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真的不能预防吗?
今年年初两位影视明星赵英俊、 吴孟达 接连因肝癌不幸去世再一次让「肝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都说 肝癌 一发现就是晚期肝癌真的就防不住吗?这可能是因为……肝太强大了!因为肝实在是太“任劳任怨”,即便是肝癌发展到进展期,到了肿瘤已经长大、在肝内有了转移灶的程度,有时候 肝功能 可能还是没有明显的异常。
等到身体感受到明显不适时,肝脏早已变得满目疮痍,无法坚守岗位了。更糟糕的是,通常肝癌是发生在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剩下的没有癌变的肝脏情况也不妙,给手术根治带来了麻烦。并不只是肝癌大多数癌症早期都很隐匿培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真的很重要!今年3.18全国爱肝日的主题为“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 肝炎 ”,其中,中老年人的肝脏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 高危行为 ,可能会造成乙肝、丙肝的感染。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打耳洞等行为,可能因黏膜破损而出血,也会造成乙肝、丙肝病毒的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老年人的肝脏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健康,也影响着家庭的幸福,所以,还是要正视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如果有高危行为应该尽快主动筛查,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该积极、规范地进行治疗。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乙肝是可以控制的,丙肝是可以治愈的。我建议,发生过高危行为的中老年患者,应该主动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李兰娟 :乙肝可控制,丙肝可治愈
乙肝诊疗迎来新标准
为了进一步遏制 慢性乙型肝炎 的流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提出,只要HB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或 丙氨酸转氨酶 (ALT)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纤维化的患者,均应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
李兰娟院士表示:“乙肝感染者要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延缓和减少肝功能的损害,减少肝衰竭的发生。治疗的同时,对于肝脏的状态也要评估,尤其是要定期检测HBVDNA的水平。高敏感检测有助于发现较低的病毒活动,建议中老年患者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有助于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把HBV DNA降低到20 IU/ml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风险,避免慢性乙型肝炎复发。”如今,指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老年人寻求长期规范治疗,亦无须过度担忧经济负担。
丙肝及时治疗可“永绝后患”
李兰娟院士指出:“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染了丙肝;都属于高危人群。我建议,有过高危行为的中老年人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的筛查,或者在自己年度的体检中增加丙肝的筛查。与此同时,希望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临床路径,中老年人在非感染科接受治疗时,如果发现中老年患者有过高危行为,或者检查发现已经感染HCV,可以帮助他们转诊和治疗。希望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筛查、诊断、转诊和治疗的协助,这样可以早诊早治,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治愈率。”几年前,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方案问世,使得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2019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再次更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了泛基因型时代,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中,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药物可及性获得提升。肝病防治,需要多方携手▽要推动中国的肝炎防治计划,除了政府的支持与投入,还需要诊疗机构、制药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