠》其二)

【附录六】

1\隠隠鄱阳岑(五律《彭蠡》)【另有“烟波空我心”,此“空”字读去声】

2\感泣平生言(五律《朱叔英见访》)

3\昔闻已卜扶沟庐(七律《寄献吉》)

4\巴东明月巴西歌(七律《送顾马胡孔昭三首》之一)

5\长悲西雍门(五律《长陵西望泰陵二首》之二)“雍”有平仄两读。如读平声,此句为五平句。

6\旅人南望思依然(七绝《将发夏口》)“思”有平仄两读。如读仄声,则此句不属“三平尾”。

【附录七】

一、古体诗中的“三平尾”

1、阊阖凌云排、出与群龙偕、履荣诚无阶(《调考功作二首》之二。五言18句)

2、日有尘沙颜、时叩高僧关(《谒海上人相》。五言10句)

3、蛮邸开东都(《少年行》。五言18句)

二、近体诗中的“三平尾”

1、愁见桃花繁(五律《归自萧氏园作》)

2、对此西山平(五律《毘卢阁同伍畴中诸公西望》)

3、驱马春山中、月照前湖空(五律《与邹生游香山宿僧房》)

4、愧尔行春车(五律《再出太原赴石州》)

5、夜雨襄祠东(五律《襄县城东即事》)

(0)

相关推荐

  • 人间联话(97)孙则鸣 正本清源,还原唐代近体声律体系的本来面目(上)

    [作者简介]孙则鸣,笔[网]名孙逐明.1942年生于贵阳,随父母辗转各地,1949年回到老家湖南益阳.高中毕业后当过知青十一年,教过民办中学,回城后在湖南教育学院高师函授学习,先后在中学和电视大学执教 ...

  • 略谈诗词的平仄格律

    高二的时候,语文老师送我一本<词谱简编>,自此对中华诗词的平仄格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近,看到很多人开始写格律诗.填词,就稍微关注了一下.结果发现,大家的基本功有待提高,有的人根本没有读过 ...

  • 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问题: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前言 三平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一般称之为三平调.三仄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仄声.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对联本身并不严谨,三平调. ...

  • 问我年华孤,谁人独世三百年,古风句子

    十年风月,十年苍老,一语洪荒,一语再见,人生离别,十年思念,受伤爱意,分别天涯,固守相望,人海无奈,三世年华,三世冷漠,人海错,心海错,天风夜雨,指尖眉弯,人海错过,一首风月,一首再见,只是再见,无奈 ...

  • 签约作家:俞存怀《吟春三首》古风主播/冰雕玉琢

    荐赏 俞存怀佳作 作者简介 俞存怀,字.伯君,号.墨农.养心齋主,笔名.容川:甘肃古浪县人,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古浪县作家协会会员,<书香怡苑>文学社"翰墨飘香"栏目特 ...

  • 张会利【诗歌】清明三首(古风​)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清明三首(古风) 文//张会利(山东沂蒙) (一) 百花怒放五彩纷 ...

  • 马喜军:诗三首(古风)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唐诗诗病举隅(6):三平尾

    三平尾,又称三平调,即律绝诗句未三字皆为平声.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在近体诗中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作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但这也不是完全打包票的定律.对于" ...

  • 阿龙哥诗三首(古风)

    阿龙哥诗三首(古风) (1) 庚子腊月鼠别嚷,金牛带车头已扬. 百姓辞旧迎新忙,春潮滚滚不可挡. 年货专区街灯红,五彩缤纷难远望. 货源充足又齐全,党的领导山河壮. (2) 新冠作恶別发慌,听党指挥斗 ...

  • 【闲聊】书法的三种典型古风,晋韵、唐风 、宋意

    在学习书法 过程中,一般来讲,练习到一定年月之后,要对书法的"古风体系"有个系统的认识,在夸一个人字体风格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这样去描述:颇有"魏晋风韵",传承 ...

  • 写诗、填词、作对联要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吗?为什么?

    设定格律並不是多此一举. 格律的规定是基于声韵的高低起伏,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更加有美感,而三仄尾和三平尾确实读起来不好听. 个人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