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族,总人口131.3万(2015年),首都塔林。

爱沙尼亚的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尽管爱沙尼亚总体上资源贫乏,但该国仍拥有大量油页岩和石灰石以及覆盖47%领土的森林。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紧接着独立,首都为塔林。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13~16世纪先后遭普鲁士和丹麦侵占,16世纪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乘虚而入占领爱沙尼亚。同年11月,苏俄宣布对爱拥有主权。在此期间,爱沙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0年2月,苏俄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40年6月,受到苏联的武装侵略而全境沦陷。7月,在苏联的策划下,成立了傀儡政权。8月,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独立。

1、史前时期

人类最早在爱沙尼亚居住的证据与孔达文化有所关联,在石器时代早期,普利人在派尔努河定居。

在公元1世纪,爱沙尼亚这个名字第一次以塔西陀记载的爱西提人形式出现。

2、中世纪

在中世纪,爱沙尼亚是欧洲几个未被基督化的地区,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呼吁十字军讨伐北部欧洲的异教徒,来自北部日耳曼的十字军在里加建立据点。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波兰、瑞典、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16世纪20年代,马特·路德的宗教传入爱沙尼亚。

16世纪后期,利沃尼亚战争爆发。

3、丹麦统治时期

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征服爱沙尼亚北部。

为了维护丹麦在东西方之间贸易航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防止德国势力进入并控制波罗的诲东边的沿海国家,为了确保波罗的诲的商业通道畅通,瓦尔德马国王决定对爱沙尼亚进行一次远征,他把这次远征叫做“十字军东征”,是因为他也想以此把基督教传人爱沙尼亚,使爱沙尼亚的异教徒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4、波兰立陶宛联邦

在1582至1583年,南部爱沙尼亚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一部分。

5、瑞典统治时期

1561年,爱沙尼亚由瑞典帝国统治。

6、俄罗斯统治时期

在北方战争期间,瑞典被俄国击败,这个导致了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于1710年被占领,根据尼斯塔德条约,俄国开始统治爱沙尼亚。

7、走向共和国

1919年4月5日至7日,爱沙尼亚制宪大会召开。

1920年2月,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签订协定,俄罗斯放弃爱沙尼亚地区。

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8、第一次独立

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根据1918年3月3日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俄)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将芬兰、爱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从这些领土上撤出,之后德国曾试图在被苏俄割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建立一个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波罗的海联合公国,以梅克伦堡的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为元首。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11月革命,随后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国内的德裔居民组建了志愿军团,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一道抵抗苏俄红军和赤卫队的进攻。

1919年2月1日,曾经率兵参加芬兰内战的德国将军戈尔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领由德国军人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苏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国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从1918年第一次独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共持续22年。

9、苏联统治时期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占领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41年6月14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国家银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

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原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约里·乌尔洛特斯宣布成为总统(原总统康斯坦丁·帕茨已于1940年被苏联逮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19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

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爱沙尼亚的控制有所放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爱沙尼亚人被允许与外国联系,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在爱沙尼亚可以自由收看芬兰的电视节目。

戈尔巴乔夫时代,对爱沙尼亚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该国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及政党,例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绿党、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等。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10、第二次独立

1990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公民经选举产生了成员为464人(包括1940年后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代表35人)组成的爱沙尼亚国会,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8·19政变,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吕特尔指示正在芬兰访问的外交部长,在得到政府特别指令前留在那里,以便必要时建立流亡政府,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并且特别指明俄罗斯对三国放弃要求修改边界的权利。

“8·19政变”失败后,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1991年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并委托苏联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以平等的成员身份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爱沙尼亚、尼日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国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0)

相关推荐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间】伟大十月革命的产儿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宣言和联盟公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宣告诞生.在那辉煌的一刻,多少人为之欢呼雀跃, ...

  • 关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几十个冷知识,您知道几个?

    关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几十个冷知识,您知道几个?

  • 东欧小国爱沙尼亚突然向俄罗斯索要领土,爱沙尼亚的底气是哪来的?

    (爱沙尼亚地理位置) 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新生的苏俄政权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根据该条约,苏俄割让了西部大片领土,芬兰.立陶宛等宣布独立 ...

  • 1922年底,苏俄是怎么变成苏联的?

    在上一篇讲苏俄1921年饥荒的文章中,有读者留言说,分不清楚苏俄和苏联的关系. 还是觉得必要解释一下两者的区别,顺带说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形成. 苏俄,顾名思义,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苏联,是苏维 ...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之后发展成超级大国,1991年灭亡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与之同理,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实行资本主义国家,当今世界就只剩下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了,再也没有第三种,古代历史几乎都是奴隶主义国家和封建主义国家,近代历史还有少量封建 ...

  • 90年前波兰发生的针对苏联大使的刺杀 与土耳其的如出一辙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洛夫遇刺身亡震惊了全世界.对于外交人员的袭击自古以来都是遭到各方谴责的行为,因为这样的举动带来的损害太大了,一直是国与国之间外交的绝对禁忌.因此,针对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的谋 ...

  • 苏丹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苏丹共和国是非洲东北部历史悠久的国家,"苏丹"一词源于阿拉伯文,意为"黑人的土地",原为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大片草原的称谓,后专指今苏丹共和国的 ...

  • 立陶宛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为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 ...

  • 新西兰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 ...

  • 墨西哥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墨西哥合众国(英语: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西班牙语: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位于北美洲,北部与美国接壤,东南与危地马拉与伯利兹相邻, ...

  • 纳米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简称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 ...

  • 科摩罗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科摩罗联盟(法语:Union des Comores:阿拉伯语: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 ),被称月亮之国.香料之国,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西部岛国,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由 ...

  • 斯威士兰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斯威士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waziland),简称斯威士兰(台译史瓦济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 ...

  • 莱索托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莱索托王国(英语:Kingdom of Lesotho,意为"说索托语的人们"),简称莱索托,原名巴苏陀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为内陆国家,因其国土完全 ...

  • 马拉维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