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历史的简介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与安哥拉相邻。
赞比亚因赞比西河而得名,也是刚果河的发源地。铜矿较为丰富,别称为铜矿之国。赞比亚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千万人口中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内。相比周围各国,赞比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
赞比亚总人口1502万(2014年统计数据),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其中,城市人口占41.5%,农村人口占58.5%。人口年增长率3.0%左右。
赞比亚在2014年前列为不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然而在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赞比亚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中”水平,意味着赞比亚已发展成一个发展中国家。
两千年以前,赞比亚本地居民就不断被外来居民吸收融合。
15世纪来,说班图语的居民开始进入赞比亚。
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
17到19世纪达到高峰。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
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
19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和传教士开始渗入此地。1888年英国殖民者罗德从当地酋长取得了开矿权。同年英国当局建立了南北罗德西亚(分别是现在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
1924年北罗德西亚成为由英国殖民官员统治的保护地,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
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中非联邦)”。
1959年,北罗得西亚联合民族独立党(简称民独党)成立,发动群众通过“积极的非暴力行动”争取民族独立。
1962年的联邦选举中,非洲人赢得了大多数立法委员会的席位。立法委员会通过决议,呼吁北罗德西亚脱离联邦,并要求更广泛的自治民主权和公民权。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
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北罗德西亚改称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独立初期,赞比亚处境较为艰难。当时三个邻国-南罗德西亚,以及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都处于白人统治下。
由于赞比亚支持南部非洲各国的黑人政治团体,赞比亚同罗德西亚的关系很紧张。最终导致了两国边界的关闭。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缓解了由此带来的运输问题。赞比西河上的卡日巴水电站也提供了足够的能源。
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
赞比亚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2001年12月,多民运领袖姆瓦纳瓦萨当选总统,2006年10月连任。
2008年8月,姆瓦纳瓦萨总统因病不治在巴黎病逝。10月30日,赞举行总统补选,多民运候选人、代总统班达当选总统。
2011年9月20日,赞比亚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三合一”大选。9月23日,赞选举委员会宣布,爱国阵线领袖萨塔(获115万张选票,得票率43%)击败多党民主运动主席班达(获96万张选票,得票率36%),当选赞新一届总统,萨塔于当日下午宣誓就职。
2015年1月20日,赞比亚举行总统补选,爱国阵线候选人伦古当选赞比亚新一任总统。
2016年8月11日,赞比亚举行总统选举,伦古总统获胜并于9月13日宣誓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