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抗战时期,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蚕食”和群众自发的两面政策
关键词:治安强化运动,蚕食,以点带线,以线控面,便衣侦缉队,二狗子,低头哈腰献媚笑,两面政策与合法斗争。
美丽富饶的冀中大平原
冀中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只有单面抗日斗争,自日寇实施了三期肃正作战后,敌人便开始从其'统治区’,由点到线,再从线到面,慢慢向我根据地进行有计划的扩张。
实际上,在距离敌人据点几里范围内的村庄,老百姓为了有条活路,能够保全自己,不得不暗中支应敌人,于是,就形成了由群众自发的、无指导的早期两面政策。
日本侵略者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
1941年春季,日寇将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和'非治安区’,并开始推行屠杀与怀柔相结合的治安强化运动,这一阶段是敌人由'扫荡’为主,变为以'蚕食’为主的时期,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随之更尖锐、更复杂了。
自敌人实行'蚕食’政策后,其阴谋和花样就更多了,残暴的程度也更深了,首先,日寇从我根据地边沿的据点周围,逐块推进,逐村'蚕食’,他们的策略是: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赢的基础上,建据点,修深壕,确保线,压制面。
逼迫民夫挖沟修路的汉奸二狗子
其逻辑很简单,八路军重武器缺乏,攻坚能力差,他们修建的碉堡,就是我军难啃的点,再控制公路沿线的深壕,就能彻底阻碍我军行动,如果在'面’上任何地方发生战斗,日军都可以利用畅通的交通线,迅速调集兵力,在局部实现以多打少的机动优势。
其具体采取的办法是:最先以军事为主,进行连续不断的小股突击袭扰,等到往周围村庄派了联络员,成立了伪村公所后,即转入以政治为主,以军事为辅的清剿、建立和巩固伪秩序阶段。
日寇组建的伪汉奸武装队伍
日寇的'蚕食’过程极端残酷,每到一个村庄都要有重点的进行逼降、打服、镇压和烧杀,其专横跋扈行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
其中,最肆虐凶残的是被老百姓称为'二狗子’、'缺爹少娘’的便衣侦缉队。
所谓便衣侦缉队,其实就是汉奸流氓队,闲汉地痞、土匪无赖什么人都有,这些货色打仗是废物,拿手的是欺压老百姓和摧毁我抗日政权。
如藁无县便衣侦缉队,见群众就毒打,见妇女就侮辱,藁无县大块被敌人'蚕食’时,西半部各村群众幸免于难者甚少,这伙狗汉奸每次进村,不支应就打,殷勤支应也挨打(说是虚情假意),他们豺狼成性,坏事做尽,将百姓喂狗、凌刮或活埋,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极大的恐怖和混乱。
被日寇蚕食的村庄
这些便衣侦缉队,不仅是日寇忠实的鹰犬爪牙,还是日本侵略战争的急先锋,他们协同日军宣抚班大肆抓捕我抗日民兵和干部,在农村成立伪政权、伪自卫团,实行照相、办良民证、钉门牌等制度,建立敌伪秩序,并利用一切办法分裂我军民关系,进行各种奴化宣传,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情报等工作相配合的战力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密。
给村民照相,办理良民证的日军宣抚班
敌人采用上述方针策略,逐步对我根据地'蚕食’,我军对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反'蚕食’办法,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敌人针锋相对上了,未能及时大胆进入敌后作战,形成牵制和拖垮敌人阴谋的局面,只是空喊“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底”、“全力摧毁敌伪组织”、“一人做软骨头,全家都被戳脊梁骨”,“保持民族气节,反对妥协,反对资敌,反对低头哈腰献媚笑,反对建立爱护村”等口号,不知斗争形势应随时局变化而适时转变。
等待照相办理良民证的老百姓
虽然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不能转变形势的战术则是错误的,反而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刚开始,村干部带领民兵坚持斗争,动员群众不投降,不资敌,但是,当日伪军突然进村袭扰,我又无力击退来敌,全村群众还要在村外野餐露宿,敌人天天烧杀,日久天长,群众利益损失过重,疲倦不堪。
这时,我们的干部和民兵束手无策,假大空的口头宣传就是一堆摆设,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即已经脱离了群众,村里某些投降派趁机活动,利用群众求得安息的心理,动员群众封锁消息,把村干部和民兵孤立起来,暗中给敌人送东西,送情报,从而换取村庄太平安宁。
日伪成立的爱护村女子护路队
就这样,在敌人不断的'蚕食’下,我们的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工作难以恢复,最终与敌斗争失败。
期间,我们的一些干部和民兵不仅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反而跟已经出现的自发两面政策对立,以至走了不少弯路,流了许多冤枉血。
村庄墙壁上的抗日宣传标语
冀中抗日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稳定局面,克服临近敌占区根据地的混乱现象,必须要尽快在挫折面前找到对敌经验。
1941年6月,冀中军区总结了关于群众中自发实行两面政策的实际情况,建议各级机关把两面政策提高到指导原则上来,在群众武装斗争的支援和有力配合下,承认其合法性,要采取各种办法,尽量减少资敌,以减轻群众负担,同时开展反封锁、反奴化、反保甲运动,保存并积蓄一切力量,将抗日斗争坚持到底。
#抗日战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