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等生,不要让他(她)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暑假已经过去大半了。
这一次暑假,我的主题阅读关键词是沟通。
读到现在,大致完成了4本书的阅读。
有早已经是育儿经典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超级经典其实是一直放在身边,什么时候想看了,拿出来翻上几页,说不准又有新的收获。
有职场类沟通圣经《关键对话》,这本书是看书与听书结合起来,发现在听一本书之前,最好能够自己看一下, 这样不至于被牵着走,听的时候,会有自己的积极思考。
当然也有来自一线教师的沟通经验,比如前段时间,分享了乐山老师的《教师怎么说才有效》。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齐学红教授主编的《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
话题则是有关于中等生。
2
为什么想要谈及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有这样一些原因。
第一,说到底,一个班级,还是以中等生为主的,中等生大致占50%-70%,可以这样说,班级还是中等生的天下,中等生激发的好,就可以转化为优生,但是如果维持不好,中等生也会变成后进生。
作为一个老师,从来是没有理由,不去想,不去关注中等生。实际上,中等生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石。
无论如何,中等生只会以更大的基数存在,大量的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从面上考虑,几乎都要以中等生为基础。
第二,现在来看,中等生常常是被忽略的,冒头的尖子生,老师看着就喜欢啊,在有形与无形中,就会对尖子生多一点在乎,也不要说老师偏心,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老师也是非常关注后进生,因为无论是行规上的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都可能成为班级某一个方面的底盘,底盘不稳,或者崩盘,班级就会乱套的。
长期以往,就会存在抓两头、轻中间的现象,中等生得不到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沉默的多数。
第三,正在写作这篇读书笔记的我,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也是中等生,什么方面平淡无奇,存在感方面可能就是白开水,我知道,作为一个中等生,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老师能够看到自己,肯定自己。
3
那么如何更好的关注中等生,书中提供了一些方法,我自己也结合自己一点点实践,试着写一点策略吧。
闲聊与书信
不要总是把学生叫到面前来,真正融洽的交流,都是闲聊,也没有什么目的,想到什么聊什么,不要事事都含有大道理,总想教育一番学生。
闲聊最好的时机是在下课,老师可以提高几分钟到教室,走到孩子身边,随便说上几句。
闲聊与学生来说,就像老师走下了神坛,变得那么可亲。我们会渐渐发现,你跟学生关系铁不铁,取决于你与学生私下的关系,而不是官方关系。
另外,中等生,很多事不善言辞的,很多甚至是沉默寡言的。闲聊也就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这个时候考虑更加私密的书信或者便签形式。
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用一种保密的方式传递。
其实在上一个学期,我一直在有意打造一种便签文化,便签文化就要存在于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提醒学生的场景中,让管理与提醒更加委婉,比如卫生委员提醒同学地面有垃圾,可以是当面说,也可以写在一张便签上,贴在抽屉里面。
所以,上一次学生,我给每一位值日班长都是一本厚厚的便签,方便孩子们利用便签管理。
锻炼与岗位
让一个孩子成长,都要让孩子多干活,多在解决问题,多去体验。
这不管是不是中等生都是一样的。
以往班干部都是优秀生,其实中等生要进入班级管理层还是不多的。要打破这样的现状,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班干部的岗位轮转起来。
只要一个学期,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每一个岗位过一遍。在岗位上,学会去与同学沟通,学会自己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学会在相互轮岗中体谅同学。
发声与奖项
说到发声,我就想到,咱们班级中演说家。两年下来,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声。不在乎表达的内容如何,而在于每一个中等生有了一次公开表达的机会。
关于奖项,就要给更多孩子,量身定做一些奖项,多来一点单项奖。最好能够将平时得到奖项机会不多的孩子标注一下,这些总有闪光点,总有奖项适合他们。
但是,我觉得关注中等生,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看到他们的,他们不是隐形透明的。
在一个班级中,每一个人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