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博览︱周晓燕:“后浪”流行体现语言时代性

01

“后浪”一词从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开始走红,以丰富的语义内涵、生动的语用效果,表达了对新生力量的肯定、鼓励和赞美。例如:

(1)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他们是奔涌的“后浪”,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2日)

(2)作为互联网巨头中的“后浪”,字节跳动在快速发展中无疑可以借鉴“前浪”们的经验和教训,而在近来字节跳动的扩张方式和手段上,也看到了一些转变。(《南方日报》2020年5月22日)

(3)虽然没有传统车企的生产经验,但后浪汹涌,造车新势力终究会在自建工厂这条路上前赴后继。(《北京商报》2020年5月20日)

(4)市场风云变幻,“后浪”更新迭代。(《国际金融报》2020年5月18日)

“后浪”主要用来比喻“90后”青年群体,如例(1);

也可以指称处于扩张或上升期的企业或团队,如例(2);

还可以喻指行业新生力量或新出现的某种趋势,如例(3)(4)。

通过语料分析可知,“后浪”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比喻相应的现象,表达抽象意义。此外,“后浪”具有类别属性,分类标准主要是年龄,也可以是新鲜度、活跃度等特征。

02

“后浪”常见于诗文和谚语。

如宋·刘斧《青琐高议》:“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增广贤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毛泽东《七律·洪都》:“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谚语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根据表达的需要,后半句也可改为“一代新人换旧人”“一浪更比一浪强”等。

无论是诗文还是谚语,均体现了新老交替、后生可畏的社会发展观和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拼搏奋进精神。在这种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中,以“后浪”喻新生力量,在语言使用者中逐渐形成共识,这为其成词、流行奠定了大众认知基础。

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亲缘和交往结成种种社会关系,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扮演种种角色。通过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定位的主观认知,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划分为一类,并按照一定的“词语模”来类推命名,例如“影迷”“戏迷”“过客”“旅客”“作家”“商家”等。

时间先后也常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观察角度,如“前×”格式的有“前辈、前夫、前人、前任、前贤”等;“后×”格式的有“后辈、后代、后人、后任、后生、后起之秀”等。“前浪”和“后浪”的运用与传播,离不开类推作用的影响。

“前浪”和“后浪”之间具有接续、替代、赶超等语义关系。在新的语境下,它们用来隐喻人的年龄、资历、经验、发展趋势及后发优势等。隐喻是人们在认知领域对本无联系的两种事物产生相似联想,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和表达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感受。

“前浪”和“后浪”将水面上一浪叠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周期性起伏运动投射到了人类社会。与“奇葩”“极品”等新兴指称词评价人的性格、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特征类似,“后浪”通过隐喻的方式描述人的年龄,评价人或现象。

新生势力崭露头角并逐渐成长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历来为人们所肯定和称颂。对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表达,如《论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另一方面,以水喻人、以水论道、以水论政是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之一。老子赞赏水的刚柔并济,认为“上善若水”;孔子也在水边悟道,强调“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水可疏、可导,不可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等顺水势而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以“前浪”“后浪”来喻人,契合文化传统,言简意赅、准确生动,含蓄精炼、耐人寻味。随着“后浪”体的流行,以浪喻人、以浪喻事的文学性表达更加常见,例如:

(5)《美食江湖浪逐浪 风味套路还能奔涌多久》(《北京青年报》2020年5月15日)

(6)搏杀残酷激烈,没有哪朵浪花可以永立潮头,市场活力发轫于此。(《北京商报》2020年5月12日)

03

新媒体背景下,新词语“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不断选择更有传播力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观点、诠释思想。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代际更迭此起彼伏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年轻人”“后生”“后辈”“继任”这些常规直白的表达已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青年一代”的评价、肯定与期许。

“后浪”的广泛流行,既有使用者求新求异的主观因素,又与语言的内部理据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第一,“后浪”具有丰富、细腻的表达效果。

借波涛奔涌、海浪相接来喻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代际接续,凸显了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态性特征,具体形象、生动传神。独特的语义表达,给读者带来了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启发读者进行相似联想,增强了读者的心理参与感。

第二,“后浪”节引自为人熟知的谚语诗句,具有较高的语义透明度。

创造性地改造和加工已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新鲜的语义内容,既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又便于人们理解接受。在隐喻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后浪”契合读者的文化认知与心理认知,可以迅速激发阅读兴趣。

第三,“后浪”体现了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的社会文化心理。

勇挑重担、开拓创新者历来被认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他们孜孜不倦、逆风前行,甘于奉献、敢于牺牲。“后浪”所蕴含的挑战、奋斗、超越的语义内涵,是对拼搏进取者的肯定和赞扬,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激励与期许,这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主题交相辉映。

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后浪”反映出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不但承载了传统文化基因,而且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理想色彩。

此外,“后浪”的发展源点、衍生条件与认知机制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后浪”缘起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通过诗文和谚语中的比喻用法而扩展出指人的新义,新义依赖本义,新义与本义共存。本义为大众提供了鲜活的认知图式,人们自觉地运用隐喻理解能力,认同了新义,并且迅速将其传播。从新时代语境下的使用趋势来看,“后浪”呈现出明显的词汇化趋势,极有可能固化成词。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0)

相关推荐

  • 王海龙 | 视觉人类学语法及文本绎释

    [作者简介]王海龙,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中心研究员. [摘要]视觉人类学在国际学界正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影视人类学到视觉人类学的嬗变.视觉人类学的视野更加广阔,它以探索和阐释人类 ...

  • 脱离语境的语言有多难学

    我们家里不知是什么机缘巧合,买了一批这样的洗发水.沐浴露,使用的原料很有特色,据说有这样那样的好处.原料用的goats milk这两个字该怎样翻译成汉语才最准确呢? "山羊奶"应该 ...

  • 周晓燕:写给母亲

    [总第139603期] 写给母亲 文/周晓燕 你是白云 为什么落角在黑龙江 你是南飞的鸿雁 为什么不再飞回故乡 你是大家闺秀 为什么说话粗犷豪放 你说你是军妻 和丈夫驻守军医院里 救死扶伤是责任 你说 ...

  • 周晓燕:小河在我梦里流淌

    [总第140402期] 小河在我梦里流淌 文/周晓燕 那条小河 不知什么时候又流到我心田 萦绕在梦里 奔流在一偶僻静之处 周围都是白色芦花 她像妈妈的手 轻轻地摇动着 清晰地听到她的招唤 当我向她扑去 ...

  • 周晓燕:题图朱同老师画作(五)

    [总第140602期] 题图朱同老师画作(五) 作者:周晓燕   山 里 人 家 01 云山深处笛为径, 半山鸟语流清韵. 青山环绕几家人, 仙山缥缈荡悠吟. 02 青云俯首揽大千, 几户桑麻薄亩田. ...

  • 周晓燕:竹笛吹来四姑娘

    [总第139002期] 竹笛吹来四姑娘 文/周晓燕 人间最美四月天 杨柳已吐绿 花树已星红 即将要绽放 风儿轻轻地吹 多像那竹笛声 牵动着我的思恋 四姐她爱吹笛子 那晚风拂柳笛声残 常绕我耳畔 居然已 ...

  • 周晓燕:蜕变---化蝶

    [总第137502期] 蜕变---化蝶 文/周晓燕 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 四月天我多急躁 流过多少心酸泪 挑战了不可能的几回 扭动着软软的身躯 要爬很长很长的路去追逐 别看我是一条虫 我有我的梦 不甘心 ...

  • 周晓燕:半字谣

    [总第137103期] 半字谣 文/周晓燕 半生懵懂半生梦, 半觉清心半觉空. 半壶浊酒半饮醉, 半睡风雨半醒中. 半景奇观半仙境, 半山翠柏半山松. 半炉香火半掩门, 半边夕阳半江红. 2021,3 ...

  • 周晓燕:致敬.啊摇篮(外一首)

    [总第141904期] 致敬---啊,摇篮 文/周晓燕 天上飞机轰炸. 地下大炮开花. 战火硝烟. 宝宝惊吓. 哭喊丑妈妈. 一幕幕催人泪下. 涩涩酸楚韶华. 延安宝塔. 慰藉之家. 党把你养大. 2 ...

  • 周晓燕:蝶恋花•丁香 和稻香

    [总第141902期] 蝶恋花·丁香 和稻香[新韵] 作者:周晓燕 杏争春宠花梢艳. 桃粉残红, 丁香犹晚绽. 紫色幽思炯然开, 花团锦簇拥湖岸. 五月小径熏透遍. 唯有相思, 拨响日月天. 携纯情为 ...

  • 周晓燕:清明

    [总第136802期] 鹧鸪天 清明 文/周晓燕 01 鹧鸪天  清  明 清明香酥盼雨停,携孙带子去寻青.奉祀祖坟跪叩首,纸鸢腾烟飞冥空.     父母亲,感恩深,泪水倾下沾湿襟.惜日二老勤简朴,养 ...