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最可爱的人们

昨天,我这个不太关心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也高兴了一把国家大事。

以张金霞老师领衔的《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菌业的大事,而上一次同样的荣耀,是2012年度的王泽生老师领衔的《双孢蘑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As2796等的选育及推广》。

2013年,我的公众号还不存在,所以没有机会给王泽生老师一句祝福(那时候,我也不认识王老师),而今天,就有机会给张金霞老师说这句不寻常的恭喜了。

这个获奖课题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能够让不爱说好话的不大不小菇如此称道,且听我简单给读者介绍一下:

1、创建了世界最大的菌种实物和可利用信息同步的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育种长期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也可以为理解为实用的、开放的菌种保藏中心吧,它可以为产业界提供近数十年来出现应用过的绝大部分商业菌株,服务于食用菌育种和制种。

2、建立了物种、菌株、经济性、菌种质量等多层级精准鉴定评价技术体系,突破了种质资源属性特性不清制约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菌种管理中品种鉴定和菌种质量判别的技术难题。简单说就是为商业化菌株提供了一个家谱和识别体系,这是解决菌种乱象的前提条件。如果要整顿中国食用菌菌种的目前状态,这是一个离不开的东西。

3、首创结实性、丰产性、广适性“三性”为核心“五步筛选”高效育种技术,突破性状预测难、田间筛选量大导致效率低的技术瓶颈,促进了食用菌育种技术的发展。这是对食用菌育种的一个创举性的工作体系,可能一般菇农接触不到,但对基层育种工作帮助很大。

这个课题的工作历时数十年,张金霞老师为此从青春做到了白发,其他协作的研究机构均为此付出了长期大量的努力,而同时获奖的参与者,也无不为此经年累月的辛勤工作。所以,这个课题在评审中毫无异议一路顺风得到评委会的肯定,这是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中少有的特例。

在经济和产业领域,人们常常感觉那些知名专家没干什么事情,这显然是一个天大的误区:首先,大事情不可能天天发生,也不可能短时间完成,所以不会像具体的小的实用技术那样经常性露脸。其次,不可能让那些真正的专家去做一些基层的琐碎事情,不是他们不能做,而是杀鸡用牛刀太浪费。其三,我们的基层朋友必须明白,什么层次的人干什么层次的事情,高层专家不来生产层面指手画脚是好事,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经常性到底下来唧唧歪歪的,都是来揩油的。第四,要承认,真正的专家做的事情是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工作,那是给行业做奠基石的,正因为他们的基础工作做的好,行业才能磊的高,锦上添花不过是好看,雪中送炭才是实际。

在中国菌业这个大锅里,很多人仅仅着眼于栽培技术、设备设施、方法模式这些直观的成果与作用,这是不对的。没有上游的源头,便不会有下游的活水,没有结实的地基,高楼便无从谈起,没有行业上层的最基础的建设,便很难建立一个健康行业的规范。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大量高层次的专业工作者,都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无闻的做着那些大家都干不了的工作,即使这些工作目前还做不到解决久已存在所有问题,但也是在不断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的。

具体的所谓经济指标,是中国科技界最操蛋的评价方式,基础性工作的贡献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计算这些,只是投合了一些不懂科学技术者的浅薄价值观而已。也所以,我们看待张老师王老师他们的成绩,是要看他们对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和覆盖性的影响,而不是计较其“经济效益”这种不上档次的方面。虽然我们行业的奖项多数还是可以谈得上有经济效益的,但很多真正的重大理论贡献,有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这种东西尤其有前瞻性。

我也收到个别网友认为中国很多奖项存在搭车现象的反映,诚然,任何的奖项都不能绝对排除些滥竽充数的人和事混杂其中,但没有那个核心主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的南郭先生,就看轻整个项目的成绩,更不能因此对领头人有什么嗔怪,毕竟,在中国,做这些事情不容易,很不容易。

所以我要说,张金霞老师王泽生老师他们,今天应该得到大家的恭贺,也应该得到我们行业所有人的真诚感谢!我给张金霞老师的致敬非常简单,就七个字:张老师,恭喜获奖!因为太多的东西都多余,理解、认识并深知这个贡献的重大,无需更多表达。

这是我少有的不经授权就要说的话:他们无愧是菌业最可爱和最值得尊敬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