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讲解,原来与这两个理论,不谋而合!

刚从班级周例会下来,感觉下了高速,下面是本次例会的简单复盘。

班级的数学讲解,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

谁想讲,谁就是老师 | 数学讲解13篇文章合集

在开始的时候,也有过犹豫彷徨,自己是否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底。孩子们录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孩子不想录制,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录制会更好。

到了现在,拿起手机就录制,甚至有了那种“手起刀落”的快感。

反正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有时想想能够走到现在,真是一种幸运。

最近看了《学习的格局》一书。发现数学讲解,与里面提到的两个理论,不谋而合。

先说第一个理论:学习金字塔。

看这个学习金字塔,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一向被我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居然是被动学习方式,而且知识的存留率还偏低。比如说听讲,一个孩子坐在下面听讲,知识存留率只有5%。作为老师的我们,会经常演示,知识存留率也就是30%。老师讲题千遍,下面闻风不动,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事情。
高效的学习方式,是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
数学讲解就是讲授给他人的过程。要能够教授给他人,自己必然是烂熟于心。
当然从这个学习金字塔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多维、互动、实践”,帮助孩子把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拓宽到多个学习场景中。
这里我要提一点,我帮我女儿定的巧虎玩具,巧虎玩具,怎么帮助孩子识字。就是采用了多场景的方式,一个字会在电视视频中出现,会在道具玩具中出现,会在绘本阅读中出现,反正一期的巧虎玩具中,一组字是翻新花样出现。如果我在帮助女儿在实际生活中把这组字加强认知,基本就没问题了。
其实,在我们的周末作业中,也常常体现这一点,各种方式轮番出现。家长配合可能比较累,但是用心配合,肯定有收获。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 教学点滴

再说第二个理论:有效失败。

上面图中,提到了四种成功与失败的方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无效成功与有效失败。
还是那数学讲解来举例。
两个孩子录制一个题目的视频。
一个孩子是从百度上把解决思路看一遍,照着百度的解题思路讲解。最后比较好的完成了讲解任务。
另外一个孩子,对于这个题目,有一点困惑,录了一遍,发上来,老师点评说还需要改进,于是这个孩子继续修改,再一次录制,还是不行,继续打回重录,最后反反复复多遍下来,才勉强完成录制任务。
第一个孩子是无效成功,虽然达成了目标,但是收获不大。
第二个孩子是有效失败,虽然目标上达成不尽如意,但是中间过程收获巨大。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需要的是大量的有效失败,孩子的犯错常常就是有效失败,事情没有做好,但是过程中有收获。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我们要把有效失败中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也就是把错误背后的正面意图挖掘出来。对于家长来说,实际上改变了面对孩子犯错的视角,从一种更加积极的角度切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